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縫中的汽車經銷商:廠商壓庫、消費者壓價,僅29%經銷商盈利

從2018年至今,整個中國車市遭受到了近30年來,最大的一次低迷和考驗,對於中國車市的參與者們來說,廠商的日子不好過,消費者不願買車,作為廠商和消費者的聯結者,汽車經銷商的日子同樣也不好過,隨著整個車市低迷的加重,很多劣勢品牌的經銷商只能選擇退網,另謀生路;銷量稍微好一點的品牌,賣車也不掙錢,只能通過其他附加收費掙錢,但是承擔的風險非常,尤其是西安奔馳車主和利之星4S店的矛盾被公開和發酵,導致整個整個經銷商行業出現了一次大的震盪。

夾縫中的汽車經銷商:廠商壓庫、消費者壓價,僅29%經銷商盈利

當然更加重要的是,之前一些體量、規模比較大的經銷商集團,在整個車市低迷的大環境下,大面積擴損,甚至倒閉。2018年全國有53.5%的經銷商經營虧損,2019上半年盈利的經銷商佔比只有29%。今年9月份,相關媒體報道稱,國內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集團之一,曾經的中國企業500強之一的龐大汽車集團因為物理償還1700萬債務而申請破產,讓很多人重新認識到經銷商這一群體的生存環境有多艱難。

夾縫中的汽車經銷商:廠商壓庫、消費者壓價,僅29%經銷商盈利

其實從本質上來講,我們一直對於經銷商群體沒有任何好感,因為從業的關係,我們對於汽車廠商的政策、汽車產品本身的優劣勢都有了解,但是我們在實際的購車過程中,明顯感覺到的一個情況是,經銷商渠道,為了賣車,什麼慌都敢說,什麼事兒都敢幹,認錢不認人,我們始終為這一言論負責,直到今天為止,整個中國汽車經銷商的行業良心和服務水平依然非常差。

夾縫中的汽車經銷商:廠商壓庫、消費者壓價,僅29%經銷商盈利

但是整體的評價歸評價,在過去很多年,中國汽車經銷商真的很掙錢,由於前些年汽車品牌本身少,而且渠道有限,加上中國人購買汽車的慾望猛增,所以導致嚴重的供求不平衡,一次很多經銷商在買車的時候,還需要託關係,經銷商整體的口碑也不是很好,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整個中國經銷商的行業服務水平就壞掉了!但是從整體來看,那些年中國的汽車經銷商真的很能掙錢。

如今,隨著車市低迷,消費者購買汽車的慾望下滑,從2010年之後,國內汽車經銷商數量猛增,競爭也開始逐漸激烈,所以整個國內經銷商的利潤開始被攤薄,但是這一段時間,至少賣車還是可以可以掙錢的。

從2015年開始,國內汽車經銷商賣車就開始不怎麼掙錢了,到了2018年至今,情況更甚,由於車市低迷,很多廠商為了去庫存,拼命的向經銷商壓庫,導致經銷商的庫存加大,流動資金短缺,最終導致部分經銷商因為資金鍊斷裂而退網倒閉。同時,國內消費者買車慾望下降,對於價格敏感度增加,所以大多數經銷商只能通過大降價才能吸引消費者購買,那麼這種情況下,賣車就不怎麼掙錢了,所以現在國內絕大多數經銷商的情況便是,廠商壓庫,消費者砍價,經銷商夾在中間不掙錢!

夾縫中的汽車經銷商:廠商壓庫、消費者壓價,僅29%經銷商盈利

因此,其實目前國內經銷商採取的方式就是比降價,而且很多廠商在這種環境下還在增加渠道,比如一個城市存在幾個經銷商,消費者的選擇是多了,但是對於經銷商來說就很難說了。最後的結果就是,同樣的車型,這家店降價2000元,另一家就降3000元,剩下一家就降5000元,這樣的價格戰導致的結果就是惡性循環,價格越降越低,賣車從不掙錢到現在的虧損!

當然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就催生了一些不良商家,賣車的時候巧立名目,收取各種附加費用,導致消費者在買車的時候,不僅沒有因為車價降低而省錢,還多花了一些錢,所以其實現在的經銷商經營環境越來越差,也導致了很多“次生災害”的產生。

夾縫中的汽車經銷商:廠商壓庫、消費者壓價,僅29%經銷商盈利

所以其實車市低迷,對於整個產業鏈來說,打擊都是很大,即使對於消費者來說,也未必能佔到多大的便宜,羊毛出在羊身上。因此現在的經銷商經營越來越差,是一個必須要注意的問題,這對於消費者來說,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判斷經銷商的經營狀況,關乎日後維修保養的相關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