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學習知識永遠比別人效率高。他幾乎不用怎麼努力,就可以獲得很好的成績。他可以隨時隨地的去參加知識競賽,而不需要提前預習或者複習。哪怕一個陌生領域的技能,他可以通過自學而學成高級水準。
或許你會覺得,這樣的人是天才,一定智力超群。可是這個“天才”本人卻並不這麼認為,他覺得智力的高低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學習力。想要擁有高效的學習能力,必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才可以。
那麼這個“天才”究竟用的什麼方法呢?
在學習他的方法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個“天才”究竟是誰。他是《如何高效學習》的作者斯科特•揚。別人在麻省理工學院需要四年學完33門學科,而斯科特•揚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他利用自己獨創的“整體性學習法”,僅用了十天時間,便學會了線性代數,創造了奇蹟。

整體性學習法
我們傳統的學習方法是先獲取知識信息,然後再理解記憶。而理解記憶的方法就是大量的重複練習。直到將一個知識存入我們的長期記憶庫。
這種學習法是我們上學時期一直在用的。從小學開始,老師教給我們一個數字,然後就會要求我們把這個數字寫十遍或者一百遍。我們的作業內容就是不斷的重複知識,通過反覆強調記憶,讓知識存入我們的腦海。
可是作者卻認為,這樣的學習方法並不高效。雖然我們通過大量的重複動作,學會了一個知識。但是很難將一個知識更靈活的運用到其他領域。而且很難構建成一個知識網絡。
也就是說,我們只是機械的學會了一個知識點,卻不能將一個點連成線,更不可能將知識結成一個知識網絡。
可是如果想要擁有高效的學習效率,我們必須要構建起一個知識網。將學習形成一個系統。
整體性學習法的宗旨就在於知識的整體性。如果你能夠建立起一個知識網絡,那麼每一個知識點都不再是孤立的存在。無論我們想學習什麼,都可以在知識網絡裡找到相關聯的信息。這樣可以提高我們的理解效率,並且加強我們的記憶能力。

整體性學習的基礎
1、知識體系:
想要獲得整體性學習法,首先要做的就是將知識構建成一個體系。而不要將知識散落在大腦各處。
其實這不能難理解。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有一篇醫學的學術論文放在我們面前,雖然我們不是專業人士,但是把這篇論文讀完還是可以做到的。如果換一個不懂中文的外國人來看這篇論文,那麼他連看都看不懂。
我們之所以可以將一篇完全不能理解的論文看完,是因為我們有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也就是說,在我們的大腦裡,儲存了識字的本領。我們可以將這些已經擁有的本領建立進我們的知識體系裡。這樣的話,當我們去學習一篇全新領域知識的時候,我們可以從已經構建的體系裡,找到已經形成的能力。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將完全陌生的知識分化拆解,形成一些小的知識點。然後再聯繫過去已經擁有的能力,卻逐一攻破這些陌生的知識。
當我們的知識體系建立的越龐大,那麼我們能夠解決的問題就越多。
2、簡化結構:
簡化結構就是將我們建立的知識體系總結歸納,列出一個大綱。這樣有利於我們更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知識體系究竟建立成什麼樣子了。
其實簡化結構就好像是一本書的目錄。如果一本書的全部字數有五十萬,那麼這五十萬字就是我們的知識體系。可是如果我們在書的前面,建立起一個目錄。那麼我們只要翻看前面的目錄,就可以知道現在的知識體系結構了。
實際上,這個簡化結構是可以不斷調整的。隨著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的擴大,你的“目錄”也會隨時更新。
3、知識關聯:
知識關聯就是聯繫知識和知識之間的牽引線。如果我們的知識體系是一座城市,那麼簡化結構就是一座城市的簡化地圖。而知識關聯就是一座城市的道路。有了道路,才能讓一座城市發達起來。
比如說,一個村子裡有很豐富的物產,可是因為山路曲折,而沒有辦法將物產運輸出去。那麼想要讓村子裡的人脫貧,那麼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修路。只有讓村子和外面構建起了聯結,才有機會將豐富的物產輸送出去。
同樣的道理,你學會了一項專業技能,但是你不知道如何應用的其他領域。那麼你要做的事情就是給自己的大腦“修路”。讓你學會的知識和其他知識相連接。這樣才有助於你理解新的知識。
整體性學習的五個步驟
1、獲取信息
獲取信息階段實際上就是一個提煉、概括重點的階段。我們打開一本書,不可能將每個字都背誦下來。我們需要獲取到這本書的精華內容。
2、理解信息
現在我們已經得到了重點內容,但是如果我們不能理解這些內容,那麼對我們來說也是無用。所以這一步需要我們知道這些重點內容的基本信息。比如說一個化學公式都代表什麼意思,一首古詩用白話文怎麼翻譯等等。
很多人的學習過程都只停留在了這個階段。他們認為自己已經理解了書中的重點知識,學習就結束了。但實際上,對於高效學習的人來說,真正的學習才剛剛開始。
3、拓展信息
上一步驟我們只對知識做了基礎理解,但是想要將學到的內容和其他知識形成網絡,那麼需要我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拓展。
(1)縱向拓展
當我們學會了一個知識之後,並不是一次學習的結束,而應該是另一次學習的開始。我們需要從這個知識的內部,縱向深挖,得到它結論背後的原因。或者是建立起結構之間的通道。
比如說,我們都知道一加一等於二。可是誰都不會去深度思考,為什麼一加一等於二。實際上,要論證一加一等於二卻需要一套複雜的論證公式。如果我們能夠縱向深入的拓展到這些結論背後的原因,那麼我們將更加立體的掌握一個知識點。並且更容易將一個點構建成一個小的知識網。這樣你才能將學到的內容和更多的知識相連接。
縱向拓展的好處就是可以激發一個人的創新性思維,提升你的理解記憶能力。
(2)橫向拓展
橫向拓展是跳出知識點本身,和相類似的知識點建立聯繫。比如說,你現在學會了一首辛棄疾的詞。那麼你可以將他所有的詞找出來學習一下。或者找找看,同一時期,同一風格的詞人還有哪些。當你能夠跳出原有的邊界,橫向的拓展,將為你建立起一個領域的知識,幫助你成為一個行業的專家。
4、糾錯
當我們還不是專家的時候,可能我們構建的知識網絡會有一些錯誤。隨著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不斷實踐,我們需要不斷的將錯誤糾正過來。
糾錯的時候,一定要分清楚自己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裡?是信息理解出錯,還是歸納總結的時候放錯了類別。發現問題之後,趕緊修改。
5、應用
無論學習什麼知識或者什麼技能,我們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能夠應用。所以檢測自己學習的質量和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看自己的實際應用效果。
如果你能夠熟練的應用一項技能,說明你的學習效果不錯。如果應用時很生疏,那麼說明你還沒有深度的理解這項技能。需要你返回到前面的步驟那麼重複練習一次。但是不需要做大量的重複練習。只需要在多個角度、多個領域做練習即可。
整體性學習的技術
1、用已有知識比喻新知識
整體性學習的最關鍵技術就是比喻法。比喻法就是,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可以通過已經學到的知識來做比喻。
其實整體性學習法有一個很獨特的好處,那就是可以通過已經知道的知識來解答未知的知識。因為你已經建立起一個強大的知識網絡,無論是新知識還是舊知識,你都可以通過知識關聯,而找到彼此之間的聯繫。這樣的話,我們學習一個新領域的時候,更容易找到答案。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幼兒園的小孩子在學數字的時候,老師經常會這樣教他們。1像鉛筆會寫字,2像鴨子水中游。其實這就是最簡單最形象的比喻。對於孩子來說,鉛筆和鴨子是他們見過的,已經瞭解的知識。可是數字1、2是什麼,他們很陌生。所以用他們已經知道的內容,來解釋未知的內容。可以讓他們更容易理解。
我們成年人可以通過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來解釋新知識。這樣的方法更容易加深我們的記憶,並且有助於我們提升拓展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2、故事聯想法
如果我們需要記憶大量的知識點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簡化符號法來記憶。
首先,將要記憶的信息用一些簡化的符號代替。這一步驟的重點是,替代的符號一定要能夠代表被概況的知識。比如說,你要背誦一個公式,那麼可以將公式的首字母作為符號。等你看到符號時,就可以將符號擴展成完整的公式。
其次,要試著用一個誇張的故事來聯繫之前的多個符號。也就是說,你要試著給兩個或者多個符號之間找到聯繫。然後給他們編一個故事。比如說,氫氣還原氧化銅,加熱後變成了銅和水。那麼你可以聯想一下,H和C是好朋友,可是他們被一起關在了山洞裡,洞口被壞人堵住了。之後壞人在洞口點火。H和C沒能順利逃脫,等消防隊員將他們找到時,他們已經變成了H2O和CU了。
雖然編故事的過程看似比死記硬背的時間還要長。但是如果你能夠熟練的掌握這個記憶技能,以後你可以很快的就編出一個故事。而且這樣的記憶不容易遺忘。
整體性學習總結
1、整體性學習就是構建起一個龐大的知識網絡,然後通過已經擁有的知識,來解釋未知的知識。
2、整體性學習的步驟是:獲取信息、理解信息、深入拓展信息、糾錯、實際應用。
3、整體性學習的兩個方法:(1)比喻法:用已知的知識來解釋未知的知識。
(2)故事聯想法:將要記憶的內容用符號代替,再編一個故事,將多個符號聯繫起來。
閱讀更多 灰姑讀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