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維豆奶,歡樂開懷”,許多朋友對這個廣告耳熟能詳,很多消費者也喝過它家的豆奶。家喻戶曉的豆奶大王,曾一度佔據70%的市場份額,連續十多年位居國內豆奶品牌第一位。維維豆奶位於江蘇徐州,前身是徐州豆奶粉廠,現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崔桂亮。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崔桂亮的故事。

一、豆奶大王
1981年9月至1992年9月,崔桂亮任銅山碾米廠技術員,副廠長,廠長和徐州豆奶粉廠廠長。
1992年,崔桂亮創立維維豆奶品牌。當年,引發萬人空巷的電視劇《渴望》登陸徐州熒屏,崔桂亮帶著企業的家底子10萬元來到徐州電視臺,買斷了特約播映權。隨後,維維豆奶聲名鵲起,火爆異常。
當然,崔桂亮也趁熱打鐵,從1992年開始在中央電視臺及各級衛視最黃金的時段打廣告,讓“維維豆奶,歡樂開懷”的歌聲傳遍全國,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維維豆奶的銷量也是持續上升,到1994年就達到了5個億。
到1997年,維維豆奶銷售額更是飆升到13億元,市場佔有率一度達到70%,成為了當之無愧的”豆奶大王“。此後連續十多年佔據市場份額第一。
2000年,維維豆奶以每股10.28元的發行價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市值達到66億元。隨後,維維豆奶就走上了多元化的發展之路,先後投資20多家公司。

二、多元化發展
從上市募資9.95億,崔桂亮隨後開始大規模的進軍乳業,開展收購、自建公司。先後組建徐州維維乳業、維維農牧業、維維麥片公司,收購珠江特區牛奶公司、新疆呼圖壁怡然乳業公司,成立西安維維乳業有限公司,控股銀川北塔乳業公司,組建新疆維維天山雪乳業有限公司,一連串的收購、控股、組建,維維乳業的版圖涉及到新疆、西安、寧夏、武漢等地。規模宏大。當然,也是花費了巨資,募資而來的錢基本花的差不多。
不過,效果還是有的,到2007年,乳業利潤佔主營業務總利潤比重達40%,豆奶粉業務佔比55%。基本達到了上市立下的將乳業作為第二大支柱產業的目標。但好景不長,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中國乳業進入洗牌期,競爭環境惡劣。到2010年,維維乳業虧損1877.8萬元。之後,乳業的貢獻持續下滑。
與維維乳業命運相似的還有白酒、茶葉、房地產、貿易等等……到了2015年,崔桂亮的多元化帝國基本已經搭建完成,但看起來實在有些搖搖欲墜。產業規模的擴大與延伸消耗了維維股份大量的資金,多元化佈局始終是在資產高負債率的背景下實施的,這導致其主營產品維維豆奶近年來的市場地位也不斷弱化。
從維維股份的2015年年報,我們可以看到它的白酒業務毛利率只有35.93%,事實上,白酒行業平均的毛利基本都在50%以上;而植物蛋白飲料的毛利率只有14.45%;食用油毛利率只有可憐的1.26%;甚至一度被認為暴利的茶類毛利率也只有26.93%。
在維維股份“不務正業”的幾年裡,豆奶及其所屬的植物蛋白飲料行業的發展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2019-2025年中國植物蛋白飲料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維維的市場佔有率僅有0.51%。2018年的豆奶業務總營收只有16.7億元,植物蛋白飲料營收5億,公司的淨利潤不足1億。
此外,豆奶的消費升級也吸引了乳品界大佬伊利的目光。2017年,伊利也高調推出植物蛋白品牌“植選”,上市“濃香豆乳”產品;2017年8月,擁有國內最大非轉基因大豆種植基地的北大荒集團也高調推出東北豆奶,正式進軍豆奶市場。
三、浪子回頭
崔桂亮帶領下的維維集團,對於這一現狀,也反省並做出了應變,於2017年推出了液體豆奶,但成效並不明顯。維維豆奶有一個非常好的開端,但顯然痛失了產品結構升級的良機。
歷史無法重來。放棄商機無限的液體豆奶和植物蛋白飲料去擁抱多元化,維維股份的企業發展幾乎停滯了20年,這個教訓不可謂不深刻。2016年,崔桂亮喊出了迴歸主業的口號,剝離了礦業、地產、貴州醇酒業等非主業資產。
從崔桂亮調整後的維維股份具體業務看,目前主要經營業務有固體飲料、糧食初加工產品、動植物蛋白飲料、茶業、枝江酒業等。其中最主要的盈利項目是豆奶粉和糧食加工。2018年年報顯示,維維股份固體飲料產品營業收入16.77億元,同比增加了11.04%。
崔桂亮在糧食產業的探索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事實上,這一戰略早在20年前就應該去做,因為作為豆奶第一品牌的維維股份,在公司上市之後,必然會遇到增長的天花板問題,那麼一個風險比較低的方向就是縱向多元化,即向食品的上游發展,而非橫向。
關於崔桂亮的故事今天就分享到這裡,感謝閱讀。
我是實體經濟守望者,關注我,歡迎加入創業者聯盟!
閱讀更多 實體經濟守望者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