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親歷紀實《戰邊關》第五十五章
(接上文)

我32師從老山撤離後,師機關暫住在西疇縣城內。1984年12月13日早餐後,我與高副參謀長正同作訓科同事們在文化宮三樓,利用大會議室佈置“作戰室”,忽聞樓下球場有不少小車馬達轟鳴聲,探頭看到,一溜約七八輛掛偽裝網的“北京指揮車”車隊正駛入球場,竟有如此之多指揮車突然來到,怎麼回事?
疑惑間,看到前車下來的是軍區張銍秀司令員,同時見到張景華參謀長、張秀明副參謀長等陸續下車。軍區首長下來,怎麼沒有接到任何通知呢?我趕忙招呼副參謀長同我下樓迎接,同時讓陳代明科長電話報告師長。

昆明軍區張銍秀司令員看望我32師幹部戰士
在操場上,見到隨首長們來到的還有作戰、炮兵、工兵等幾位部長,待我同軍區首長們敬禮見面後,劉師長率各位師領導已來到球場,隨後師長將首長們迎到三樓。因“臨時作戰室”還沒有佈置就緒,百多平方米的室內顯得空曠鬆散,我忙指揮作訓科七手八腳從旁邊搬來桌凳準備擺成長方形,以供首長及機關部長們與我師領導好圍桌而坐。
張景華參謀長見狀,就近拉了把椅子靠牆讓張司令先坐下,他自己也坐於司令員左旁,然後招呼張副參謀長與部長們兩旁依次入座。見如此,我只好又指揮將條桌搬向首長們座前,剛放好兩張桌子、張參謀長便說別再搬了,你們師的領導都坐下吧,司令員來看你們,還有事要問你們呢。
師長見狀即說:那咱們部門以上領導和作訓科長留下,都拉把椅子坐下吧。隨即,師長在軍區首長們右前方、倚靠側牆先坐定,並讓我坐他身旁。然後,師其他各位領導在師長和我兩旁依次坐下,室內自然成“L”形會議座樣。待都入座後,張參謀長即向師長髮問道:你們的作戰總結搞得怎樣啦?說說吧。
【1984年9月,昆明軍區召開老山、者陰山自衛還擊作戰慶功大會,首長和英模代表合影,右三為總參謀長楊得志,右四為昆明軍區張銍秀司令員】
我們彙報後,張司令員講:“儘管你們完成了作戰任務,打了些好仗,那就更要注意總結好經驗和教訓,特別是要找準教訓,總結才更有價值!14軍40師順利打下老山後,劉子波軍長就總結了10條很有指導性的教訓……”
劉師長繼續彙報防禦作戰中的問題,講道:一是上級炮兵火力區分不當,我師為老山主要防禦方向,但沒有得到戰區炮兵火力的應有保障。二是受制於“三不主動”原則時間長,上級對炮兵火力使用卡得過緊,師裡缺乏主動權,該壓制的目標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壓制打擊,還基本未進行過炮火反擊,致防禦作戰更趨被動,還增多了傷亡。三是“出擊968高地”,軍和軍區都曾同意“攻佔、設障後就迅速撤離”,但軍要求“聽令再撤”,雖當日上午攻擊分隊最終得以撤離,但延遲時間長,增大了傷亡。
張司令員聽完彙報後,對我32師作戰作了四點評價:
一是完成了老山主要方向的防禦作戰任務,陣地寸土未丟。
二是殲敵一千多,達到一比三的戰果,這樣的仗是划得來的,實現了軍委以小的代價換得大的勝利的要求。如果你們戰場管理再好一些,還可以減少傷亡,戰果就更大。
三是經過你們的努力,加強了老山戰場主要方向的防禦體系,增強了防禦的彈性,為接防部隊持續堅守創造了較好的陣地條件。
四是經過幾個月的實戰,部隊受到了鍛鍊。雖然你們是臨時受命,倉促上來,但在四個多月的戰鬥中經受住了考驗!敵人最近講:他們的“第三個浪頭碰在了石頭上”!這可能指10月18日以後敵人採取的攻勢行動已經失敗了,這就是對你們最好的評價!
張司令員又說:不過你們不能滿足,更不能有絲毫的驕傲,要在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的前提下打好下一仗。打苗皇帝山,你們不會像這次防禦作戰那樣倉促上陣,要準備好,要爭取打上。 打法上,你們可考慮分一口、兩口甚至三口將敵人吃掉。目前要把情況摸準,把敵情、工事、地形情況摸準。穿插的兵力不要過多,距離也不要太遠,展開攻擊的兵力不要擁擠,要小群多路、小梯隊,搞好沙盤作業。炮兵要研究如何摧毀敵工事,可以先進行直接的破壞射擊,然後用迫擊炮監視射擊,攻擊前能打掉敵三分之二的工事更好。要研究如何打工事內的敵人,關鍵是在工事和壕內的戰鬥人不要太多。還有支撐點和反擊怎麼打都要研究,不過在那裡估計敵人大的反撲不大可能,但必須有準備。
快11時,彙報結束,張秀明副參謀長說,你們準備午飯吧,首長們先就近去看望你們的部隊,等回來吃了午飯再走。飯前,張副參謀長對我和師長說:看來你們的工作還做得比較紮實!否則司令員今天是不準備在你們這裡吃午飯的。
部隊在西疇、麻栗坡等地集結休整期間,師團領導首要是做好烈士善後和到醫院慰問傷病員,接著進行評功評獎活動。但當時軍區給部隊規定的立功比例很低:一線戰鬥連隊10-15%,二線連隊、炮兵分隊、機關和保障分隊5%-7%,一、二等功從嚴控制,單位一般不記功 。並強調作戰期間已經記過功的也包括在比例之內,任何單位不得突破。
對此師把握:團以上幹部基本不予記功,強調評功名額分配要向犧牲烈士和負傷人員傾斜,向加強配屬我師作戰的單位和個人傾斜,向基層連隊傾斜的原則組織評功授獎。號召在戰評中注重總結實戰經驗與教訓,重視為將要執行的拔點作戰任務積累成功經驗。強調戰評要評出部隊士氣,評出勇敢精神和再戰的積極性。
在實際戰評中官兵們高風亮節,相互讓功,為傷亡人員請功等許多情節使人動容、激人奮進。部隊嚴格按上級下達的“參戰立功受獎人員和單位比例”評議審定,我師老山防禦作戰四個多月中共有:軍區授予李方正“偵察捕俘英雄”榮譽稱號;授予96團7連一等功臣連錦旗。記一等功8名,二等功56名,三等功904名。94團4連、96團4連、師炮兵團5連為二等功連;94團6連,95團3連,96團3連、100迫擊炮連,師炮兵團6連、7連,師偵察連、工兵營工兵連、通信營3連為三等功連。
此外,有部分官兵獲師至連各級給予的“隊前嘉獎”。師黨委還曾為我報請三等功,但後來軍組織處轉答軍長、政委的話講:楊子謙雖然在老山作戰中表現不錯,但師職幹部記功需要報軍區審批,他還年輕,馬上還要打苗皇帝山的拔點作戰,軍裡先給他個“嘉獎”,立功的事等打完下一仗再說。雖未給我記功,但軍明確給予嘉獎,也是對我在作戰中的肯定!令我備受鼓舞與激勵!
因為國慶前,軍區在昆明開過了聲勢浩大的“兩山作戰祝捷慶功大會”,北京曾有首長親臨頒獎。到咱們軍撤離戰場後,軍委明確:此期間軍區不再召開大型慶功會,也不以軍委名義授予單位和個人的英雄模範稱號,需授予英雄模範稱號的單位和個人均委託昆明軍區以“軍區名義”授予。由此,我師不是沒有戰鬥英雄,而是委託軍區授予,英模的等級自然也降了一等。所以在11軍指揮老山作戰期間,參戰部隊中沒有軍委授予英模稱號的單位與個人,這也是一種“機緣不在”喲!
【應讀者之需,《戰邊關》一書予以加印,如有需要者請私信留言】
閱讀更多 兵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