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克希德公司的C-130"大力神"(Hercules)自1955年開始生產以來,這種飛機不斷地改進從而滿足不同的要求,但它的基本設計非常合理,以至現在的生產型飛機與原型機的外型幾乎沒有差別。這種飛機是按照美國空軍的要求製造的一種能在簡易機場起降,以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為動力的戰術運輸機。

C-130是美國最成功、最長壽和生產最多的現役運輸機,在美國戰術空運力量中佔有核心的地位,同時也是美戰略空運中重要的輔助力量。Hercules是希臘神話中大力神的名字。
美國洛克希德公司出產的C-130H力士型運輸機為全金屬、高單翼、長程戰術空運機,具有大速度、高酬載、長航程等特性,設計目的為執行空投、空降、救災、運兵作戰與傷患後送等任務,是部隊執行作戰、機動、兵力換防等任務的重要載具。
C-130裝有4具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每具可輸出4200匹馬力,貨艙、座艙具空調和增壓系統,最大巡航速度每小時317裡,一般人員可承載70人、傘兵則為64人,目前為世界50餘國的空運主力。
1951年開始研製,1954年8月首飛,1956年12月裝備美空軍。
性能特點 1、能作高空、高速遠程飛行。 2、具備中空、中速飛行和近距離運輸能力,可在前線強行著陸並能在野戰跑道上起落。 3、改型多樣,用途廣泛。C-130型可按需要運送或空降人員以及空投貨物,返航時可從戰場撤離傷員。經過改型後,還可用於高空測繪、氣象探測、搜索救援、森林滅火、空中加油和無人駕駛飛機的發射與引導等多種任務 。
C-130採用高單翼、四發動機、尾部大型貨艙門的機身佈局。這一佈局奠定了戰後的中型運輸機的設計“標準”,此後絕大多數中型運輸機都沒有跳出這個框框。眾多的重型運輸機也採用了相似的設計。因此說C-130是當代運輸機的“鼻祖”,也並不太過分。
C-130設計上最大的特點是其設計徹底的力求滿足戰術空運的實際要求,因此它非常適合執行各種空運任務。鋁合金半硬殼式結構機身大型的尾部貨艙門就是一個好例子。
這一設計起源於二戰中的軍用滑翔機,運輸機中C-123是第一種採用這種設計的型號。但是把這一設計完善並推而廣之的是C-130。C-130的貨艙門採用了上下兩片開啟的設計,能在空中開閉;在空中艙門放下時是一個很好的貨物空投平臺,尤其是掠地平拉空投的時候,在地面又是一個很好的裝卸坡道。而且該艙門也是整機氣密結構中的重要一環。
C-130的主起落架艙也設計得很巧妙,起落架收起時處在機身左右兩側旁突起的流線型艙室內。這個設計使得起落架艙不會佔用寶貴的主機身空間,大大方便了貨艙的設計,且使得主機身的結構能夠連續而完整,強度大。另外一個好處是這種設計左右主輪距較寬,在不平坦的簡易跑道上穩定性好。當然缺點也很明顯:突起的起落架艙增大了飛行阻力,但總體上利大於弊,因此這一設計也為之後的各種運輸機沿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