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央行開展4000億元1年期MLF操作,下調操作利率5bp至3.25%,當日有4035億元1年期MLF到期,實現35億元流動性淨回籠。
海通宏觀姜超團隊認為,近期通脹上升以後,市場利率大幅上行,存在貨幣被動收緊的擔憂。但此次通脹上行破3%主因還是豬肉供給受豬瘟衝擊,並非總需求過熱。當前經濟增長還比較弱,為防止利率上升,央行小幅下調政策利率,有助於穩定利率預期。
其指出,10月份的LPR報價未下調,市場化降利率受阻。下調MLF利率後,新增貸款合同利率將跟隨下降,但下調幅度比較有限,意味著貨幣政策仍是穩健中性的基調。未來短期內通脹仍有壓力,寬鬆依然受限。
中信證券固收研究團隊認為,5日央行續作MLF並意外小幅下調MLF操作利率,在市場期待的TMLF缺席後,央行以MLF降息的方式續作。從流動性數量角度看,數量的基本對沖維持了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合理充裕;從價格角度看,下調5bpMLF操作利率並對沖到期對資金成本的影響可能小於TMLF+MLF的組合。另一方面,MLF作為LPR的報價基準,MLF小幅下調後預計11月LPR報價將重新下行,有助於進一步降低企業的實際融資成本。
其表示,三季度經濟下行摸低6%後繼續體現出下行壓力,9月PPI同比增速下行至-1.2%後預計10月份將繼續下行,而最新公佈PMI數據也延續下行趨勢,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呼喚貨幣政策的寬鬆以對沖。
中信證券固收研究團隊指出,豬肉價格上漲推升的CPI上行對貨幣政策的制約性不強。9月、10月豬肉價格快漲後CPI同比增速快速上行並形成了高通脹的預期,於此同時PPI同比增速仍然處於負區間內,僅由豬肉價格推升的結構性的通脹對貨幣政策的制約並不太強,央行貨幣政策更加關注經濟基本面的下行壓力和PPI通縮。
對於央行在這個時間點降息的原因,國君固收團隊認為,或是為了緩解豬通脹擔憂,穩定市場信心。其表示,本輪CPI破3的推動力來自於豬價的失控上漲,而非貨幣超發導致,這和歷史上的高通脹時期有一定差異。特別是當前通脹的結構性特徵非常明顯,即CPI高、PPI低,在此背景下下調MLF利率,顯示出央行的定力,既不搞大水漫灌,也不會因為“豬”的問題冒然收緊貨幣,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市場對於豬通脹的擔憂,穩定市場信心。
國君固收指出,9月份以來,股債均出現一定程度的調整,究其原因在於投資者對於滯漲或者類滯脹的擔憂,隨著豬價的飆升而日益加重。如果想降低發生滯漲的風險,既然無法通過控制豬價壓降CPI來完成,那麼階段性加大穩增長力度成為可行方案,在重要會議召開完畢、上海進博會召開期間,配合專項債提前發行落地,符合邏輯。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閱讀更多 同花順財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