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啟動裁員,要退出中國?老闆致股東信已經10年不提中國

本文共2781

閱讀完約8分鐘

近日,有消息稱,亞馬遜將於本週宣佈退出中國市場。未來,亞馬遜在中國的業務將以電子書和部分雲業務為主,同時在全球開店業務方面配合其他國際市場。消息還表示,亞馬遜已有將電商業務撤出中國的打算,試圖尋求國內買家。

亚马逊启动裁员,要退出中国?老板致股东信已经10年不提中国

不過,4月18日,亞馬遜中國正式否認“退出中國”一說,但是,亞馬遜表示針對國內業務做出調整,原中國區總裁張文翊離職,7月18日起亞馬遜將停止國內第三方賣家服務。

雖然官方否認了退出中國市場,但是亞馬遜市場份額的急速下滑,在國內電商業務多年來的確進展不順,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1

亞馬遜面臨業務調整

中國區總裁離職

對於連日來的爆料稱亞馬遜要砍掉國內電商業務,退出中國市場消息,終於有了回應。

據悉,4月18日上午11時,亞馬遜中國區召集各部門員工開會,簡短的會議中,公司對所有員工的辛勤勞動和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並正式宣佈了公司將進行業務調整和裁員的消息。

隨後,亞馬遜官方宣佈了業務收縮的消息,稱始終對中國市場有著長期承諾,將繼續投入並大力推動包括亞馬遜海外購、亞馬遜全球開店、Kindle和亞馬遜雲計算等各項業務在中國的穩健發展。

此外,原亞馬遜中國區總裁張文翊離職,她2013年加入亞馬遜,2016年擔任中國區總裁。不過另有報道稱張文翊確實不再擔任中國區總裁,但不會離開亞馬遜,而是會在亞馬遜內部轉任新的職位。

同時,亞馬遜將於7月18日起停止國內電商第三方賣家服務,也就是說亞馬遜平臺上未來重點是海外購業務,第三方賣家服務會被清理,亞馬遜表示將與賣家合作完成交接事宜,同時亞馬遜會繼續支持第三方賣家開展海外業務。

所謂將關注點放在海外商品銷售和雲服務等業務上,這意味著中國消費者將不再能夠從亞馬遜平臺上的國內第三方商家那裡購買商品,但仍可以通過亞馬遜全球商店訂購外國商品。

“並非網傳的‘退出中國’”,亞馬遜內部人士對透露:“電商作為亞馬遜的主營業務,以後將不再賣自營商品,中國區還將留下kindle和海外購業務,雲計算服務AWS(Amazon Web Services ,簡稱AWS)和一些直屬於美國的部門的小業務也將繼續保留。”

因為業務縮編,人員也將進行縮編,重點裁撤的是電商業務中的自營部分。據悉,具體的裁員對象將在下週面對面告知,亞馬遜對被裁員工給出了3個月的緩衝期,並承諾將幫助被裁員工找新工作。亞馬遜將給出不錯的裁員賠償金。

2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不可否認,2004年,亞馬遜是全球電商的霸主,此前,亞馬遜已經先後攻克了加拿大、日本、法國、德國、英國、美國電商市場。同年,亞馬遜瞄準了中國市場,便斥資7500萬美元買了卓越網。

2007年,亞馬遜和卓越網對接完成後,卓越網改名為卓越亞馬遜,一路在中國市場擴張。

那時,淘寶網才剛剛成立不到1年,當年全年成交總額僅有3400萬元,而亞馬遜在2004年便做到了一個季度營收1億的成績,是淘寶的整整十幾倍。

在2008年,亞馬遜的電商業務曾迎來了高光時刻,市場份額達到了15.4%,一度佔據“霸主”地位。

然而,隨著淘寶、京東等本土電商的迅速崛起,亞馬遜的增長開始乏力,如今的市場份額已經不足1%,亞馬遜的財報也將“中國”列入“其他市場”的行列中。

在此背景下,近年來亞馬遜中國全面大收縮,運營團隊從2000多人壓縮到不足1000人,總體人員下降超過50%。同時,倉庫面積也比2016年減少50%,2018年底壓縮成只剩北京、崑山和廣州三個城市。

易觀2018年發佈的數據顯示,亞馬遜B2C市場份額目前已跌到了0.6%。

亚马逊启动裁员,要退出中国?老板致股东信已经10年不提中国

在中國,電商越來越集中到幾家巨頭。2018 財年,阿里巴巴、京東成交額增長率分別為 28% 和 30%,均高於整個市場增長率。規模第三的拼多多增長 386%。

顯然,早早來到中國市場開拓電商業務的亞馬遜,並未打好手中的牌。

3

全球霸主不敵本土力量

對於亞馬遜中國電商業務的衰落,外界普遍歸納的原因在於其本土化不夠徹底,比如產品體驗、管理結構等,一味與美國總部看齊,反而忽略了中國市場的特殊性。

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邁克爾·帕赫特(Michael Pachter)表示,“他們退出,是因為它既不盈利也不增長。中國國內的在線零售商擁有亞馬遜無法匹敵的巨大優勢。”

原摩托羅拉亞太區副總裁王漢華出任卓越總裁,之後成為亞馬遜中國區總裁。王漢華在這個位置待了七年,破了當時跨國公司中國區負責人任職時間紀錄,但過程更多的是苦澀。

“如果中國區負責人都不能決定一件事,談什麼執行?你可以問問漢華,他可以說他想做的一切事情都能成功嗎?我可以做到。”劉強東早在2011年接受採訪時就預判了亞馬遜的弱點,他認為核心在於對中國團隊沒有信任和授權。“它的總經理一直是外國人,從來沒有在中國生活過。”

劉強東還曾表示,自己早前也在亞馬遜上購買過商品,但是物流太慢了,足足要讓用戶等兩天。“結果他們還管這個叫兩日達服務。”

他談到,“這要是放在中國,就會是一場災難,每一位消費者都會不滿意,因為大家都想 6 小時就收到快遞,兩天對消費者來說太長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遭受本土電商激烈的阻擊之後,亞馬遜中國給人整體的感覺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感覺。

的確,隨著跨境電商行業進入了快速增長期,本土競爭對手顯然已後來居上。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還有小紅書與洋碼頭各路電商紛紛入場,圖書也有當當網等,競爭勢力不斷崛起,亞馬遜中國倍感壓力。

時至今年,亞馬遜中國也沒披露過中國Prime會員的數量。

而更明確的信號是,有統計顯示,在一年一度的致股東信,中國市場已經整整10年沒有出現在老闆貝索斯的信中了。

亚马逊启动裁员,要退出中国?老板致股东信已经10年不提中国

中國市難改落寞之態,印度市場成為了亞馬遜在亞洲的新希望。

但如何確保不讓中國“滑鐵盧”在印度上演,或許才是亞馬遜及其團隊的第一作戰指南。

對於今天同樣征戰海外但經驗尚淺的中國互聯網巨頭們,亞馬遜是極佳教材。

部分資料源自中國基金報、中國經營報等

註明稿件來源及作者名,違者必究

本報法律顧問

北京煒衡(成都)律師事務所 羅浩斐 律師

聯繫金妹兒

商務合作:028-8696849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