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品格
巧得很,就在去年的一个晚上,我在家里跟我妈闲聊,说过这个问题。
起因是她隔壁班上的一个孩子,在学校闯了祸,回家被家长骂,然后半夜偷偷摸摸起来,跳楼自杀了,闹得整个学校沸沸扬扬。
我妈的反应和上一代的很多家长如出一辙:“你说你们现在的小孩,心理承受能力怎么这么差?我们当年没吃没喝,被你外婆打大的,不照样活得好好的。到了你们现在好了,吃饱喝足,啥都不缺,结果一点小事就动不动寻死觅活的。”
我想了一会,跟她说:“不是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变差了,而是因为社交媒体变发达了。以前小孩被逼得喝农药自杀,没有新闻能上。”
然后我又补充了一句:“而且赶上计划生育。以前骂死一个,好歹还有一个,父母就知道珍惜了,不把小孩往死里逼。现在骂死一个,就全没了。”
=====================================================
其实很多事情不是谁对谁错,而是两代人之间的互相不理解。
子女无法理解,父母说出那么凶恶绝情的话,其实只是成年人世界的气话,过了就消散了。他们当真了;
父母也不会相信,子女会因为两句气话就真的自杀,可能直到他们跳下去的前一秒,父母还对着他们大吼“你跳啊,有本事你跳啊!”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大部分或多或少都有过一些自杀的念头吧。
所以才会在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这么心有戚戚焉。
因为我们看到的不是一条陌生生命的逝去,而是看到了当年差点走到这一步的自己。
我小学五年级,从苏北老家跟着父母转来南京,刚过来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很多小县城里的习惯、乡音和衣着打扮,都成了身边同学们指指点点的笑料。
父母当然不会当做一回事,他们身上的压力更大,家里贷款买了一套房子,对于那时候的我们家来说,每个月的还款像是天文数字一样,压得他们都喘不过气来,父亲每天都是10点之后才能回家,母亲刚来的半年里,档案关系没转过来,找不到工作,在家里天天做家务,偶尔打打零工,却因为赚不到钱而更加焦躁。
在他们眼中看来,孩子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他们大人才有压力才对。
可是不是的,孩子的压力丝毫不比他们小,可孩子的抗压能力远远没有他们的大。
那个时候虽然被嘲弄欺负,可我有两个优点,一个是成绩好,一个是能打。成绩好姑且不说,在打架方面,从小在徐州街头巷尾跟同龄孩子打群架打得尘土飞扬头破血流的我,到了南京之后,发现即使是所谓最混混的班上同学,打起来也跟软脚虾一样。
不行啊。
那时候家里的穷困让我过早的懂事了些,知道不能给家里添麻烦。被欺负了几次,能忍则忍,实在忍不了了,我才动手反抗。
小学的一年多还算平静,等到升到初中之后,班上的男生们开始陆续步入青春期,那个年纪的孩子们总有一种天真的恶毒,我的脏乱和家乡话就成了他们重点攻击的对象,直到后来忍无可忍了,我跟他们打了两次架。
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我真的很能打。
第一次,硬生生踢折了一个嘲笑我的同学的胳膊。那时候班上的同学都开始流行穿运动鞋,我没有,我只有家里的三双白色的“doublestar”,12块一双的小白鞋。我不敢跟家里提要求,母亲也并不知道这些事情,她给我买双星小白鞋的原因很简单,省事,家门口的批发市场,30块钱直接拎三双回来。那一次他们在体育课上,围着圈嘲笑我,说我只有一双鞋,我就涨红了脸解释,说不是的,我有好几双,只是都是一样的而已,他们就呜呜地起哄,我急了眼,冲上去踢为首的那个,他就用手去挡,可我踢着踢着,就红了眼,跟发疯了一眼拼命踢,什么都不知道了,等到被体育老师拉开的时候,才发现他倒在地上,捂着右手,后来去医院检查,结果我到现在都记得:“部分软组织挫伤,轻度骨裂”。
第二次更简单,他们嘲笑的是我的裤子,初中的时候我开始长个子,母亲秉持着传统能省则省的观念,直到我的旧衣服穿不下了,才会去给我换新的,以至于我常常穿着紧绷的衣服和裤子去学校,有一次早上,进班的时候,几个男生当着同班女生的面,指着我裤子因为小了而紧绷着的某个地方,开始说一些羞辱性的词。具体的我就不阐述了,结果是跟我扭打在了一起,被我一肘打到了其中一个男生的嘴角,后来去医院缝了七针。
第一次打完架后,母亲知道原委,态度还算好,带着我去赔礼道歉,回来后虽然生气,但还是耐着性子教育了我,让我以后不准跟同学打架;、
到了第二次的时候,她带着我去医院给人家赔礼道歉,赔了钱之后,回来的路上一句话都没跟我说。
到了家里,奶奶心疼我,煮了鸡汤,看我进门后就赶紧帮我拿书包,要给我盛一碗,我妈忽然一瞬间爆发了,把包恶狠狠地砸在我的脚下,说你还有脸喝鸡汤,你还有脸吃饭,你给我滚,你现在整天除了学人打架你还会干什么?我们家没你的饭吃,你滚!
我愣在了那儿。
奶奶连忙在中间劝着,我妈坐在沙发上,骂了好久好久,我其实已经记不得她后来说了什么了,我满脑子都只有那句话“我们家没你的饭吃了,你滚”。
那天晚上,我真的偷偷摸摸收拾了小包。
我没带衣服,没带钱,我觉得这都是“他们家”的,我拿了就算是偷。我只装了两本书,带了一点吃的,我想我能去哪儿呢?
我想回老家了。
现在想想很可笑,可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背着包,往老家的方向走,能走到算运气好,走不到,死在半路上,我也认了。
可是第二天一早,我准备偷偷摸摸走的时候,却发现我妈起得更早,给我把早饭都做好了,看到我起床,就像是昨天没骂过我一样,匆匆忙忙地说,你赶紧吃早饭,吃完去学校,我先去上班了。
然后就风风火火的真的走了。
我当时呆站在家门口好久好久,眼泪刷地一下就下来了,默默回到自己房间里,把书和吃的换成了课本和作业,吃完早饭,去了学校。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其实,如果当时我妈没有给我做早饭,没有匆匆忙忙地比我还早地赶去上班,让我觉得她特别特别辛苦,特别特别不容易的话。
也许那天我真的就走了。
我后来想过很多次,如果我真的走了会怎么样,会被人贩子拐走吗?会被人抢吗?会被警察带回来吗?还是会有什么别的事情发生?
所以当我看到视频里这个跳下去了的十七岁的少年的时候,我的耳边轰地一下就懵了。
我忽然想起了很多很多年前,那个还是小孩子的,背着书包站在门口,准备离开这个“没有你的一口饭吃”的了家的心情。
我为什么会离开?
因为那时候我当真的。
我真的觉得,他们不要我了。
这个家也不要我了。
我猜他跳下去的时候,心情应该和我那时候的一模一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