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有範!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發佈後,廣州迅速興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推動全會精神在廣州落地生根。

而作為中國近現代革命的策源地,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廣州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文化資源,凝聚和體現著廣州開放、包容、務實和敢為人先的城市精神。

廣州,有範!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日前印發的《廣州市推動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全力打造紅色文化、嶺南文化、海絲文化和創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老城市煥發新活力的城市範例

一年來,永慶坊“火了”,而且一磚一牆都保留了原先的風格特色。舊街鄰、新創客,在這片建築群內共同生活。一年後,永慶坊“上新了”。第二期改造工程修繕活化面積是一期工程的10倍。

廣州,有範!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廣州作為中華文化、嶺南文化、廣府文化的“容器”,千百年來一直在發展、在成長。這是老城市的魅力,也是發展的新活力。

8月,比故宮還要“年長”的廣州博物館鎮海樓首次在夜間亮燈。10月13日,鎮海樓成功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樓,與岳陽樓、黃鶴樓等建立“朋友圈”。

廣州,有範!

包括鎮海樓在內,廣州目前有不可移動文物近4000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42處,歷史建築共817處。

寶貴的文物是講好廣州故事的源泉,堅定文化自信的底蘊。目前,廣州正在建設嶺南文化中心和對外文化交流門戶。

方案提出,深入研究和挖掘嶺南文化、廣府文化內涵,支持建設廣州市(荔灣)嶺南文化中心區,擴大嶺南文化的吸引力影響力輻射力。加快廣州粵劇院建設,建設省級粵劇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推動粵劇振興。支持設立以廣州、佛山為核心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

廣州,有範!

(圖 黃澄鋒)

為實現這一目標,廣州以實施嶺南文化保護利用工程為抓手,打造老城市煥發新活力的城市範例,包括紅色文化傳承示範工程、嶺南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工程等,廣州還將建設省級粵劇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推動粵劇振興。

對外文化交流門戶的城市範例

今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共建人文灣區,要求支持弘揚以粵劇等為代表的嶺南文化,彰顯獨特文化魅力。

恰逢粵劇申遺十週年,“南國紅豆”粵劇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粵港澳三地文化同根同源,粵劇粵曲更是深深植根於三地老百姓生活中,它連著鄉音、鄉情、鄉愁。”粵劇名家倪惠英表示。

廣州,有範!

從年初廣府廟會粵港澳三地粵劇名家首次聯袂同臺演繹,到國慶前粵港澳大灣區粵劇名家重溫囑託,大灣區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

實施引領人文灣區建設,廣州的定位是構建灣區文化中心。為此,廣州將創新人文灣區建設合作機制。推動建立穗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常態化機制,研究制定文化交流合作便利化政策,促進文化交融,共建人文灣區。

以引領人文灣區建設為動力,廣州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快。

文藝繁榮興盛的城市範例

為了有效整合廣州地區各類文化資源,為灣區群眾提供更高質量的文化服務,廣州提出打造文藝繁榮興盛的城市範例。

傳承弘揚嶺南優秀文化基因,深入實施文藝院團振興提升計劃和文藝精品工程,挖掘好保護好發展好以廣東音樂、戲劇、美術、龍舟、醒獅等為代表的嶺南傳統文化藝術,加大力度扶持影視、創意文化、動漫等文化產業發展,努力打造新時代嶺南文藝新高地。

人才是第一資源,廣州要打造文藝新高地需要德藝雙馨的名家大師。方案提出,賦予廣州省一級文化人才管理權限,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文化人才政策,協同灣區城市引進國際頂尖文化人才(團隊)並推動交流共享。

為此,廣州將實施“廣聚英才計劃”,健全人才政策體系,在入戶、住房、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特定激勵措施。實施文藝名家大師引進扶持計劃,大力培養青年文藝人才和文藝創新創業團隊。

未來,廣州將打造更多叫得響、傳得開、記得住的文藝作品,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

廣州,有範!

文旅融合發展的城市範例

2018年,全市旅遊接待總人數2.23億人次,旅遊業總收入4008.19億元,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連續四屆當選亞太城市旅遊振興機構(TPO)會長城市。根據世界旅遊和旅行者協會等權威機構排名,廣州在“中國旅遊目的地國際知名度”排名全國第三。

文化更有活力,旅遊更有魅力。方案提出,促進文商旅融合發展,建設國際文化中心。廣州將建設高水平文商旅融合示範區,提升旅遊便利化水平。積極爭取南沙口岸郵輪外國旅客入境免籤政策。推進落實粵港澳遊艇自由行,創新遊艇進境擔保方式。開通廣州南沙—香港啟德郵輪碼頭的多點掛靠業務,進一步探索實施郵輪旅遊通關便利措施。爭取外商投資旅行社經營出境遊業務試點。

廣州,有範!

為此,廣州將實施文化改革創新工程,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的城市範例。

實施重點文旅項目示範工程。除了創建北京路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實施沙河片區文化振興計劃等項目,還將依託廣州畫院、廣州雕塑院、廣州文研院,按照國家4A級景區標準打造文旅融合精品工程“廣州文藝創作園”。

創新文化市場主體培育壯大機制。廣州市級財政計劃安排5億元“廣州市文化產業發展獎勵扶持資金”促進廣州市文化產業發展。

落實有利於文化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引進世界500強文化類企業地區總部和全國30強文化企業總部及其研發基地、交易中心落戶廣州,培育“專、精、特、新”文化創意“小巨人”企業群。

常規工作持續推進,廣州要實現文商旅融合發展的“彎道超車”,必須從體制機制上入手。

廣州提出建設文化體制改革創新試驗區。賦予試驗區省一級文化管理權限,實施文化優先發展戰略,優化文化發展政策環境,探索一批可在全國複製推廣的文化體制改革經驗。努力實現城市文化產業增加值以13%以上的速度增長,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廣州市戰略性支柱產業。

廣州,有範!

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發展的城市範例

近年來,廣州推出旅遊景區、旅遊住宿服務、博物館服務等文化旅遊服務質量提升“1+9”計劃,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穩步提升。

公共服務好不好,基層文化場館建設是關鍵。目前,廣州全市累計建成公共圖書館229個,全部實現通借通還、免費開放,建築總面積達41萬平方米,僅次於上海和深圳。其中,廣州圖書館建築面積達10萬平方米,是世界上以城市命名的單體面積最大的公共圖書館。

隨著夜經濟的興起,廣州率先推動全市首批11家博物館夜間開放和延時開放,同步推出6條“夜遊廣州”精品旅遊線路,力度之大、範圍之廣、時間之長國內少見。

廣州,有範!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全市有博物館62家,文化館12個,街(鎮)文化站170個。如今,廣州市常住人口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室內面積1515.78平方米。

要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發展的城市範例,廣州不能滿足於現有成績,還必須自我加壓。

“施工圖”和“任務書”已經下發。繼續推進廣東美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文學館“三館合一”項目和廣州“五館一院”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成“圖書館之城”,到2020年實現每8萬人擁有一座圖書館,全部實現免費開放、通借通還。實施“博物館倍增計劃”,2020年底實現博物館、紀念館等達到100座以上。廣州還將出臺文化館(站)公共文化服務規範、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實施方案,建設廣州公共文化服務雲平臺。實行“一區一品”,持續擦亮“廣式服務”品牌。

來源 | 南方+、廣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