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45248
大便有时成型、有时不成型,这和粪便中含水量,以及粪便中不被吸收的食物的量有关。
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腹泻。
每天大便的量大于两百克,可定义为腹泻。但大多数人却认为,大便中的水分增加就是腹泻。很多人,如果摄入大量纤维素,排出的体积大而成型的大便,则不认为自己是腹泻。
正常情况下,人每天经口摄入和胃肠道分泌的水分,99%会被小肠和结肠吸收,总量约每天9~10升。所以,即使很少量的小肠水分吸收减少(1%),或者肠道分泌物增加,都会增加大便的水分,导致腹泻。
腹泻的原因
腹泻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它们的发病机制都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肠道渗透压负荷增加,肠道分泌增加,食物和肠道接触时间减少,食物的吸收面积减少,等等。
一些炎症性疾病,由于肠道黏膜受损,渗出物刺激肠腔产生多种分泌物和细菌毒素,影响肠道细胞的功能,这些都会导致大便形状、颜色、分量等的改变。
症状分析
老有便意,肛门有坠胀大,这可能是由于结肠或者直肠黏膜的炎症,导致局部充血而影响了粪便中水分的重吸收。炎症因子的刺激和局部充血会导致便意和肛门坠胀的发生。
如果水分增多,会导致大便不成型;而如果大便在结、直肠内停滞时间过长,则会使水分吸收增加,而使大便显得更干燥。
产生大便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如下的几种:
1.病毒感染,比如秋冬季节比较常见的轮状病毒感染等。
2.饮食不洁,摄入被沙门菌、志贺菌污染的食物,可导致腹泻和发热。
3.肠阿米巴病,会导致慢性腹泻,出现果酱样的大便。
4.咖啡因、抗肿瘤药、一些抗生素,以及保健产品中含有的乳糖,也可能导致腹泻。
5.功能性的疾病,肠易激综合征是大便问题的常见原因,往往和特定的食物有一定的关系。
6.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这些炎症性肠病,近几年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7.甲状腺功能亢进、胃癌、肥大细胞增多症、结肠癌、淋巴瘤等疾病,是一些长期反复腹泻患者的不容易发现的重要原因。
提到这的这种情况,大便不成型、不规律,且有明显的炎症刺激症状,如果时间长了,治疗效果不佳,建议去做一个结肠镜检查。
龙大夫的肝病课堂
大便有时成型,有时不成型,老有便意,肛门有下坠感,是什么原因?
本人所学的是祖国传统医学(中医),根据你的描述分析:
此乃多属脾阳不振、中气不足、湿浊中阻、脾失健运等因所致,故此会出现你所描述的病证。
此证候可投方予李东垣脾胃论之《补中益气汤》加减化裁而主之。
本方剂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等之功,
于是中气充足,脾胃得以健运,升降有序,诸证自然消除,大便如常。
可惜没有舌、脉等之象可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建议你最好就近看看中医吧!现场辨证,四诊合参、准确无误,标本兼治!
最后愿你早日康复!
中医天下之医痴
肛门有下坠感大便不成型大多跟脾虚中气不足有关,如果不是慢性结肠炎和痔疮,那么跟胃肠功能紊乱有关,脾阳不振、中气不足、湿浊中阻、脾失健运等因所致。
大便不成型说明您的消化吸收方面很不好,肠道有炎症,食物一进大肠就刺激到受损粘膜造成排便,您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肠道菌群失调,造成的肠道功能紊乱,可以补充超活性的青春双歧杆菌常康乐益生菌来调节(淘宝有),青春双歧杆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分泌多种有机酸和消化酶、合成多种营养素帮助肠道消化吸收,另外双歧杆菌还是人体最强大的免疫菌种,对慢性结肠炎作用也非常的好,长期补充可以从根本上增强免疫力,和药物不一样的是双歧杆菌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以菌制菌不伤身体内的有益菌,形成微生态菌膜保护您的粘膜受损面,让炎症面可以更好的愈合,当肠道免疫力恢复了,肠胃问题也不容易复发。
用户5459236477158
肛门有下坠感大便不成型大多跟脾虚中气不足有关,如果不是慢性结肠炎和痔疮,那么跟胃肠功能紊乱有关,脾虚湿气大肠脾调结功能不足,脾肠受寒凉有关。试用补中益气丸调理一下,每天早晚做提肛运动各五十下,饮食忌凉硬辣,用艾炙炙中脘神阙关元命门足三里穴,用以调补中气不足脾阳气虚。
美好生活健康一生
这就是有的寒热错杂的感觉。见不到舌苔脉象看不了太细。
大便不成型首先考虑脾胃肠的功能。中医总归属到脾的功能上。调脾就可以调节胃肠功能。
其次考虑到肝肾功能。中医肾管着大小便。肾虚了。或者肾湿了都影响大便。
那么肝是怎么影响到呢。这个是间接的。简单解释就比方说你生气后血压回高。这就是肝阳上亢了。吃一些平肝潜阳的药物血压就下来了。那么你心情和压力都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所以只能有更多的证据给我。比方看到你的舌苔的照片。手纹的照片就可以给你一些有意义的意见了。
奶爸说养生
这属于慢性肠炎,中医的痢疾脾气虚的症状
这种病往往有里急后重的感觉,慢性肠炎,肠炎症不褪去,常常有便意感,让人很不适。曾遇到这种症状的人必须先清理炎症,但是不能太过,因为这类人脾胃本质虚。
肛门下坠就是虚症,气不固摄。用药需要用固摄剂结合清理肠炎。需结合体重用药,切忌用药过猛。
脾气虚的症状
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好,饮食导致的脾胃功能变差很常见。如暴饮暴食,导致脾胃运转压力变大,胃液分泌过多,胃负担比较大,容易出现脾胃气虚。
夏天食冰冻寒凉的,导致胃阳损耗,阳气不运转,易生湿,导致大便黏腻不成型。
脾主四肢肌肉,脾气不足,肢体失养,故肢体倦怠
气血亏虚,中气不足,故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不同年龄。
如果无里急后重,单纯脾胃虚的,治疗就比较简单。可以用健脾益气汤治疗。
治法:健脾益气。
用户88716618158
慢性溃疡性乙状结肠炎、慢性溃疡直肠炎
不知道跑厕所的频率是多少,若是每天去厕所的次数超过五次,基本可以判断和上面两个病有关系。
老有便意,并且拉稀便,还有排不尽的感觉,属于里急后重。最好做一下粪便检查来确诊,判断是炎症引起还是胃肠功能出现问题。
平时建议不要食用刺激性的食品,比如辣椒、大蒜、茶叶、咖啡等;注意饮食的卫生。
首荟
我的肠胃不好,经常放气肚子还疼哗啦啦的叫,且切排便无力,希要用什么i治疗才好,己有一年用。
用户2488308493617
根据你简短的描述由于没有四诊合参,只能大概诊断为脾虚湿滞,找中医调理一下应该会好的。临床上这种病人很辛苦!
医林一尹
这是气虚下陷的症状,没有四诊合参,不轻易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