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鼓勵孩子嚴格自律

當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取得進步,哪怕是很小的進步,作為父母,你都應該說:"孩子,你比以前進步多了,繼續努力,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當孩子做事的成效不明顯時,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要對他說:"你每天都在進步,彆著急,會好起來的!"

細節15鼓勵孩子嚴格自律

有一次,張明和媽媽一起過馬路,紅燈亮了,但當時並沒有車輛經過。於是媽媽連忙拉著張明的手說:"反正沒車,我們快過去吧。"

張明下意識地對媽媽說:"媽媽,紅燈呢!"

媽媽不耐煩地說:"管那麼多幹什麼,快點走!"

於是拉起張明就闖紅燈過了馬路。

從此以後,媽媽發現張明在家裡也學會自由散漫,沒有自律性。當她認識到是自己的不良教育影響了孩子時,已經後悔莫及了。

身教勝於言傳。父母在賞識孩子的過程中,不僅要教育孩子自律,更應該做到以身作則。因此,賞識孩子不是簡單的幾句話,而是從語言到行動,全身心地賞識和鼓勵孩子。

為了鼓勵孩子嚴格自律,父母可以在制定規矩和計劃的時候徵求孩子的意見,和他一起完成。而不是以父母的意志來強迫孩子遵守。

王剛過完暑假就該上四年級了。在這個暑假裡,他不僅按計劃完成當天的作業,而且參加了少年宮的游泳班,學會了游泳。是什麼讓他如此自律呢?

原來,王剛三四歲開始,媽媽就鼓勵他動手洗手絹等小東西。剛開始,王剛洗不好,灑了滿地滿身的水,但媽媽一點都不怪他,還誇讚他"幹得真好!"王剛越幹越有勁,不僅很快學會了洗手絹,而且以後只要自己能做的事情都搶著做。

從上小學開始,爸爸就和他一起制定了家規。比如要求王剛放學回家先做作業,每天看電視不超過1個小時,當天的事情當天完成等;要求爸爸在家裡不能抽菸,每天要洗碗等。這些規矩都是爸爸和王剛一起商量制定出來的,並且還要雙方簽字,誰違反了,誰就按規定接受相應的懲罰。

王剛覺得這樣很民主,大家都按制度行事,公平合理,所以十分願意接受。有時候爸爸忍不住在家裡抽菸,王剛都會教育爸爸要遵守家規。

後來,爸爸又鼓勵他自己安排做作業和玩耍的時間。當他把自己的計劃告訴爸爸的時候,爸爸會說:"你的計劃真不錯,就按這個執行吧!"

就這樣,王剛在父母的賞識中變得越來越自律了。

沒有自律,就不會有成功。

和孩子一起制定家規,不僅表示了爸爸對孩子的賞識和尊重,而且有效地鼓勵和培養了孩子的自律能力和責任感,可謂一舉兩得。

而如今,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採取了一些錯誤的方式。有些父母把許多事都替孩子"管"了,有時是因為擔心孩子太小做不了,有時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學習。這樣一來,也許孩子會感到很享受、很快樂,但是換個角度看,父母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變得懶散。

另外,那種凡事父母都說了算、不許孩子發表意見的"老子"式家規已經過時了,在新時代,用公平合理的方式制定家規,更能起到激勵孩子嚴格自律的作用。

賞識和鼓勵在鍛鍊孩子的自律能力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因為要賞識孩子,所以父母不應該強迫孩子去做什麼,而應該通過鼓勵,讓孩子自願去做。在父母的強迫下做的事情,孩子不僅不會記住,還會產生逆反心理;而如果是他們自願去做的,效果自然就好多了。

比如,當你要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可能會說"等會再做",可是過了很久,他也絲毫沒有自己動手的意思。這時,父母出於疼愛孩子的心理,就乾脆替孩子做完了。這樣的縱容會使孩子養成懶散和沒有時間觀念的毛病。而正確的方法是問問孩子"等會"需要多久,讓他明確說出一個時間,然後告訴他:"說到就要做到"。而不要說"等會就等會吧"這樣太過寬容或者"給我馬上去!"這樣強制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