尋日常樂點享美好生活
八個樣板戲是《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和芭蕾舞歌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等七個戲劇,以及交響音樂《沙家浜》八個。後來杜鵑山和龍江松並不在樣板戲之列……

江山多嬌156108179
樣板戲最熟悉的是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七十年代的前中期,在塞外農村,每年冬閒下來,生產隊裡的活潑分子就張羅著拍戲了,在小學的教室,每天晚上聚著一群莊稼漢,男男女女,編戲排戲,鑼鼓琴笛一樣不缺。
村子裡的人祖籍差不多都是山西人,所以人們都喜歡聽晉劇,又稱山西梆子,村子小,人才不多 ,唱好的人寥寥無幾。樣板戲裡排演的都是選段,所以,我們對李玉和,郭建光,阿慶嫂,楊子榮等英雄人物的唱詞也能學幾句。小夥伴們最恨的是叛徒王連舉,最愛唱漢奸刁德一的唱詞,“這個女人不尋常”,土匪座山雕的匪氣更是大家津津樂道的。
村裡一戶人家的親戚帶著山西的草臺班子來演出,連演幾天,鄰村上下轟動,沙家浜的全本。我們楞小子注意的是演員別的那把手槍是真是假?而這些樣板戲確實普及了一些革命英雄主義的內容。
京劇的樣板戲主要是露天電影裡看的。包括杜鵑山,海港等都看過,京劇唱腔也在一定程度上讓人們有所熟悉。這個是客觀事實,到現在,有時也哼幾句走調的京劇唱腔,還是樣板戲裡的。時代風雲,藝術精品,樣板戲一樣不缺。
關於樣板戲是是非非太多了!藝術與政治的聯姻在樣板戲的時代達到登峰造極地步,也是客觀事實。
青霞人文小兔
文革開始,我剛上小學,八大樣權板戲都看過。它們是:《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紅色娘子軍》、《海港》、《奇襲白虎團》、《白毛女》、《杜鵑山》。 這八大洋戲,都不止看兩、三遍,學校等單位還組織演出,還到大街上表演。琳小學也是宣傳隊員,演的是《智取威虎山》。記得我扮演何清華,臺詞是:參謀長:跟同志們商議,大家一致同意讓老楊同志打進威虎山。時隔五十年了,劇情還未忘。
萬傳琳
革命現代京劇應該是社會主義文藝創作的方向和標杆。那個年代十幾出戏,既是經典,思想性、藝術系都很高,又是平民化作品,非常親民。京劇本來屬於陽春白雪,經過精心創作,結果雅俗共賞,下里巴人也喜聞樂見。不講空前絕後,至少是空前的。這幾十年沒有出現過這樣轟動的作品。我記得小時候在大浴室洗澡,只見一個農村老漢泡完澡睡在浴池邊,一人扮演一個樣板戲的所有角色,從頭說唱到尾,樂此不疲。這樣的人在那個年代比比皆是。
革命現代京劇就這樣深入人心,陶冶和教育了幾代人。不愧是:
千錘百煉,藝術精品;
古為今用,枯木逢春;
京劇普及,功不可沒;
百姓主角,形象鮮明。
皖南穿山甲
《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杜鵑山》《奇襲白虎團》《白毛女》《龍江頌》那時候一張電影票一毛錢,每次都是父親給我和姐姐三毛錢去買三張票,買票的人很多,有些人不排隊,使勁擠,有的人還從排隊人的頭上爬到窗口買票。看完電影回家,媽媽很不高興,父親和我們就悄悄地上炕睡覺。每次問媽媽看不看,媽媽總是生氣的說,哪有時間看!
最好不放心上
當年我讀小學,初中,高中的時候。小學到高中各校有文藝宣傳隊,除了一些文藝節目還排練樣板戲,那個年代無論大人孩子都喜歡現代戲如:《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龍江頌》《海港》《杜娟山》《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奇襲白虎團》等。
和平1487767
”革命樣板戲”是特殊年代——文革時期的特殊產物。
“革命樣板戲”被叫響,始於1967年5~6月。
《人民日報》等“兩報一刊”稱以下的劇目為“八個革命樣板戲”:
“京劇《紅燈記》
《智取威虎山》
《沙家浜》
《海港》
《奇襲白虎團》,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
《白毛女》,
交響音樂《沙家浜》”。
1968年7月1日,鋼琴伴唱《紅燈記》上演,被稱為“九個革命樣板戲”。
從1970到1973年,又逐年推出了
鋼琴協奏曲《黃河》,
京劇《龍江頌》
京劇《紅色娘子軍》,
舞劇《沂蒙頌》
交響音樂《智取威虎山》,
舞劇《草原兒女》
京劇《平原作戰》
京劇《杜鵑山》等作品。
除了鋼琴協奏曲《黃河》外,都被拍成電影。
礙於鋼琴協奏曲《黃河》實在不是“戲”,官方媒體只好含糊的宣佈“革命樣板戲,現在已有十六七個了”。
1975年5月21日新華社提到的《磐石灣》
《紅雲崗》
《審椅子》
《戰海浪》
《津江渡》等京劇劇目,雖然有的已經在電臺播出並拍成電影公映,但是不久文革就結束了,所以它們影響都不大。
千枝萬葉74080886
于會泳在上海對京劇樣板戲《智取威虎山》《海港》《龍江頌》的創作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江青十分滿意,便調他去北京京劇團搞《杜鵑山》。當時的北京京劇團人才濟濟,從編劇、導演到演員個個都是權威,況且《杜鵑山》早就排練出來了。于會泳隻身一人,初來乍到,沒人理會,處境尷尬,京劇團幾乎所有人員都用懷疑審視的眼光看著他。但他不為所動,大刀闊斧,將原劇推倒,全部重新來過。在數月的排練中,于會泳高深的音樂素養,嚴謹的工作作風,逐步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他的威望也隨之樹立起來。當“家住安源”優美動聽的旋律第一次在排練場唱響時,全團演職員工皆驚歎不已,深為震動,當排練“亂雲飛”進入高潮時,大家對於老師的信服只能用頂禮膜拜來形容了。于會泳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天才般的音樂大師水準,獲得了北京京劇團全體演職員工的尊重。他每天深夜譜曲,第二天又帶領全團人員進行排練。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白天吃的是簡餐,深夜下碗麵條。那時雖然很辛苦,但是全體人員都覺得很充實,從沒有人講究待遇。多年以後,楊春霞說最懷念那段時期的生活了。
寧淮鐵路
八個樣板戲劇,我全部看過。它們分別是:《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平原作戰》,《杜鵑山》,《海港》,《龍江頌》。舞劇:《紅色娘子軍》。八個樣板戲劇誕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後期。熱情的謳歌了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不怕犧牲,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京劇《海港》則反映了國內階級鬥爭。京劇《龍江頌》則表現了中國人民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和高尚的風格。舞劇《紅色娘子軍》則表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活躍在海南島地區的女英雄們,為解放海南島所做出的歷史貢獻。總之:八個樣板戲劇,在當時那個年代起到積極作用,有很多曲目在今天仍然被大家傳唱著。
老李頭強
八個樣板戲是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沙家浜,海港五出京劇。
兩出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
一出,交響音樂沙家浜。
由於時間久遠,很多人也說不清。
其實也不奇怪,國家從來也未定過八個樣板。不知是什麼人把最早公演的八齣戲,稱為樣板戲,結果是約定成俗說成了樣板戲。
更有甚者有些人說那十年只有八個樣板戲就更不對了。當時公演的戲劇有二十來場。還有各地的地方戲劇,曲藝。歌曲更是多的無法統計,紅歌有幾百首吧!
所以那十年的戲劇,曲藝,紅歌比這幾十年都多!
我說不完全的都有,京劇紅色娘子軍,紅燈記,磐石灣,沙家浜,海港,智取威虎山,寄襲白虎團,苗嶺風雷,節振國,闖王旗,白毛女,黛諾,箭桿河邊,六號門,火燒望海樓。一般只稱革命現代
電影長放的是南征北戰,地道戰,地雷戰,奇襲,小兵張嘎,青松嶺,花溪水,大浪淘沙,三進山城。
進口影片有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瓦爾特保衛塞拉熱窩,橋,蘋果熟了的時候!多腦河之波,賣花姑娘,等無法記全。
革命歌曲幾百首也不可能有人說全!
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小刀會,沂蒙頌。
交響音樂類的有沙家浜,鋼琴伴唱紅燈記,復出的梁祝,黃河。
民族曲藝類的有揚鞭催馬送公糧,戰颱風,百鳥朝風,十面埋伏。總之不是口頭說的“八個樣板戲"。
我提到的這些作品,我基本上都看過或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