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2018年5月28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
中國芯,中國造!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莆田籍著名半導體材料學家、物理學家林蘭英,不畏艱難,奮力攻堅,帶領科研團隊創造了半導體研發領域的多個“中國第一”,趕上世界前列水平。

林蘭英(1918-2003)
所謂半導體,是指導電性能介於金屬和絕緣體之間離子型導電的物質。用它製成的半導體二極管、三極管和集成電路等,是許多現代新科技不可缺少的主要部件。世界第一塊半導體材料鍺單晶,早在1948年已被美國的物理學家研製出來了,而中國半導體材料科學發展史的第一頁,則是由林蘭英來書寫的。
抗爭而來的求學機會
1918年2月,林蘭英出生在福建莆田。幼年的林蘭英勤勞敏學,心靈手巧,許多事她做起來輕鬆自如。
6歲的時候,林蘭英便吵著要上學,但守舊的母親卻不允許。為了獲得上學的機會,倔強的她把自己反鎖在屋裡,近三天不吃不喝,絕食相逼才得到母親的應允,終於獲得了和男孩子一樣的學習機會。
雖然求學路上經歷了很多磨難, 加上在學習之餘還要承擔繁重的家務勞動,但林蘭英都克服堅持了下來。從初中到高中,12個學期她考了12個全年級第一。
1936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福建協和大學數理系。畢業後,林蘭英留校任教,1948年,作為交換留學生前往美國迪金森學院數學系留學。因為成績優秀,林蘭英很快受到數學系主任埃爾教授的器重,常常把自己編寫的專著交給她,讓她為書中的習題作解答。簡潔的答案、奇特的思路讓埃爾教授對她大加讚賞,“東方才女”的名聲就這樣流傳開來。
獲得數學學士學位後,鑑於人才難得,埃爾教授推薦她去芝加哥大學深造。但林蘭英認為,貧窮落後的祖國,最為需要、最為適用的,還是物理。因此,她毅然放棄了在數學領域已經取得的成績,於1949年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開始了固體物理研究。
1955年,林蘭英的博士論文發表於美國最具權威的《理評論》雜誌上,受到高度好評,她也因此成為賓夕法尼亞大學建校115年來的第一位中國博士,也是該校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女博士。
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
博士畢業後,在導師的推薦下,林蘭英受聘於索菲尼亞公司,任高級工程師,負責半導體科研工作。依靠林蘭英傑出的科學分析指導,公司成功地造出了第一根硅單晶。不久,她又為公司申報了兩項專利,公司三次提高她的年薪。
獎勵、加薪接踵而來,林蘭英卻一刻也沒有放下回國的念頭。奈何出色的成績令她在美國聯邦調查局“榜上有名”,歸國之路受到百般刁難。
1956年,在日內瓦會議上,中美達成協議:中方分批釋放在朝鮮戰場被俘的美軍,而美方則允許部分留學生回中國。
消息傳開,以“母親重病”為由,林蘭英提交了回國申請。提出辭職的時候,公司主管非常意外:“你回到歷經戰亂的中國,只會過一種大大低於美國生活水準的生活。”一對美籍華人朋友也專程趕來勸說,林蘭英卻斬釘截鐵:“你要說服我不回國就像我要說服你回國一樣是不可能的!”
1957春節,經歷了聯邦調查局的層層阻攔,林蘭英踏上了祖國的土地。雖然她的積蓄全被美國當局扣押,回國後已經身無分文,但她還是毅然將自己冒險帶回來的“藥”——價值20多萬元的500克鍺單晶和100克硅單晶,無償地贈給了中國科學院,成了我國半導體科學工作者求之不得的無價之寶。
回國後,她因急性腹膜炎被抬上手術檯,周恩來總理指示:“只能治好,不能出任何意外。” 林蘭英淚光盈盈,更加堅定了報效祖國的決心。
林蘭英十分愛國。20世紀80年代中期,林蘭英去美國幾所大學訪問,向那裡的中國留學生說了這樣一段話:“不能用50年代的條件要求你們,因為時代不同了。但無論是50年代還是80年代,甚至是21世紀,有一個我們大家必須遵循的共同點,那就是凡是炎黃子孫,你應該把你的黃金時代貢獻給祖國的科學事業。”
創造多個“新中國第一”
黨和國家對回國的林蘭英高度重視,安排她去中科院應用物理所工作。“我也有過思想鬥爭,我不是學半導體材料的,國外也沒有這個專業,但為了填補我國半導體材料的空白,我還是服從了。”
在應用物理所,林蘭英第一個目標就是:拉制出屬於中國的第一根硅單晶。
當時新中國百廢待興,製取硅單晶最需要的保護氣——氬氣更是稀缺,這種氣體國內不能生產,又被列在國外的禁運名單上。最終,林蘭英想出了抽真空的方法,並且把她在美國發明的籽晶保護罩運用到製造過程中。1958年,在她的努力下,拉制出中國第一根硅單晶。不僅如此,北京電子管廠還利用她和同事們研製成功的鍺單晶,製造出我國第一次向市場銷售的半導體收音機。
此後,林蘭英還在半導體材料研製方面,創造出許多箇中國第一。
1961年,她主持設計的我國第一臺開門式硅單晶爐研製成功,由於這種爐的技術先進,後來還遠銷多個國家;
1962年春,她成功拉制出我國第一根無位錯硅單晶,其質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同年10月,研製出我國第一個砷化鎵單晶樣品,為1964年我國第一隻砷化鎵二極管激光器的問世準備了條件;
1981年,合作完成4千位、16千位大規模集成電路——硅柵MOS隨機存儲器的研製,因而獲得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
1987年,她在我國返回式衛星上成功進行生產我國第一根砷化鎵晶體實驗,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利用太空材料製作成半導體器件;
1988年,林蘭英再次問鼎太空,進行摻硅的砷化鎵單晶太空生長試驗,並用這種嶄新的材料作“襯底”,製得室溫連續相干雙異質結激光器,最先證明了空間材料的可用性,這在國際同行中是首創。
晚年的林蘭英
2003年3月4日下午1時36分,林蘭英院士與世長辭,享年85歲。
終身未婚的林蘭英,全部的精力和智慧都貢獻給了科學,因而四次獲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兩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1996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1998年獲霍英東成就獎。她身為巾幗,用心乃丈夫,有膽有識,敢打敢拼,她的豐功偉績、赤子情懷,值得每一箇中國人為之驕傲和自豪。
(莆田市紀委監委 供稿)
閱讀更多 福建紀檢監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