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Me固態硬盤的體積小、性能強,已經成為電腦裝機的優選。不過你知道嗎?電腦主板上同時安裝兩顆或更多的NVMe固態硬盤會有什麼結果?

比較新的電腦主板都能提供兩個甚至三個M.2接口:但其中有些只能支持SATA協議的M.2固態硬盤。具體哪些接口能支持NVMe,需要大家通過主板官網查詢對應型號的主板說明書。

在越過第一道障礙之後,我們成功地在主板上同時安裝了兩顆固態硬盤,並分別測出了理想的成績:
但是,上面的成績是分開測量的,如果同時點擊兩個CrystalDiskMark窗口中All按鈕,你會發現兩顆NVMe固態硬盤的讀寫帶寬減半了:
恭喜你,成功發現了英特爾DMI牙籤總線的影響力!
很多朋友可能還不知道,多數英特爾主板上的M.2插槽都是首先連接至PCH芯片組(舊稱南橋),然後再經由DMI總線連接到CPU。當代英特爾主板的DMI3.0總線帶寬為PCIe 3.0 x4,恰好也就是一塊NVMe固態硬盤所需的帶寬。
當兩輛超跑在只能容納一輛車的車道上飆車時,帶寬爭搶就不可避免了。英特爾"牙籤DMI總線"的問題已經存在很久,其實大家都知道,自6代酷睿以來英特爾的架構一直是擠牙膏式的小修小改,並沒有經過重新設計。NVMe固態硬盤對大帶寬的渴求,是英特爾當初不會想到的。
說完英特爾我們再來看AMD一方的情況。從初代銳龍平臺開始AMD在CPU內加入了一個專屬的PCIe 3.0 x4通道用來支持NVMe固態硬盤,這比英特爾繞道主板芯片組的方式要先進。但可惜的是AMD也犯了短視的毛病,只為NVMe固態硬盤預留了一個位置。而隨著3D閃存的迅速發展,NVMe固態硬盤的容量也發生了快速的升級。很多用戶已經等不及要購入第二顆NVMe固態硬盤了。
雖然也有一些AMD主板上設計有超過1個M.2插槽,但事實上第二個插槽不是隻支持SATA協議,就是隻有縮水的帶寬——AMD主板芯片組和銳龍處理器之間也有一個牙籤通道,並且帶寬比英特爾更低,只有PCIe 2.0 x4,安裝NVMe固態硬盤簡直是浪費。
如果你遇到了同樣的困擾,小編就不得不推薦大家考慮東芝最近推出的RC500 NVMe固態硬盤了。
它的外部接口是PCIe 3.0 x4,但主控在閃存通道上進行了限制。所以正常情況下它的順序讀寫只有1700/1600 MB/s左右,差不多就是PCIe 3.0 x2,或者說PCIe 2.0 x4的水平。即便主板同時裝多個NVMe固態會影響速度,但也並不會屈才或浪費。
更為神奇的是雖然在順序讀寫上為了拉開和高端RD500的差距而做了限制,但東芝把這顆RC500的隨機讀寫性能優化的十分到位,所以它的日常實際使用性能與那些3500MB/s讀取的傢伙們幾乎沒有區別:
目前東芝RC500 500GB的價位已經降到1元/1GB以下,性價比優勢明顯。不管是正打算給主板加裝第二塊NVMe固態硬盤的朋友,還是注重實際體驗的遊戲玩家,都可以考慮一下。RC500 500GB天貓1日零點活動價399。
閱讀更多 存儲極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