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雀兒章1
成功男人總是能吸引萬千女人的注意。如果一個人,出生皇族,是一位能繼承皇位的太子,年紀尚幼就是人生贏家,一定是許多女人爭奪的對象。如果一個人,是高高在上的一國之君,集天下財富權力於一生,一定是天下女子都為之瘋狂。
可是,如果一個人,雖然出生皇族,卻深陷權力鬥爭,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也不知何時才能熬出頭,也許永遠不可能熬出頭,還會有女人願意站在他的身後為他默默付出嗎?不,是這個女人需要站在他的身邊為他遮風擋雨,還有人願意嗎?
有,這個人就是明憲宗的萬貴妃,她為人陰險狠毒,不擇手段,但對明憲宗卻是真心實意。
因為我國古代重男輕女的社會狀況,許多女性儘管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事蹟,卻沒有留下名字,或者根本就沒有被父母賦予名字。
舉例來說,我們知道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可孟姜甚至只是對一個群體的婦女的通稱。在史書當中,有著許多的"某氏",這便是古代社會輕視女性的一大弊病。不過好在,明清之交的文人傅維鱗在他的著作《罪惟錄》中記載了萬貴妃的真名——萬貞兒。
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萬貞兒出生於青州諸城,也就是今山東省濰坊市諸城縣一帶。
據說,他的父親萬貴本是官居正四品的指揮僉事,負責宮中的警衛工作,萬貞兒四歲時,萬貴的親人犯罪,他受牽連而被貶謫到了霸州,臨行前,他拜託熟人將女兒送進了宮中,成為了一個小宮女。
進到宮中後,萬貞兒很快就因為聰明伶俐、懂事乖巧而深受眾人的喜愛。正統十四年(1449),明英宗朱祁鎮將自己不到兩歲的兒子朱見深立為太子,而當時十九歲的萬貞兒便被選拔照顧年幼的太子。
不久之後,土木堡之變爆發,御駕親征的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軍俘虜。太子的爸爸被俘虜,年僅兩歲的太子當然不可能撐得起大明的重擔,於是大臣們擁立已經成年有魄力的郕王朱祁鈺稱帝。
如此一來,太子的處境就十分尷尬,太子和皇帝不是父子而是叔侄,皇帝自然不願意侄兒當太子,皇帝的親子也不會願意,太子的處境也就變得危險。皇帝隨便下道命令,把他和生母、太后分開,再暗中下個黑手,簡直輕而易舉。
年僅兩歲的太子當然無力保護自己,萬貞兒就成了當時唯一能保護太子的人。
一個十九歲的女孩既要照顧兩歲的孩子,又要隨時隨地提防來自各方面的暗害。她一定不會是個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柔弱女子。實際上萬貞兒不但什麼都會做,簡直一個頂倆,像個男人一樣保護著兩歲的孩子。
太子五歲那年,皇帝朱祁鈺軟禁了哥哥朱祁鎮,廢掉了太子朱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這下太子的境遇就更坎坷了,他從太子宮中搬了出來,離爸爸、媽媽和奶奶越來越遠,想見一面越來越難。這時候陪伴在他身邊只有這個二十二歲的宮女萬貞兒。
景泰八年(1457),"奪門之變"爆發,朱祁鎮成功復位,朱見深也恢復了太子身份。在這段顛沛流離的歲月中,就連朱見深的生母周皇后都沒有陪在他身邊,反而是萬貞兒對他精心照料,無微不至。
正因如此,年少的朱見深因依賴而對萬貞兒產生了愛慕之情。
天順八年(1464),朱祁鎮去世,十八歲的朱見深登基為帝。繼位後,他想要立心愛的萬貞兒為皇后,但周太后則認為萬貞兒宮女出身,地位卑微,又比朱見深大足足十七歲,如果將她立為皇后會遭到天下的恥笑,於是嚴詞拒絕。
無奈之下,朱見深只得立了羽林前衛指揮使之女吳氏為皇后,而萬貞兒則被封為貴妃。
在周太后的阻攔下,朱見深沒能將萬貞兒封為皇后,但他還是可以選擇整日和萬貞兒相伴相依。這一舉動被吳氏看在眼裡,令她十分不滿,於是她便找藉口將萬貞兒施以了杖刑。朱見深得知後,火冒三丈,怒不可遏地將吳氏打入了冷宮。
成化二年(1466),萬貞兒為朱見深生下一子,這也是他的第一個孩子。所以朱見深喜出望外,將他加封為了皇貴妃。儘管明宣宗朱瞻基曾封孫氏為皇貴妃、明代宗也曾封寵妃唐氏為皇貴妃,但《明史》上第一位承認的便是萬貞兒。
不過,朱見深的皇長子生於正月,卻在同年十一月便夭折了,已經三十七歲的萬貞兒此後雖然獨得恩寵,但再也沒能為朱見深生下一兒半女。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近六十歲的萬貞兒暴病而死,受此打擊的朱見深輟朝七天以表哀悼。
數月之後,終日茶飯不思的朱見深身體逐漸虛弱,最終在思念後憂鬱中去世,享年四十一歲。
今天北京昌平區的西北部,還有著一處名為"萬娘墳"的園陵,便是紀念萬貞兒的墳墓。
朱見深之所以極度寵愛萬貞兒,以至於到了"服用器物窮極僭儗,四方進奉奇技異物皆歸之"、"一門父兄弟侄皆授以都督都指揮千百戶等官",且到了幾乎無視自己其他妃子的地步。最主要原因就在於萬貞兒在他幼年時期給他的照顧,讓他無比的依賴和感恩。
萬貴妃在歷史上的風評不好,她為人善妒,對待後宮之人心如蛇蠍,手段狠毒。但不得不起她對明憲宗是真的好,明憲宗為帝,後宮女子想要多少有多少,那些女子都盡所能為博得他喜歡。可當他還是一個失勢的太子,不知何時能翻盤,也許,終生無法翻盤,那時陪伴他的只有萬貞兒。
明憲宗為君如何有爭議,管不住萬貴妃救不了子女也顯得渣,但在情方面,他比與患難時與髮妻一起,得天下寵新人寵庶子,甚至拋棄嫡子的劉邦好多了。
煮酒君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我叫萬貞兒,出生于山東青州諸城,父親是縣城椽吏。可是四歲那年我們家的親戚犯罪,父親被牽連,謫居黔州。
父親這一去,家裡實在養不起這麼多人,於是把我送進了宮,成了一位最普通的宮女。
我還算聰明,長得還不錯,當時的孫皇后很喜歡我,讓我在紅壽宮掌管衣飾。
就這樣,平平無奇的十五年過去了,我已經十九歲了,我也出落得亭亭玉立。
正是這一年,改變了我的一生。我本以為自己會在深宮中孤獨終老,已經成為太后的孫太后交給了我一項艱鉅的任務,就是把兩歲的太子朱見深交給了我。
見深的母親原本他父親的皇后錢皇后宮中的宮女,被寵幸後生下的他,他並不和他的母親一起住。
那個時候,見深的父皇朱祁鎮被瓦剌捉去,孫太后便讓見深的叔叔朱祁鈺當了皇帝,見深被立為太子。
朱祁鈺怎麼會真的讓哥哥的兒子當太子呢,他自然想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見深的處境很危險,我便日夜不離地保護著他。
一年後,和談後,見深的父皇終於回宮了,卻被朱祁鈺關在宮中,失去了自由,見深更加如履薄冰。
果不其然,兩年後見深的太子之位被廢了,成了沂王。就這樣,我們度過了艱難的五年相依為命的時光。他因為太害怕,還落下了口吃的後遺症。
朱祁鈺病重,見深的父親又成功當上了皇帝,他又成了太子。
成了太子之後,見深自然有很多人照顧,我不得不回到孫太后的身邊。不過,我依然時常去看他,每次我去的時候他都十分開心,分別的時候又依依不捨。
沒過幾年,孫太后的生命走到了盡頭,他便把我要到東宮成了貼身侍女。那時候的皇后和他的母親根本不在意我,因為我已經三十歲了。
他是個十五歲的少年,情竇初開。這麼多年的相依為命,他對我很是依賴。他不相信任何人,卻獨獨相信我。他待我極好,而我這些年也只有他,於是,我們便相愛了。
兩年後,他的父皇駕崩了,他成了皇帝。他立馬想立我為皇后,可是,兩宮皇太后怎麼可能允許一個比他大十七歲的宮女成為皇后呢?
兩宮皇太后迅速給他安排了婚事,娶了吳皇后,另外還有兩位妃子。當然,為了安撫見深,太后也同意了立我為貴妃。
其實,只要在他身邊,我並不在乎是什麼身份,但是他卻很在意,他說,他要讓我成為他的妻子,卻做不到,所以很愧疚。於是,他厚待了我的家人,給他們加官進爵。
後宮的日子總是不平靜,我不想和她們爭什麼名分,只想全心全意地對見深好。可是,吳皇后偏要來找我的麻煩,把我毒打了一頓。為了這個,見深把皇后給廢了。
這下,我的惡名便傳遍了朝野。那些文官不問緣由,紛紛指責我是紅顏禍水,後宮其他的妃子也退避三舍。兩宮太后對我的成見更深了,她們立刻把王賢妃送上了後位。
可是這些依然擋不住他對我的愛,他更加偏愛我,寵幸我,一直冷落後宮眾人。我不想勸他雨露均霑,愛情都是自私的不是麼?
也許是我們的愛感動了上蒼,我竟然懷上了孩子,而且居然是個兒子。我知足了,真的知足了,只想好好守著孩子,守著他一起好好過日子。
可是,不到一年,就因為我懷孕年紀過大,孩子天不假年,夭折了。我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在他懷裡哭,哭到沒有眼淚。
他對我的愛並沒有因為孩子的夭折,我的年老色衰而減少,反而更加優待我。
後來,我再也沒有孩子了。其他嬪妃生了很多孩子,可她們都嫉妒我獨得見深的寵愛,暗地裡罵我是狐狸精,不讓她們的孩子靠近我。
他在外面養了個兒子,我是知道的。孩子六歲那年,他母親死了,我還撫養過他幾個月,把他當親生兒子對待。可是周太后害怕我對他不利,就帶走了他親自撫養。
我是多麼的愛他呀,我怎麼會害死他的孩子?我害死他的孩子對我有什麼好處?我已經生不出孩子了,還指望自己的兒子當太子嗎?真是笑話。
過了幾年,見深又封我為皇貴妃,這下,後宮對我的記恨更深。我年紀也大了,看著她們一個個年輕貌美的,心裡也有氣。有時候看她們不爽,也會教訓教訓她們,但是都是有分寸的,不然太后還不把我生吞活剝了。
他把所有的奇珍異寶都送給了我,我都收下了,也不分給別人,才不管她們的眼光。過了半輩子擔驚受怕的日子,我也該做回自我了。
年紀大了,越發離不開他,越發地使小性子,也越發地不可理喻。但是,我從來沒有做過殺害嬪妃之事,不知道流言從何而起。
我被罵聲深深地困擾著,終於我的生命也到了盡頭,回望我這一生,除了他,留下來的僅僅只是罵名!
影視劇終究是影視劇,歷史上真實的萬貴妃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女人,她會愛,會恨。她奪走了後宮其他女人的寵愛,包括下任皇帝的母親。為了給他母親解氣,就刻意醜化萬貴妃。
無名氏論史
明憲宗成化皇帝的寵妃萬氏,小字貞兒,生於宣德五年(1430),長憲宗十七歲。宣德八年(1433),四歲的萬氏被選入內廷,成了宣宗孫皇后身邊的小宮女。
萬氏並無天生美貌,長大後更是“貌雄聲巨,類男子”,卻是從小聰明伶俐,善解人意,因而深得孫後喜愛。正統十四年(1449)英宗北狩,不到兩歲的朱見深被立為皇太子,從此便在孫氏(時已稱皇太后)身邊撫養,而負責照顧小見深飲食起居的,便是萬氏。
此時的萬氏已是十九歲,久在宮中,也沒有機會侍奉英宗,便死心塌地像過去服侍孫太后一樣服侍起皇太子見深。後來,英宗回到北京,卻被景帝幽禁,見深生母周氏也隨其幽居於南內。再後來,皇太子見深被景帝廢為沂王,仍舊留在孫太后宮中撫養。
上圖明茂陵,成化皇帝和和王氏、紀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於此
身份的變化必然帶來待遇的變化,加之父母親又是那樣的境遇,勢利者的白眼恐怕也是難免,因此那時的朱見深雖說年紀還小,卻已感受到人情的冷暖和世態的炎涼。天順復辟,見深雖復為皇太子,卻也未能因此享受更多的親情。而在這個過程中,只有萬氏對他的照顧始終如一。
可以說從兩歲開始,直到十七歲做皇帝,整個童年和少年時代,朱見深在萬氏身上得到的,首先是無私的母愛,既而是成熟女性的溫馨,乃至他把萬氏看成其全部感情的依託,他們的關係也隨之由母子、姐弟發展到情人、夫妻。這種感情不只是一般的男女情愛,更是一種從小形成的心理上的依戀。
上圖國畫中的明憲宗
憲宗的生母周太后對兒子迷戀既無美貌又比他年長十七歲的萬氏十分不滿,曾質問憲宗:“彼有何美,而承恩多?”憲宗回答說:“彼撫摩,吾安之,不在貌也。”“臣有疝疾,非妃撫摩不安。”雖是搪塞之語,卻也透露出萬氏在憲宗心目中的地位,是其他任何女性都無法替代的。
陵西散人
一般來說皇帝的童年生活都是令人羨慕的,畢竟含著金鑰匙出生。而我們今天的主角明憲宗朱見深的童年對他來說卻是陰影。
悲慘的童年
正統十二年,朱見深出生了,他是未來大明皇位的繼承者。兩年後他那個神經錯亂的父親御駕親征,卻成了肉包子打狗。朱祁鈺代替哥哥成了大明的皇帝。孫太后深知人心險惡,於是派了一個人去照顧自己的孫子,這個人就是萬貴妃(此時還是一個宮女)。故事也就不知不覺的拉開序幕了。
從兩歲起,孤獨和寂寞一直伴隨著這個孩子,雖然貴為太子,但明眼人都知道朱祁鈺早有廢掉他的打算,所以沒有多少人願意接近這個太子。對他而言,生活是灰暗的,而在這灰暗的生活之中唯有萬姑娘對他不離不棄,陪伴他左右。萬姑娘陪他玩遊戲,對他生活百般照顧,而正是萬姑娘的這些舉措,讓缺乏愛的朱見深感受到了世間的溫暖。
太子被廢
不久之後,一群人闖進朱見深的宮殿,要他馬上滾,因為他正式被廢了,這裡將有新的主人。面對這一切萬姑娘顯得特別從容,只是默默的收拾行李,而五歲的朱見深也不大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情。在他心中只有一個疑惑
“萬姑娘會離開我嗎?”
“不會的,我會一直陪伴你。”
搬出宮的朱見深開始了他的生活,他身邊依然只有萬姑娘陪伴著他。五歲的朱見深沒有父母的照料、老師的教誨、家人的關愛、童年的樂趣。在這種絕望的環境中,唯有萬姑娘不離不棄,對於朱見深來說這個人就是他唯一的依靠。
繼承皇位
五年後,他的父親再次得到皇位,而他也順理成章的再次成為了帝國的接班人。在日後的生活中,朱見深對這個比他大十七歲的萬阿姨產生了微妙的感情。
1465年朱祁鎮駕崩,經歷世間磨難的朱見深繼位,而萬宮女也成了萬貴妃了。朱見深對萬貴妃可謂是“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集一身。”面對無數佳麗,他只愛萬貴妃一人,導致其他女人不服,皇后於是處處為難萬貴妃。而朱見深的做法也很簡單――廢掉皇后。
很多人都會疑惑為什麼朱見深獨寵萬貴妃一人呢?朱見深也從不解釋,因為這些人是不會理解的。在那孤獨的歲月中,只有她一個人陪伴在我身邊,是她給了我想要的安全感;是她始終如一,不離不棄。而我對她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她該有的。
雁城流浪僧
男人大多都喜歡年輕的女子,何況是貴為一國之君的皇帝。
歷史上得寵的妃子也很多,長期得寵的也不少。但是,這些人大多是憑著美色來討皇帝的喜歡,一般年老色衰以後,皇帝對她們的愛就減少了。
然而,有一個女子卻是例外。她就是明憲宗朱見深的寵妃萬氏。萬氏比憲宗大17歲,然而憲宗卻對她寵愛有加,並且終生不渝。這是為什麼呢?
下面有書君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萬氏的關心與照顧,對於童年時期就“缺愛”的憲宗來說,是一份無法取代的溫暖記憶。
萬氏本是一名罪臣之女,4歲的時候被充進皇宮為奴。
當時,孫太后很喜歡她,就把她留在身邊,稍大一些,就讓她管理服裝衣飾。
孫太后是憲宗的祖母,憲宗小的時候,萬氏已經是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憲宗經常到祖母處玩耍,和萬氏接觸的機會比較多,萬氏常常哄著他玩。那時候,萬氏是憲宗一個很好的“玩伴”。
後來,憲宗的父親英宗在同蒙古一個部落的交戰中被俘。憲宗的叔叔(代宗)登上了皇位。一年後英宗被釋放回朝,可是代宗不願意交出皇位,而且還把哥哥英宗和嫂子周後幽禁了起來。
在這幾年裡,孫太后年老,無力照顧憲宗。只有萬氏不離不棄,照顧憲宗的飲食起居,陪在憲宗的身邊,給予他“母親”一般的愛。
而憲宗對萬氏也是充滿了依戀,還有敬畏之情。可以說,這段時間,萬氏是憲宗的“精神支柱”。這種記憶恐怕一個人一輩子也忘不了。
後來,代宗病死,英宗又回到了本該屬於他的皇位。憲宗也恢復了太子的位置。這時候,孫太后病逝,於是憲宗把萬氏要到自己宮中,當了他的貼身丫鬟。
這時候,萬氏已經年過三十,而憲宗也十四、五歲,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在萬氏的挑逗下,二人有了床第之歡,憲宗與她難捨難分。
憲宗就是這樣,被萬氏一步步“套牢”。
萬氏會玩心計,更會裝可憐。
憲宗繼位以後,想立萬氏為皇后。但是由於萬氏出身低微,又比憲宗大17歲,因此周太后強烈反對。憲宗後來只好立了吳皇后。
無奈憲宗不迷戀年輕漂亮的吳皇后,還是獨寵萬氏。因此,吳皇后和萬氏彼此誰看誰也不順眼。
二人發生衝突以後,吳皇后命人把萬氏拖倒,親自對她施以杖刑。
受了委屈以後的萬氏跑到憲宗那兒哭訴。憲宗聽了非常生氣,想去皇后那兒討個說法。萬氏知道如果憲宗這時候去找吳皇后,最多罵她幾句,因此,她想“以退為進”,很好地利用這次機會打擊一下吳皇后。
她拉住憲宗不讓他去找吳皇后,只是一味地抹眼淚,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並說自己年老色衰了,皇后卻年輕漂亮,請求憲宗讓自己出宮,免得在宮中礙眼。
憲宗聽完萬氏的哭訴,越是覺得她受了委屈,也越恨吳皇后。於是第二天,就力排眾議廢了皇后。
但是由於周太后的一再阻攔,萬氏還是沒有被立為皇后。
不能立萬氏為皇后,憲宗心裡始終覺得很虧欠她,因此默許了萬氏在宮中胡作非為。
萬氏後來生下皇長子,可是孩子不到滿月就夭折。憲宗對她更加憐愛。
萬氏為皇上生下了皇長子,憲宗非常高興,立即封萬氏為皇貴妃。萬氏更是春風得意,夢想母憑子貴,成為皇后。可是,這個孩子不到滿月就夭折了。萬貴妃深受打擊,整日精神不振。憲宗對她更加憐愛。
萬氏自己的孩子沒保住,後來也沒有再懷孕。因此,萬貴妃變得心狠手辣,並暗中監視得到憲宗臨幸的宮中女子。對那些女子進行迫害,並尋找機會,想害死後來的太子。由於周太后的百般保護,才得以保留下太子的性命。
後來,萬氏氣結身亡。憲宗幾個月後,也因為過度悲傷,離開了人世。
追究萬氏一生受寵的根源,有書君覺得,早期萬氏用不離不棄的陪伴,以及精心的照顧,填補了憲宗小時候“愛的空缺”。
而且萬氏後來可以說是一個“戲精”。與皇后爭寵這件事,她利用到了極限,裝可憐,玩心計,既讓皇上廢了皇后,又讓憲宗對她更加憐愛。
因為不能立萬氏為皇后,憲宗認為對她有所虧欠。因為萬氏痛失孩子,又無形之中把她置身於一個弱者的位置。這些,都讓憲宗更可憐她,寵溺她。
因此,憲宗對萬氏,除了紮根在骨子裡的依戀,還有憐愛和歉疚之情,多重感情之下,表現出來的就是一如既往地寵愛。
萬氏身份卑微,沒有才學,卻能以半老徐娘之軀,博得憲宗二十幾年不渝的感情,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但又在情理之中。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因為明憲宗朱見深從萬貴妃身上得到了媽媽般的愛…也就是說朱見深具有強烈的俄狄浦斯式的戀母情結!
萬貴妃名叫萬貞兒,本來是個宮女,也比朱見深大17歲,太子朱見深2歲的時候,萬貞兒成了他的貼身宮女。
明憲宗朱見深的人生可以說是起起落落,2歲被立為太子,5歲因為父皇被困,太子之位被蜀黍廢掉,10歲又被複立,人生最低谷最艱難的時候是萬貞兒一直陪伴在他身邊,朱見深曾經在逃亡途中問萬貞兒,你會離開我嗎?
萬貞兒說,絕對不會!
朱見深幼年長期生活在無助與恐懼中,但是身邊只有一個年長17歲的萬貞兒不離不棄地照顧他,這對一個孩子來說絕對是難以忘記的!
萬氏伴隨著明憲宗的成長,十分了解憲宗的喜好並且會投其所好因此獲得了皇帝的喜愛。作為宮女的萬氏知道貴為太子的憲宗必然會成為皇帝,所以萬氏盡最大努力滿足憲宗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將年輕的憲宗伺候的十分周到。
而且萬貞兒是一個工於心計的人,她知道朱見深依賴她,她也有本事把這份依賴變成了…“愛情”…
萬貞兒在他心目中就有了多角色的朦朧的定位——母親、姐姐兼情人。朱見深繼位後,萬貞兒變成了他的妃子,次年生下兒子,憲宗大喜,立即將萬貞兒冊封為皇貴妃。
不幸的是這個孩子夭折,萬貞兒也在沒有生育過,不盡如此,她還殘害其他妃嬪,迫害皇嗣,但是朱見深都忍了…
總之,朱見深傾其一生都對這個女人有特殊的依戀,不論她做得多麼過分,他都能忍讓、退避。他離不開這個女人,這個女人就是他生活的支撐,沒了她,他的世界也將潰然崩塌。
也許,這就是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吧…
唔哩新消費
這位皇帝感情方面特別簡單,因為他一生只有一個女人
一提起古代的皇帝,大家會聯想到他擁有花不完的錢財和一大票美女。今天要說的主人公是朱佑樘,他當了18年的明朝皇帝,他在位期間不僅讓國家穩定,還讓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是明朝少有的好皇帝之一。
朱佑樘的身世說起來也是挺悲慘的,她的母親是一位低賤的宮女,而他的父親是明憲宗,明憲宗不是一個稱職的皇帝,不過也是一個痴情種。明憲宗與萬貴妃的愛情許多人都知道,萬貴妃哪怕比皇帝大了十幾歲,皇帝依然將萬貴妃寵的像一個小女人一樣,萬貴妃獨霸後宮很多年,她自己生不出孩子,也不準其他女人生下皇子公主。在這種情況下,朱佑樘的母親走了狗屎運,因為被皇帝寵幸了一晚上就懷上了他。
朱佑樘的母親為了保住自己腹中的骨肉,耗費了許多的心血,最終成功的逃脫萬貴妃的眼線,把朱佑樘順利的生了下來。等到朱佑樘六歲的時候,明憲宗終於知道自己原來還有一個兒子,面對自己的獨苗苗,明憲宗還是表現的很不錯,封了自己的寶貝兒子為太子,只可惜朱佑樘的生母卻不是一個能享福的人,沒多久她就因病去世了。
朱佑樘因為自己本身的人生經歷,所以對女人有一種抗拒感,所以在女人方面他並不熱衷。直到朱佑樘遇見了自己的張皇后,才對女人有了一些改觀。張皇后知道自己丈夫童年的遭遇情況之後,對朱佑樘的生活更加關心,不會經常跟朱佑樘耍小脾氣。朱佑樘對於自己的這個皇后是萬般寵愛,在他眼裡皇后是一位性格非常開朗,做起事來比較果斷的女人,朱佑樘非常欣賞這一類女人。
朱佑樘認準了張皇后這個人,就沒打算再娶其他女人了,因為他認為女人多了不是好事,反而是一件壞事,所以每當大臣要他多選幾個妃子的時候,朱佑樘都找了其他理由搪塞了過去。張皇后曾經在生病的時候,朱佑樘親自為自己的妻子煎藥,偶爾兩個人還開開小灶,自己動手做飯,兩個人的相處模式就跟平常人家的夫妻一樣。
不得不說,張皇后是一位幸福的人,在這麼多皇帝當中,讓她碰上了一位有能力而又專一的皇帝。只可惜朱佑樘不是一個長壽的人,在他三十六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不能夠和張皇后白頭到老。
老農民嘮三農
在這世上,愛一個人不需要理由,從來都不需要。誰說自古君王多無情,明憲宗朱見深就是一個痴情皇帝,用一生證明了自己對比自己大17歲的萬貴妃的寵愛。
不靠譜的老爹,真是坑兒子呀!明憲宗朱見深幼年的經歷可謂波盪曲折,故事要從他你那個不靠譜的老爹說起。明憲宗朱見深的老爹是明英宗朱祁鎮,一個不靠譜的主兒,身為皇帝,做著大將軍的夢。正統十四年(1449),他老爹朱祁鎮帶兵出征,發生了土木堡之變,光榮地成了俘虜。不久之後,朱見深的叔叔朱祁鈺登基,為了穩定朝局,2歲的朱見深在風雨飄搖中被推上搖擺不定的太子之位。畢竟皇帝是他的叔叔,權力是最好的春藥,一個沒有老爹庇護的朱見深,在陰雲籠罩的皇宮,他隨時都可能被換掉或者被毒死。
在朱見深孤苦無依的時候,一個叫萬貞兒的宮女來到他的身邊,那一年,他2歲,萬貞兒19歲。果然不出所料,在朱見深5歲的時候,他被廢為沂王,被趕出了皇宮。在歷史上被廢的太子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這是鐵定的結局,於是朱見深身邊的人紛紛拋棄了他,自謀生路,唯獨萬貞兒一直陪在5歲的朱見深身邊。5歲的朱見深看到眾人都離開了,就問萬貞兒:“你會走嗎?”,萬貞兒回答:“我不會,我會一直陪在你身邊”。後來證明,萬貞兒真的做到了。
相依為命,患難見真情。景泰三年(1452),朱見深被廢為沂王搬出宮外。這年她二十二歲,他五歲。這是朱見深人生最黑暗的一個時期,自己的老爹從蒙古回來就被軟禁,母親在宮中不能出來,而自己身邊更是佈滿了朱祁鈺的手下,稍有不慎,就會丟了自己的小命。沒有父母的照顧,身處危險,隨時都可能面臨死亡,他不知道有沒有明天,生活在恐懼之中,而這樣的生活持續了整整五年。在讓人絕望的環境中,只有萬貞兒始終守 在他身邊,照顧他安慰他,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也從未動搖過。在那黑暗日子裡,她支撐著他,和他一起熬過了最困難的時刻,她成為他最信賴的人。
老爹逆襲,再次成為皇帝,好日子來了。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明代宗病重。大臣石亨、徐有貞等人撞開南宮大門,迎明英宗復位。朱見深的好日子總算來了,他又成為了皇太子。這一年,她二十七歲,他十歲。隨著朱見深年齡的增長,日漸成熟的朱見深逐漸對這位大他十七歲的女人產生了微妙的感情,兩人的關係也發生了特殊變化。天順八年(1464),朱祁鎮病死,朱見深繼位,從此這位萬宮女正式成為了皇帝的妃子。這一年 ,她三十五歲,他十八歲。
朱見深做了皇帝之後,專寵比自己大17歲的萬貴妃。這時候的萬貴妃近不惑之年,妃容貌並不突出,年齡也大了,但朱見深就是縱有後宮佳麗三千人專寵萬貴妃一人。為了替她出頭,朱見深不顧大臣的反對,廢了皇后。大臣們充滿了疑惑,朱見深怎麼就專寵這比他大17歲,年老色衰的女人呢?
朱見深明白大臣們的疑慮,但他並不想解釋什麼,因為他知道,這些人是不會理解的。在那孤獨無助的歲月裡,只有她守護在自己的身邊,陪伴著他,走過無數的風雨,始終如一,不離不棄。即使萬貴妃善妒,各種作,但朱見深一如既往地寵愛她。是的,我們永遠也不會明白。在這世上,愛一個人不需要理由,從來都不需要。
因為愛,所以愛。明憲宗朱見深寵愛萬貴妃一生。成化二十三年(1487)春,萬氏暴病身亡。憲宗非常傷感,哀嘆說:“萬侍長去了,我亦將去矣!”輟朝七天,諡萬氏為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
密探零零發
中國古代的皇帝,後宮佳麗數之不盡。在這樣的環境下,按理說,皇帝不太可能專情於某個女人。有意思的是,在中國漫長的帝王史上,還真的出了一個用情專一的皇帝,這一專就是一輩子,而且這位皇帝專情的對象還是一個大他17歲的女人。這個皇帝就是明憲宗朱見深,那個他一生寵愛的女人便是萬貴妃。
於是有人便問,萬貴妃會讓皇帝為之神魂顛倒,那她定是國色天香了!事實上,歷史上的萬貴妃非常的普通。有些史書這麼描述她,“貌雄聲巨,類男”。一個容貌像男人,嗓門又的女人,根本就與天生麗質絕緣。連她的出身,都可以用卑賤來形容。史書上說,萬貴妃原名萬貞兒,父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縣衙小吏,後因犯事被髮配邊防充軍,家人沒入官府為奴,萬貞兒被送到宮中當奴婢。這樣的人,居然被皇帝寵溺一生,別說現代人無法理解,就是當時的太后、大臣也大惑不解。因此,要解釋為什麼明憲宗會一生鍾愛大他十七歲,且相貌品性一般的女人,就得從萬貞兒自身的素質及她與明憲宗結緣的故事說起。
史料顯示,萬貞兒為人十分機靈,譎智善媚,善迎帝意。《萬曆野獲編》說她“豐豔有肌,每上出遊,必戎服佩刀侍立左右,上每顧之輒為之色飛”。這樣一個靈敏機智的女人到明憲宗身邊時,正是明憲宗最無助、最孤寂的時候。明憲宗貴為太子,本來應該擁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可是在他不到兩歲的時候,他的父皇明英宗因為“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了,他的叔叔朱祁鈺在眾大臣的擁護中登上了皇位。登極後的朱祁鈺想讓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當太子,於是明憲宗就被逐出了東宮。在這樣肅殺的宮廷鬥爭中,小小的明憲宗孤苦伶仃,沒人照顧,也沒人關心,他生活的唯一安慰,便是奉孫太后之命來照顧他的萬貞兒。即便如此,明憲宗的童年依然無法平靜。隨著朱祁鈺兒子朱見深的突然逝世,圍繞明憲宗的“復儲”風波時時衝擊著他。長期生活在危險、孤寂、抑悶的環境中,明憲宗落在了口吃的毛病。
幸運的是,在他人生最苦難的時候,大他十七歲的萬貞兒悉心地撫慰了他。明憲宗在萬貞兒身上得到了既似姐姐,又像母親的雙重愛撫,從小就對她產生了特殊的依賴心理。這種在特殊環境產生出的特殊感情,維持了憲宗對萬貞兒一生的愛。儘管隨著時光的流逝和地位的升遷,萬貞兒在變老、變狠,但憲宗對她的戀情卻始終如一。
與書居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這首詩被痴男怨女吟誦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多男女陷入忘年戀、姐弟戀……因年齡問題無法結成眷屬,從而發生陣陣悲嘆。
其實,年齡不是問題,有沒有愛情才是關鍵。這不,明朝的皇帝明朱見深就做出了一個榜樣,他終極一生只喜歡大他17歲的萬貴妃,而且在萬貴妃死後,也馬上追隨而去。
把朱見深徹底從心靈深處俘虜的萬貴妃很漂亮、很迷人嗎?答案顯然不是。如果非要給兩個人下個定論,那回答只能是4個字:因為愛情。
1、朱見深的愛情源頭是老爹的一場戰爭
朱見深的老爹叫朱祁鎮,也許是受“天子守國門”的影響,在總攬朝政的大太監王振鼓動下,御駕親征,出征瓦剌,導致土木堡之變而被俘。消息傳回北京,以于謙為首的大臣擁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為皇帝。
“北狩”1年後,朱祁鎮被瓦剌釋放。朱祁鈺卻不肯把皇位還給哥哥,反而把他鎖進南宮。老爹先失去皇位,好不容易回來又軟禁,這就是作為長子的朱見深出生後的遭遇。
這個變故跟愛情有關嗎?答案是:有!因為時年2歲的朱見深,從此與未來相伴終生的一名女子再也沒有分離。這名女子叫萬貞兒,山東諸城人,4歲入宮。在朱見深的老爹被叔叔軟禁後,她成了朱見深的貼身宮女。
7年後,時年9歲的朱見深終於結束擔驚受怕的日子,老爹奪位成功,自己和萬貞兒共同迎來生命的春天。16歲時,朱見深繼位當了皇帝。在沒當皇帝之前的日子裡,朱見深和萬貞兒的感情生活,應該經歷了這樣四個階段:保姆——玩伴——姐姐——情人。
只是世人沒有想到,一場戰爭扇動的“翅膀”,能讓20多年後繼位的一位皇帝收穫了真愛,而且愛情的力量會支撐皇帝當政37年……朱見深和萬貞兒之間的愛情,起於草末塵埃之間,萬貞兒對當初命運莫測的朱見深不離不棄,朱見深對後來容顏不再的萬貞兒同樣不離不棄。
2、萬貞兒有什麼本事能牢牢拴住皇帝
朱見深即位時,萬貞兒已35歲,貌美如花本就談不上,哪怕退一步講曾經很漂亮,但35歲的年齡對古人來說,應該是年老色衰了。何況民間還傳言萬貞兒的“貌雄聲巨,類男子”,就是性格雄健、大嗓門,一副男人相。
確實,萬貞兒從來不是靠長相得寵的。《明史》記載她“機警,善迎帝意”,本性機靈、敏感,加上從小看著皇帝長大,做事和說話自然十分符合朱見深的心意。
萬貞兒在朱見深年幼時,就成為他唯一的主心骨、保護神,後來又化身為情愛之神。哪怕當了皇帝,朱見深在宮禁深鎖中,心靈最安全、最溫暖的避風港無疑還是萬貞兒。朱見深和萬貞兒的愛情種子,是從小栽下的並長成了參天大樹,任誰也無法撼動。
野史載,朱見深曾想立萬貞兒為皇后,被太后拒絕,只好立吳氏為後。僅一個月,萬貞兒“遂讒廢皇后吳氏”,萬貞兒的讒言使吳氏被廢。是什麼讒言?流傳下來的說法不一,但“六宮希得進御”卻是事實,六宮之人能得到皇帝寵幸的更少了。
《明史》中有個細節挺有意思:“帝每遊幸,妃戎服前驅”。朱見深在宮中巡遊,萬貞兒一身武將打扮在前面開道。是小兩口怡情笑鬧之舉?還是萬貞兒的一起性起?想必在那一時刻,萬貞兒是在用這種方式,給朱見深幼年的心理陰影驅魔。
3、為了愛情,朱見深差點兒絕後
朱見深繼位次年的正月,萬貞兒給他生下一個皇子,因此被封為貴妃。但萬貞兒並沒有走上“母以子貴”之路,孩子夭折,此後再沒懷孕。皇帝沒有兒子,大臣很是擔憂,經常進言讓朱見深廣施“恩澤”,以便讓更多宮女為他繼嗣煙火。
但朱見深仍不為所動,感情只系萬貞兒一人。後來逼得大臣只好拿天相說事:因“彗星屢見”,大學士彭時、尚書姚夔進言讓朱見深廣施“恩澤”,生個皇子出來。朱見深淡淡一笑:“內事也,朕自主之。”這是皇帝家事,我自有辦法,你們少摻和。
朱見深一直沒有兒子的原因,萬貞兒要負主要責任:自己生不出來,又不讓其他人生,“掖廷御幸有身,飲藥傷墜者無數”,只要宮女因朱見深臨幸懷孕,萬貞兒就逼迫對方喝墮藥,受此禍害的不計其數。不過,藥也有失效的時候。
朱祐樘(即後來的明孝宗)出生了。野史記載,朱祐樘的頭部有寸許地方始終不長頭髮,猜測是其母懷孕後,被萬貞兒強迫喝藥所致。當然,藥效也許出了問題,朱祐樘得以順利出生。不過,民間還有一說,認為只是一次意外讓朱見深沒有絕後。
朱祐樘的生母是紀氏,被朱見深偶爾臨幸後懷孕,萬貞兒令宮人為她墮胎。宮人不忍,謊稱紀氏沒有懷孕。最終,紀氏在冷宮裡產下朱佑樘,萬貞兒又派門監張敏去把孩子溺死,張敏卻密藏起來,用米粉哺養長大。
一天張敏為朱見深梳頭時,朱見深感嘆:“我就要老了,還沒有兒子。”張敏才說出實現,於是長期幽禁的朱祐樘頂著一頭尚未剪除的胎毛見到父親。此後紀氏暴亡、張敏自殺。朱見深的母親周太后擔心萬貞兒對朱祐樘下手,就親自在仁壽宮內撫養他。
4、朱見深緊隨萬貞兒而死
儘管萬貞兒差點兒讓朱見深絕後,儘管連周太后也只能隱忍著撫養孫子以避免毒手,儘管錢能、覃勤、汪直、梁芳、韋興輩等人狂斂民財結交萬貞兒,儘管萬貞兒在宮中的花費無度……但是,朱見深對萬貞兒的愛始終沒有改變。
正是有了皇帝的寵愛,萬貞兒才更加有恃無孔,一度想廢掉朱祐樘的太子之位。而梁芳等人擔心朱祐樘將來繼位後會治罪於已,也加入勸說朱見深易儲的行列中,朱見深也確實動了換太子的心思。
但一件事情的發生改變了最終結局:“會泰山震,佔者謂應在東宮。帝心懼,事乃寢。”或許是因為一次小地震的發生,泰山發生山石崩落的事件。泰山震動,在天人合一的古代來說是罕見大事,朱見深請來術士占卜,對方稱此事與太子所在的東宮有關。
換太子,上天降罪!朱見深怕了,不再堅持換太子。也許這是朱見深唯一沒被愛情左右的一次決定,正確與否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萬貞兒死了。
也許萬貞兒認為換太子的想法,一定能得到心愛男人的堅定支持,就如同過去那樣:哪怕得罪了全世界,還有一個男人始終站在我的身旁。但是這次,那個心愛男人失位了。史載,萬貴妃因換太子失敗而氣怒攻心,於成化二十三年春天暴亡。
59歲的萬貞兒先於朱見深而去,朱見深悲傷至極。野史記載,聽聞萬貞兒死訊,朱見深嘆息道:“我的萬貴妃死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半年後,42歲的朱見深也追隨他一生的最愛,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