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千年老窖萬年糟,酒好還得窖池老”,大家都知道洋河有7萬口窖池,在行業中數一數二,其中數量可觀的明清老窖池窖齡更是長達六百年。
那麼,問題來了,洋河為什麼保留了那麼多那麼老的窖池呢?
窖池是什麼?
01 首先,窖池是什麼?
通俗地講,窖池是個“坑”。
當然,這個“坑”是用來釀酒的,並不是隨隨便便挖的,它有不同形態,很多講究。
大家都知道“酒是糧食精”,白酒是用小麥、高粱等糧食釀出來的,而窖池,這個“坑”,就是把糧食變成酒的魔力之地。糧食進入“坑”(即窖池,發酵容器)——在“坑”裡,糧食變成酒醅(這就是酒的“發酵”)——酒醅出“坑”,便能蒸餾出酒。

02 窖池是什麼做的?天賜之物,人力塑造。
如上文所說,窖池有不同形態,它是由於各地環境和釀酒技藝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一般來說,窖池都是用各地特有的泥土、泉水、酒尾等摻和築成。
聽著好像很簡單,其實特別講究,窖池中各成分的比例、窖池的大小、深度、窖池壁的厚度等等,方方面面都要仔細研究。同時,窖池後續的使用、維護等都會對窖池狀態有不同影響,真正保養好、窖齡也長的窖泥,在陽光下會呈現五顏六色。

▲左為石窖,右為地缸
不同於醬香酒用的石窖,清香酒所用的地缸發酵,洋河釀酒使用泥窖——底部和周圍都敷上了厚厚的泥,這是最接地氣的釀造方式,能更好地融合當地的氣候,堪稱“天地同釀”。等窖池用久了,泥裡面含有豐富的微生物菌群,而正是這些菌群讓白酒有了不同香氣和味道。
▲洋河的窖池,窖池壁上是厚度為10cm左右的窖泥
經過精確計量和多年實踐後,洋河將窖池的大小確定為:3.8m*1.85m*1.7m,角度108°,這樣的窖池設計比表面積最大,界面效應最優,充分保證酒醅、窖泥、黃水充分接觸。洋河有7萬口窖池,如果連成排的話,約有266km,大約是9500個籃球場的長度。
03 窖池是怎麼來的?
這麼神奇又講究的窖池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現在史學家們對其發明時期還沒有定論,有些人說起碼在兩漢時期之前,有些人認為是隋唐前後,按其作用來說,發明時間應當在蒸餾酒產生之前。
又是誰發明的?如何發明的?
只能歸功於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了,這是一代又一代的釀酒匠人們智慧的結晶。他們在釀酒過程中發現,相比露天發酵,在地下挖個坑,冬暖夏涼的環境更適宜釀酒。然後聰明的匠人們,再漸漸地研究出,在坑的周圍塗上厚厚的窖泥、塗上酒尾、按時保養,糧食入坑後再蓋上厚厚的窖皮泥,非常實用的魔力窖池就建好了。
直到現在,窖池已是白酒企業的命門。
洋河窖池那麼好,怎麼保養的?
洋河獨樹一幟的“綿柔”,令人愉悅的味感和舒適度,就是來自於精心養護的窖池,特別是其中珍貴的明清老窖池,歷經六百多年滄桑,一直從不間斷髮酵。
01 老窖池長什麼樣?
由時間雕琢出來的老窖池,是洋河的不可複製的珍寶。
洋河綿柔型窖池採用的是地穴老窖,築窖選用當地特有的五色土,土質綿軟細膩,富於粘性,十分有益於釀酒微生物的富集繁衍以及微生物菌群間的協調平衡。
經過數百年的釀造使用,洋河的老窖池非常不一般。如果掬一捧“老窖泥”在陽光下細看,便會發現窖泥呈現出令人驚歎的“五顏六色”,這是窖池歷經數百年歲月的神韻所在。經過600多年的富集、繁衍、馴化,老窖池的每一克窖泥中都含有成百上千種微生物,是真正的“微生物王國”。
正是這樣老窖池中,才能釀出極致綿柔的夢之藍M9和夢之藍手工班。
02 窖池要怎麼保養?
洋河的匠人們把窖池當作“寶”,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上心。
早上五點鐘走進洋河酒廠,就會看到有人早已匆匆來往於老窖池與美人泉之間,這是洋河的養窖人,每天清晨都到美人泉邊,採集泉水,以陳年老酒和四色曲,按古法調配出營養液,徒手操作滋潤老窖表面。
而每一口窖池每一次出窖以後,匠人們更會對窖池進行精心的維護和保養。首先用特製的小掃把將窖壁上的殘醅打掃乾淨,然後均勻細緻地撒上一定數量的低度酒和曲粉。正是洋河匠人們的用心呵護,窖池才願意回饋豐富的微生物。
伴著洋河獨有的優質地下水質、土壤、四季如春的自然氣候,窖池中的各種微生物在釀酒過程中快速生長、繁衍,形成了神秘的微生物超級群落,釋放出大量活性物質,從而使洋河綿柔型白酒歷久彌香,更綿柔更健康,令人飲後,回味無窮。
目前,在7萬口窖池和18800餘名匠人的辛勤醞釀下,洋河原酒年產量已達到16萬噸,成品酒年產量達20萬噸,釀酒規模冠絕全國!
閱讀更多 正理1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