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象芽菜的種植,說起這個象牙菜,也許有人會說沒有聽過這個名字,它還叫草牙菜、寬葉香蒲,想必寬葉香蒲這個名字,大家應該聽過吧,象芽菜屬於香蒲科。象芽菜原產於我國,是我國的特色野菜,分佈在東北、華北、華東及四川、甘肅、陝西、新疆等地。生於低山及平原地區的沼澤與淺水處和水稻田邊。象芽菜在雲南的開遠、蒙自、建水、箇舊等地都是有人工栽培的。象芽菜的營養非常豐富,含有較多的礦物質和維生素。象芽菜的食用部分是地下肥嫩而白的匍匐莖,因為它形似象牙,所以便叫象牙菜。象芽菜可炒可燴,用它做湯鮮甜可口。那些比較老的象芽菜可以加工醃製成鹹菜。象芽菜的葉子是編織的好材料,花稱為蒲黃,是一種良好的止血藥,用於治療外傷出血。下面就讓我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吧:

▲象牙菜
一、生長環境
象芽菜喜歡溫暖溼潤的環境,生長適溫為12~30℃,在氣溫降到10℃以下時,就會停止生長。5℃以下時,葉片枯萎,以地下莖和休眠芽越冬,休眠期間能耐-10℃以下的低溫。象芽菜適宜水生,水位以不淹沒葉鞘抱合點為宜,一般為30~60釐米。象芽菜對土壤要求不嚴,沙性土壤和黏性土壤都能正常生長,但以有機質豐富、淤泥層深厚的壤土最為適宜。

▲象牙菜種植
二、栽培技術
1.土壤:首先呢,就是土壤的選擇,象芽菜極耐肥,且種植1次可連續採收3年後才換茬,一般選擇土質深厚肥沃的糊泥田栽培。如在夾沙的土壤中栽培,象芽菜易發鏽,品質降低,且難以採收。栽植前,每畝施入2500千克農家肥作基肥,翻耕、耙細、整平。
2.栽植溫度:土壤選擇好了之後,咱們就可以開始栽植了。栽植時間在氣候溫和,冬季基本無霜的地區,可全年栽種,而以4~7月栽植最好。一般在4月份,待新苗萌發至20~30釐米時栽植較為適宜。栽植過早,溫度較低,返苗較慢,遇到春寒極易死苗;栽植過遲,生育期變短,產量降低。
3.栽植方法:至於象芽菜的栽植方法嘛,是比較簡單的,象芽菜主要採用分株繁殖。栽植時,選用株上萌發的健壯苗,從母株上分離下來,按行距1.5米,株距1米定植。栽植深度9~10釐米,栽得過深影響植株生長,栽得太淺則容易倒伏。栽植時要注意方向,因地下匍匐莖都由葉腋抽生,且與葉同一方向延伸,因此,栽植時著生葉片的兩側應與行向垂直,使地下莖有一定的空間走向,便於採收。
▲象牙菜種植
三、田間管理
1.水層管理:象芽菜為淺水性植物,常年要求保持7~10釐米深的淺水層。
2.施肥:象芽菜全生育期270~300天,除施足基肥外,還需追肥。一般是每隔90天施追肥1次,每次每畝追施尿素10千克,並可結合除草把老株和雜草踩入泥裡,讓其腐爛增加有機肥。
3.間苗:象芽菜的分櫱能力很強,常形成大量的新株,使得株叢過密,從而造成通風透光不良,使根莖瘦小,影響產量和品質。因此,在生產上栽植後60~90天結合採收,拔去過密的新株。同時,母株在抽生3~4層地下莖後已近衰老,應把它拔掉,並踩入泥裡讓其腐爛後作肥料。4.密植:合理的密度應控制在每平方米5~6株。象芽菜抽生根狀莖的速度以植株有15~20片葉子時能力最強,當葉片達到21~25片時抽生能力有所下降;而葉片到25片以上時,植株趨於老化。間隔5~7天間苗1次,使植株間保持50釐米的距離,有利於新根狀莖的抽生。
▲象牙菜種植
5.除草:象芽菜田雜草主要是浮萍等水生雜草,它不但與象芽菜爭養分,也影響水溫升高,應及時除去,踩入泥裡作肥料。
6.蟲害防治:至於象芽菜病蟲害的防治嘛,根據多年的栽植經驗得出,象芽菜的抗病性很強,只要合理輪作,基本上不發病。蟲害主要是蚜蟲危害,大家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處理。
▲象牙菜種植
四、適時採收
適時採收:最後呢,就是採收了。象芽菜採收要及時,採收過早產量較低,採收過遲品質較差,甚至會抽出水面形成新株,最後串滿全田,形成危害。一般在栽植成活後30~40天即可第1次採收,以5~6月和7~10月分枝旺盛,產量最高。在溫暖地區一年四季均可採收。1~2月每隔15~20天採收1次,3~8月每隔4~5天採收1次,9~10月每隔6~7天採收1次。
象芽菜採收一定要細心,用手在泥裡摸取象芽頭後,掐斷基部,然後倒退著取出土層。象芽的伸長方向與葉的排列方向基本一致,為避免踩斷幼小根狀莖,採收時應沿著不長葉片的方向行走,用手沿植株側後方插入泥裡,由下向上探摸根狀莖。象芽菜不耐貯藏,當天採收的象芽菜可放入清水中保存,保存期不能超過2~3天,否則,象芽菜腐爛或芽身變綠,且萌發新葉。象芽菜每年畝產量可達750~1250千克。
▲象牙菜採收
好了以上就是象芽菜的種植技術要點介紹,今天的內容咱們就講到這裡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
閱讀更多 小智說種植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