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記者在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油四廠瞭解到,一套班子、一支隊伍,可以同時管理油氣開發的兩個業務和油氣田產能建設的兩個戰場。採油四廠廠長靳文奇說:“‘油氣一體化’管理模式是長慶油田管理創新的成果。”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的開發規模從小到大,開發業務由油到氣,已走過了49年的歷程。長期以來,根據開發區域及業務的不同,油氣開發一直採用採油廠管油、採氣廠管氣的專業化管理模式,即使一些油氣同採的區域也如此。目前,在鄂爾多斯盆地的千里油氣區,長慶油田已有專業化的採油單位12個,專業化的採氣單位8個。
2018年,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按照集團公司提質增效及高質量發展的總部署,進一步深化改革,本著“不增機構不增人員,只增業務和工作量”的原則,將地處榆林市橫山區及子洲、子長三地交界,因外協、地域邊緣等原因擱置10年而沒有開發的陝295區塊,交由採油四廠管理,從而打破了長慶油田一個單位只管一種主體業務的慣例。
年承擔近百萬噸原油生產任務的中國石油長慶採油四廠,在一不懂採氣業務,二不能增加新業務機構的情況下,一方面組織人員前往氣田所在地按照開發方案,提前申報辦理井場、管線等用地手續,另一方面先後組織50多名管理技術人員前往老採氣廠及相關單位就試氣壓裂工藝改造技術、氣田數字化中心站工藝流程、氣井日常監控管理等取經學習。並選派了30名技術操作員工直接去就近的採氣一廠井站,與採氣員工同吃、同住、同工作,跟班學習,多層次、多角度瞭解熟悉採氣業務。業務管理上,對地質、工藝、產能建設項目組及相關作業區等崗位人員,均新增了氣田管理維護及產能建設等職能,實行一人多崗,一崗多責,採油和採氣業務兩條腿走路。
截至目前,中國石油長慶採油四廠在油田穩產及產能建設穩步推進的同時,氣田產能建設按計劃快速推進,從今年2月23日第一口天然氣井開鑽,這個廠已累計完鑽開發井39口、探井3口,其中,完試19口,求產10口,平均無阻流量17.6萬立方米/日,兩座集氣站建設已接近尾聲,預計今年新建產能將達到2.5億立方米,平均單井配產2.1萬立方米/日。
“‘油氣一體化’管理,無論在管理班子配備及隊伍組建上,與原來的體制相比,均少了一套人馬,但卻大幅地提高管理效率,減少了勞動用工,降低了生產成本,可以說這是一舉多得的大好事。”採油四廠黨委書記鬱星說。
“由原來的單純採油到‘油氣一體化’管理,不但給我們增加了一倍的工作量,而且業務上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國石油長慶採油四廠地質所副所長、產能建設項目組地質副經理敬小軍說,“我們只有不斷充電,不斷完善學習新的知識,才有可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求,跟上改革的步伐。”(中國石油 楊文禮 喬康 丁志強)
閱讀更多 天外格調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