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 齐娟
平时身体很硬朗的老人在早市买菜时偶然摔倒,竟然全身多处骨折;半夜起床上厕所时不慎摔倒,老人竟然爬不起来,送到医院被检查是髋部骨折;老人弯下腰拎起暖水瓶,竟然也会胸骨骨折……
近年来,骨折成为了很多老年人的“噩梦”,跌伤仅次于道路交通伤害,是世界各地意外或非故意伤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致命的跌伤中,65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大。与年轻人不同,老年人一旦骨折不仅意味着生活质量的下降,很可能意味着死亡。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创伤骨科专家吴冰提醒老年人既要提高对骨折的警惕,但也不要谈“骨折”色变,用科学的方法预防骨折,守护自己的健康晚年生活。

骨折疏松严重威胁老年人安全
为什么年轻人跌倒后掸一掸灰就走了,但老年人哪怕是轻轻一摔就骨折了?吴冰介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此引起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除了给患者本人造成极大的痛苦外,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生活负担。
骨质疏松症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60岁以上妇女的患病率为30%到50%,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20%到30%。“在我们的骨骼中,骨生成和骨损失每时每刻都在上演,一般在35岁以前,人体的骨生成量和生成速度高于骨损失,35岁时人体的骨骼达到峰值,过了35岁后,骨损失的速度超过骨生成的速度,骨量因此减少。绝经期后中老年女性骨量流失尤为严重,几乎是断崖式下降,更容易得骨质疏松。”吴冰说。
此外,老人上了年纪之后平衡感变差,肢体协调能力不如从前,而且感觉功能减退,经常会有白内障、耳朵听力功能下降,导致对于危险环境的判断力不足,这让他们相比年轻人更容易摔倒。
还有一部分老年人因为轻微的或者严重性的脑血管意外而摔倒,或者因为长期服药的副作用容易摔倒。因为老年人自身肌力下降、肌肉萎缩,一旦摔倒无法很好地保护骨关节,这些都是导致老年人骨折高发的原因。
老人摔倒后千万别强行扶起
吴冰介绍,寒冷潮湿的冬季是老年人摔倒骨折的高发季节,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年人在秋季就能掉以轻心。老年人因为摔倒骨折经常发生在四个场景中:一是大清早在河边或者山坡上晨练时,运动太过剧烈或者运动环境太过复杂;二是去农贸市场逛早市买菜,人群太过拥挤或者地面过于湿滑;三是在没有放置防滑垫等防滑措施的淋浴间洗澡时;四是半夜起床在厕所或者前往厕所的路上被绊倒或者滑倒。

发现老人摔倒后,周围人千万不要立即将老人扶起,而是先要判断老人的神志是否清醒,初步查找跌倒原因是什么。排除是不是由于中风、眩晕、心绞痛等疾病而导致摔倒。“老人摔倒后发现疼痛、明显肿胀,这说明这个身体部位已经出现问题了,应尽快排查是否出现骨折。”吴冰提醒,如果受伤程度很轻,老人可以缓慢站立起来,如果老人感觉身体某个部位非常疼痛,这个时候不要强行起来,应第一时间联系120救护车送医,周围的人不要轻易移动老人,这是因为当骨折发生时,如果出现不正确的移动,容易使原本没有移位的骨折发生移位,加重病情。如果骨折部位出现伤口,比如有骨折断端外露时,可用干净消毒纱布压迫伤口,在纱布外面再用夹板。如果没有消毒纱布,在伤口出血严重时也可以临时用干净毛巾之类的衣物作为替代品,骨外露时,切忌将骨折端还纳,以免引起感染。
压缩性骨折是脊柱骨折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腰椎压缩性骨折是因为遭受纵向压缩力,比如坠落或重物砸伤,或脊柱极度屈、伸等暴力作用所致的压缩性骨折。最常见的是老年人滑倒后屁股着地,导致腰椎骨折。有些老人因为骨质疏松、长期吃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肿瘤转移等原因,在轻微的暴力,比如咳嗽、提重物、汽车颠簸等动作下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
预防骨折从预防骨质疏松开始
吴冰提醒,缺乏运动、钙质不足,蛋白质和维生素D缺乏、不晒太阳,有这样生活习惯的人都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此外,身材比较瘦小、女性过早绝经、有家族遗传史、吸烟、酗酒会影响血钙吸收或加速体内钙排泄,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例如类固醇、过量的甲状腺素等。“过量饮用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等,也会影响血钙吸收或加速体内钙排泄。”吴冰说,特别是一些女性,已经体型偏瘦还要减肥,饮食以蔬菜、粗纤维的食物为主,高钙食品摄入不足,都会造成骨质疏松。
閱讀更多 海報新聞客戶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