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的王總是一家房地產公司的老闆,
最近總覺得咽喉乾燥、發癢。
第一反應是自己喝酒應酬太多導致的,
也就沒太在意,
只是多喝了點水,吃了點潤喉片。
可過了一段時間症狀還是不見好,
依然覺得咽部有東西,咳不出咽不下。
王總懷疑自己得了慢性咽炎,
醫生問診之後,建議他去做胃鏡檢查,
結果顯示王總患的是食管癌。

一個是我們常見的慢性疾病,一個卻是每年我國約15萬人的死因。
兩者對人體的影響程度不同,但是就症狀來看,確實存在一些共同點,今天小棠就帶大家區分一下慢性咽炎和食管癌。
| 慢性咽炎
病因:
因屢發急性咽炎治療不徹底而轉為慢性;
菸酒過度、好吃刺激性食物;
常接觸汙濁空氣;
因鼻塞或習慣用口呼吸。

臨床表現:
·咽部不適
有灼熱感、癢感、乾燥感、異物感等;
·咽部常有黏性分泌物不易咳出
早晨刷牙噁心乾嘔。
| 食管癌(早中期)
病因:
某些地區的亞硝酸含量過高;
食物中有真菌;
缺乏鉬、鐵、鋅、氟、硒等微量元素;
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
動物蛋白、新鮮蔬果攝入不足;
嗜好研究、愛吃刺激性食物、口腔不潔。
臨床表現:
·食管內有異物感
吞嚥不下,無疼痛,即使不作吞嚥動作也會有異物感。
·咽喉部有乾燥感和緊迫感
下嚥食物不順暢並伴有輕微疼痛、乾燥和發緊的感覺。
·吞嚥食物有哽噎感
吞嚥食物時會出現吞嚥不順感,嚴重一點會出現類似吞服烙餅、幹膜等食物時出現的哽噎感。
·胸骨後有悶脹不適感
隱約感到胸部不適,但是不能指出具體位置,也難以敘述不舒服的具體情況,只是感到肚下有燒灼樣刺痛,輕重不等,多出現在下嚥食物時,餐後減輕或消失,也存在持續性隱痛。
·胸骨後疼痛感
常在嚥下食物時胸骨後有輕微疼痛,並能感覺得到疼痛的部位。
疼痛的性質可為燒灼樣痛、針刺樣痛、牽拉摩擦樣痛。
疼痛的輕重與食物的性質有關,吞嚥粗糙、熱食或有刺激性的食物時,疼痛比較重;
吞服流質、溫熱的食物時,疼痛比較輕。
咽食物時疼痛,進食後又有所減輕甚至消失。
這種症狀大多可用藥物治療,暫時獲得緩解,但數日或數月後病情又會復發,且反覆出現,存在較長時間。
| 兩者的主要區別
1. 發病年齡
「咽炎」
任何年齡段人群;
「食管癌」
多發於中老年人,高危年齡為45-65歲。
2. 發作誘因
「咽炎」
會因氣候變化、飲食刺激、全身性疾病而發作;
「食管癌」
日積月累,沒有明顯的誘因就可能發作。
3. 吞嚥性質
「咽炎」
吞嚥異物感與飲食性質無關,進食時會有所減輕且沒有堵塞感;
「食管癌」
吞嚥困難會隨著病情加重而改變,依次表現為吞嚥固體、半固體、流質、水感到困難,進食時會有明顯的停滯感或堵塞感。
4. 伴發症狀
「咽炎」
會伴有乾燥、瘙癢、灼熱感等,急性發作的患者還會有短促的咳嗽;
「食管癌」
會伴有胸骨後或食管疼痛,有燒灼感、針刺感、悶脹感、牽拉感。
5. 用藥效果
「咽炎」
用藥時,症狀會有所緩解;
「食管癌」
服用普通的消炎利喉藥物無效。
| 總結
慢性咽炎雖然容易反覆發作,但不會有致命的危險。
而食道癌作為我國高發癌症之一,治療仍以手術輔以化療為主,晚期患者治癒率較低,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瞭解食道癌的早期症狀並與咽炎加以區分,對於早發現、早治療至關重要。
閱讀更多 經易棠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