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融合”疊加“化學反應”實現會計師事務所由大向強轉變

編者按:作為資本市場“守門人”之一的註冊會計師,為維護市場秩序、服務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然而,在這過程中,也出現了極個別的會計師事務所和註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未勤勉盡責。那麼,會計師事務所要想做強做大,該怎麼做?從業人員在執業過程中又該如何做好“守門人”?今日本報就這一話題展開討論。

日前,一場名為“2019資本市場展望暨註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研討會”在北京懷柔的雁棲湖畔舉行。會上,作為活動主辦方之一的容誠會計師事務所宣佈新設廈門等6家分所。

設立分所,這是會計師事務所做強做大的一個重要舉措。

與此同時,最近一段時間,關於國內大型會計師事務所之間合併的聲音不絕於耳。在業界看來,這是繼2012年前後那輪大規模合併之後的又一輪合併浪潮。合併有助於會計師事務所做強做大、拓展市場、提高競爭力。但是,在這過程中,要更加重視合併的可持續性和能否實現高度一體化的可融合性。而在推進做強做大過程中,會計師事務所要履行好資本市場“守門人”的角色,大力提升審計質量、有效防範化解風險。

合併要“物理融合”

和“化學反應”兼具

做強做大戰略,是註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的核心戰略,其目標是不斷提高行業服務中國企業國際化和“走出去”的能力。

怎麼做?吸收團隊、增設分所是一種方式。

“更加豐盈的人才資源,讓我們有信心,進一步鞏固和保持在證券市場的業務優勢,使審計、稅務、諮詢等各條服務線更加完整,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容誠會計師事務所首席合夥人肖厚發表示。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容誠近來動作不斷,其前身華普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先是在2018年底宣佈加入RSM國際會計網絡,隨後在今年6月份更名為“容誠”。

“容誠發展30餘年,既是中國資本市場和註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的見證者,又是參與者。容誠的成功經驗,對於其他事務所和地區行業建設,有很重要的借鑑意義。”北京註冊會計師協會會長李玉國表示。

事實上,不光是容誠,還有多家原本就排名靠前的會計師事務所,相繼在全國吸收團隊、增設分所。

與吸收團隊相伴的是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併。日前,有消息稱,浙江一家大型事務所正在醞釀與上海一家老牌事務所強強聯合,一旦順利完成,按照2018年業務收入口徑計算,其將有望躋身行業前十位。

不過,會計師事務所在吸收合併過程中,顯得非常謹慎,不會“為了合併而合併”,也不會“為了短時擴大規模而合併”。

對此,有資深行業人士稱,現在的大型事務所對於合併對象的甄別遴選更加嚴格。事務所合併的主導一方,已經更加關注合併後一體化管理、文化融合的可行性及可持續性。

另外,會計師事務所合併僅有“物理融合”沒有“化學反應”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進一步強化內部治理和分所管理,實現由大向強的轉變。

業界認為,如今,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合併已經從此前重視規模的擴張,轉為更重視合併的可持續性以及能否實現高度一體化的“可融合性”。各頭部機構“先做強、後做大”的發展趨勢明顯。這彰顯出註冊會計師行業正在從以規模、速度為發展導向的階段,步入更重視自身內部治理和執業質量風險把控的高質量發展階段。

值得關注的是,為支持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一系列的舉措相繼推出。在業界看來,這些舉措有效地促進了整個行業和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以及整體規模和服務能力的提升。

根據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發布的《2018年度業務收入前100家會計師事務所信息》,前100家會計師事務所業務收入合計792.54億元,佔全行業業務總收入的78.1%;49家會計師事務所收入超過1億元,15家超過10億元。

排除“雷區”

做好資本市場“守門人”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份,全國註冊會計師行業共有會計師事務所9118家,個人會員達26.14萬人,為包括3600餘家上市公司在內的420萬家行政企事業單位提供專業服務。2018年行業業務收入規模已達到1014.8億元。其中,收入億元以上的會計師事務所達49家。

註冊會計師作為資本市場的“守門人”,為維護資本市場秩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一段時間以來資本市場發生的公司財務報告舞弊事件,使得社會公眾對註冊會計師的審計質量提出質疑。

“在資本市場中,註冊會計師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審計,對於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維護廣大股民和投資者的權益,保障國家稅收和經濟秩序,以及引導企業和市場資源的有效配置,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表示,會計信息是投資者決策的重要依據。會計信息的質量直接影響投資者的利益。“假賬”是投資者的雷區,碰上了,就血本無歸。註冊會計師如果不能替投資者把關,把假賬識別出來,投資者就會不滿意,對資本市場沒信心,經濟發展就會受影響。

鑑於此,會計師事務所要真正提升內部治理水平,努力構建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的專業機構內部治理機制,當好資本市場的“守門人”。要大力提升審計質量、有效防範化解風險、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對於提升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記者瞭解到,目前相關部門制定了專項方案。同時,行業協會也正在據此研究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不斷完善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職業道德守則和會計師事務所質量管理準則,進一步規範和指導註冊會計師的執業行為;加強和創新監管,探索聯合檢查、懲治的聯合監管模式,發揮監管合力,加強對會計師事務所和註冊會計師的檢查和違規處罰力度;完善行業誠信信息監控體系等。

上市公司會計質量與註冊會計師審計質量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受制於上市公司會計質量水平,如果企業會計質量沒有實質性提升,僅靠提升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是難以根治財務造假的。但同時,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對註冊會計師審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望通過註冊會計師的審計鑑證,及時發現上市公司舞弊行為。

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提出,提供高質量審計服務,是註冊會計師行業的第一生命線,是會計師事務所生存發展和樹立市場信譽的基礎。註冊會計師行業需要始終把提高審計質量、有效防範風險擺在最突出、最緊要的位置。

她進一步指出,註冊會計師行業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守門人”之一,應堅守獨立客觀公正的職業立場,順應群眾期盼,把會計舞弊辨別出來,把虛增收入利潤的“水分”擠乾淨,把公司風險隱患充分揭示出來,這樣有利於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有利於給廣大投資者一本清晰明白賬,使投資者作出理性客觀的投資行為,堅決維護好廣大投資者合法權益。

李玉國表示,行業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強當好“守門人”“守護者”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迴歸資本市場“守門人”初心,肩負“價值守護者”使命,主動作為,堅持依法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不斷提升審計工作質量和水平,把維護投資者權益以及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促進公平交易作為核心任務。

來自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的數據顯示,2004年-2018年,各級註冊會計師協會共檢查會計師事務所20732家次(含分所),累計懲戒會計師事務所2667家次、註冊會計師5384人次。上市公司2010年度至2018年度的年報審計期間,先後共99批次約談145家次證券資格事務所,涉及上市公司155家次。2011年以來,各級註冊會計師協會通過實施註冊會計師任職資格檢查,共清理(不予通過)不合格註冊會計師14102人次,平均年檢通過率為97.66%。

值得關注的是,10月23日,財政部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與現行會計法相比,加大了違法處罰力度,在行政責任的處罰中,增加了“沒收違法所得”的處罰規定,即“先沒後罰”,同時,適當提高了經濟處罰的數額。

另外,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於10月21日就《中國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問題解答第1號——職業懷疑(徵求意見稿)》等5個審計準則問題解答進行修訂,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此舉意在加強對註冊會計師執業的指導,更有效地識別、評估和應對因舞弊導致的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提升審計質量,有效防範化解風險。(記者 朱寶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