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反對有著其背後的深刻考量
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即將於4月25-27日召開,這是中國政府承辦的今年最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截止到目前已經有4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和100多個國家的數千名代表報名參會。但是,這樣一個主題為“共建‘一帶一路’,開創美好未來”的旨在推進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的盛會,恰恰成為了美國最看不順眼的盛會。
我們預期的美國將可能通過發佈智庫報告炒作“一帶一路”造成“債務陷阱”、“帶來腐敗”等各種小動作來破壞會議舉辦的判斷正在成為現實。4月9日美國駐華大使館的官方微博發佈了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的關於“一帶一路”建設的有關報告,給“一帶一路”中國承辦工程在主權維護、透明度、財政可持續性、環境可持續性、抵制腐敗等方面都給予了差評,最後得出中國承包的基礎設施工程的風險和代價高於預期的謬論。
作為美國官方代表的美國駐華大使館發佈此類內容的博文,其心昭然。這作為美國反對“一帶一路”政策立場的直接體現,在高峰論壇開幕前發佈這樣抹黑的報告也不為怪。美國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從一開始,就從地緣政治、全球戰略的角度將“一帶一路”建設視為對美國全球利益的巨大挑戰,是中國對美國亞太地區政策應對的中國版全球化行動。這一觀點在美國政府官方機構內部和美國的戰略智庫中甚為盛行,這表明美國主流社會對“一帶一路”濃厚的戰略疑慮。
美國的這種擔憂是有傳統的,無論對曾經的日本還是現在的中國,其主要的戰略考量就是要防止任何損害到美國全球戰略利益的力量和組織進行打壓遏制,對中國這樣的地廣人多、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遠超當年日本的追趕者,美國更是疑懼不已。歸納起來,美國最為擔心“一帶一路”對其構成以下三個挑戰:
一是擔心“一帶一路”助力中國打造其主導歐亞政治新極。美國認為,中國的影響已伴隨“一帶一路”建設在中亞、西亞、南歐地區不斷延伸和提升,該地區的許多國家在發展上對中國的倚重日益增強,中國的價值觀和國家利益隨之不斷延伸,越來越多的反映在沿線國家的政治和經濟日常運行常態中,而與此同時美國影響將會逐漸被排擠出這一橫貫歐亞大陸的地區。
二是擔心“一帶一路”助力中國打造其主導的經貿合作新規制。“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曾經是西方發達國家的“棄兒”,有些被定義為“失敗國家”,因此美西方發達國家的公司也不願到這些存在極高風險的國家投資。而中國作為負責任的新興大國,積極支持這些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為這些國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雪中送炭”資金、技術等支持。中國企業也伴隨“一帶一路”在這些沿線國家廣泛參與其發展進程,中國標準也逐漸得到這些國家的認可和支持。美國擔心的這將可能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形成以中國標準為基準的新規制,將美國西方國家主導的標準規制排斥出這一巨大市場,進而引發其主導的國際經貿體系發生顛覆性變化。
三是擔心“一帶一路”助力中國構建其主導的金融新秩序。美國認為,伴隨“一帶一路”建設需要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金融機構,對二戰以來由其主導的全球金融體系構成實際威脅。二戰以來的國際貨幣體系和國際金融體系的發展歷史其實是美國金融霸權的演化史。美國認為亞投行等金融機構的成立是不必要的,成立的目的顯然是對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形成直接挑戰。美國斷定亞投行等擔負著與其主導的國際金融機構有著不同的目的,亞投行挑戰並損害現有金融規則。
實際上,中國無意願也沒有實力通過“一帶一路”構建自己的勢力範圍,排擠美國在沿線地區國家的影響。作為世界上最大發達國家的美國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中國,雙方在日益緊密的經貿合作中早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美國即便反對“一帶一路”,但這並不會影響到兩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上的互利合作。中美企業的第三方合作實際上已經給美國創造了新商機,美國通用公司等許多美國公司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收穫頗豐。
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日益上升已成為特朗普政府和美國智庫媒體人士的夢魘。這些人總是會在一些涉華重大活動的時間節點跳出來給中國“添堵”,但這樣的上不了檯面的小動作並不會改變中國的發展方向。美國駐華使館抹黑“一帶一路”的微博收到中國網民的群嘲,這是中國社會對此類事件的一個態度,也表明了中國民眾對“一帶一路”建設必將帶來美好未來的信心。美西方國家接下來肯定還會其他的小動作,甚至是挑撥事端的“大手筆”,來抹黑“一帶一路”,但是我們堅信,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沒有什麼能夠改變帶來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帶一路”的前進方向!正如即將來華參加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意大利總理孔特所言,參與“一帶一路”是機遇,是戰略選擇!
閱讀更多 高揚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