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位于四川省北部,地理座标在北纬31° 31‘至 32°56′,东经104°36′,至106°45′之间,,北与甘肃省、陕西省交界;南与南充市为邻;西与绵阳市相连;东与巴中市接壤。幅员面积16314平方公里。
广元历史古朴厚重,4000年前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夏代:属夏部族联盟梁州境内。
商代:属羌方部族雍州境内。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周武王姬发元年,前1046年,羌人先民在今利州区、朝天区、昭化区境内建立羌族方国“昔阝”,国都昔阝城在今昭化区境内。氐人先民在今旺苍县及苍溪县境内建立氐族方国“平周”,国都平周城在今东河附近。
东周春秋时期,周烈王姬喜八年,前368年,蜀王杜尚(开明氏九世)派大军灭昔阝、平周二国,蜀王杜尚封其弟杜葭萌为汉中侯置藩属苴国(国都吐费城位于今昭化区石盘村,辖管原昔阝、平周二国领地),宣布苴国成立。
东周战国时期,辖管范围大致今四川绵阳的梓潼县、广元的剑阁县、青川县、利州区、昭化区、朝天区、旺苍县、苍溪县、甘肃陇南的康县、陕西汉中的宁强县、略阳县。

剑门关(2)
周慎靓王六年(前316年),秦国灭蜀吞苴,改蜀地置蜀郡。苴都吐费城废,置葭萌县(县治今剑阁县江口镇)隶属秦国蜀郡。
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县名未变。
两汉(公元前206年~220年),县名沿袭未变。
蜀汉(公元221年~263年),刘备改为汉寿县。
西晋(公元266~公元316年),改为晋寿县。
东晋太元十五年(公元390年),析县境北置兴安县(治今利州区),又置晋寿郡,改晋寿县为益昌县,郡、县同治今昭化镇。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时,南齐明帝永泰元年(公元498年)在 兴安县置东晋寿郡。北魏又改为西益州。梁改为黎州。西魏改为利州,并置利州总管府。北周沿袭未变。

魅力广元(29)
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改兴安县为绵谷县。改利州为义城郡,仍置总管府。
唐代(公元618~公元907年),复改义城郡为利州。辖利、龙、始、蓬、静、沙六州;继升为都督府,辖利、隆、始、静、西、龙六州。
五代(公元907年~公元960年)基本沿袭唐制。今广元老城区为县、州府、军治地。
宋代(公元960~公元1279年),绵谷县治初为利州益川郡、昭武军治地继为利州都督府益川郡,宁武军节度。
元代(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初在绵谷县置都元帅府,继从京兆(今咸阳)移陕西、四川行中书省于利州。至元时,取《易经)“大哉乾元”与元朝德威广播,疆土广大之意,改绵谷县为广元县,改利州路为广元路,辖绵谷(广元)、昭化两县,保宁一府,剑、龙、巴、沔四州。后升广元县为广元府。
昭化古城(13)
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年),初为广元府,继改为州,再降为县。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民国(公元1912年~1949年)皆沿明制。
1933年至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广元县境(含今旺苍县)建有六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根据地后期的政治、军事和后勤供应中心。[6]
1949年12月14日、15日,广元、昭化解放。
1950年3月在广元城区设立剑阁专员公署与地委,辖昭化、广元、剑阁、青川、平武、北川、江油、旺苍、苍溪、阆中10县。
魅力广元(27)
1959年3月,将昭化县并入广元县。
1985年2月,撤销广元县,设立地级广元市和市中区,原广元县改为广元市市中区;将原绵阳专区的青川、旺苍、剑阁3县划归广元市管辖;同年6月1日,广元市人民政府成立;同年9月,将原南充专区的苍溪县划归广元市管辖。
1989年5月11日,缩小市中区,设立元坝、朝天两个郊区(县级)。2007年3月13日,广元市市中区更名为利州区。2012年12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四川广元经济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4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广元市元坝区正式更名为昭化区。
地形地貌
广元市处于四川北部边缘,山地向盆地过渡地带,摩天岭、米仓山东西向横亘市北,分别为川甘、川陕界山;龙门山北东一南西向斜插市西;市南则由剑门山、大栏山等川北弧形山脉覆盖广。地势由北向东南倾斜,山脊相对高差达3200余米。摩天岭山脊海拔由西端最高点3837米(大草坪)向东下降至2784米,向南则急剧下降到800米。龙门山接摩天岭居青川全境及利州区西部。
山脊海拔由北至南从3045米(轿子顶)降到1200米。山顶尖削,坡面一般在25度以上;河谷深切,相对高差在600~800米间。米仓山居朝天区全境旺苍县城至广元一线以北,山脊海拔从北向南由2276 米(光头山)下降到1368米(石家梁),坡面多在25度以上,山顶浑圆。河谷深切相对高差一般在500~800米间。川北弧形山脉居元坝区、旺苍县城以南,及苍溪、剑阁两县全境。海拔从北而南由1200余米下降到600余米。河谷切割亦深,多呈“V”形。相对高差在200~500米间。山顶平缓,多呈台梁状,坡面一般在12度左右。
在龙门、米仓山前缘与盆北弧形山交接地带,形成了一条狭长的山前凹槽。称为“米仓走廊”。范围东起旺苍普济、西至下寺镇,东西长137.6公里,南北宽5公里,其中堆积地形较为发达,呈现河谷平坝之景观。[11]
气候特征
广元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广元地处秦岭南麓,是南北的过渡带,即有南方的湿润气候特征,又有北方天高云淡、艳阳高照的特点。南部低山,冬冷夏热;北部中山区冬寒夏凉,秋季降温迅速。年平均气温16.1℃,七月份气温26.1℃,元月份气温4.9℃。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日照数1300~1400小时,无霜期220~260天,四季分明,适宜生物繁衍生息。但自然灾害,特别是旱、涝灾害频繁。
水资源
广元市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集域面积在50公里以上的大小支流有80多条,主要通航河流有嘉陵江、白龙江、东河、清江河等,这些河流均汇集到嘉陵江至重庆注入长江。广元市境内河流以嘉陵江为主干,有白龙江、清水河、东河、木门河等75条河流,水量丰富,流速急、落差大,水能蕴藏量为270万千瓦,发展水电事业很有前途。目前有宝珠寺、紫兰坝等大中小型水电站和即将竣工的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广元水域面积89.47万亩,水资源总量67.42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57.8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270万千瓦,可开发量186万千瓦,已开发73.2万千瓦。[13]
土地资源
广元市有耕地面积234.4万亩(习惯亩,国土详查面积为480万亩),其中田103.1万亩、地131.3万亩。有效灌面108万亩,保灌面积92.73万亩(水利年报数据)。现有25°以上坡耕地49.5万亩。广元森林面积1364.4万亩,宜林荒山113万亩,森林覆盖率43%。[14]
生物资源
广元市境内分布野生动物400余种,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等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就达76种。分布境内野生植物2900多种,仅珍贵野生木本植物832种,其中:珙桐、水青树、连香树、领青木、剑阁柏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34种。列入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红皮书的野生动植物就有40余种。
[15]广元市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现有药用植物2500多种,药用动物90余种,其中属于“三级标准”的大宗品种357个,常用500个配方品种中,该市就有317种。自然蕴藏量达11000吨,地产常用药材有杜仲、天麻、紫胡根、皱皮木瓜、火麻仁、辛荑花、冬花等品种。野生蕴藏量达100吨以上的常用品种有五味子、泡参、车前草等25种。全市现有中药材总面积75万亩,其中:川明参3万亩,柴胡4万亩,黄姜3.5万亩,瓜萎2万亩,天麻100万窖,杜仲50万亩,已建成基地乡镇近90个。旺苍县被命名为全国杜仲基地县,杜仲占中国种植面积的10%;苍溪县川明参占全国该品种总量的50%;青川天麻、剑阁柴胡质量名列中国同类产品之首。[15]
矿藏资源
到2010年为止,广元市境内已发现矿种95种,有矿产地480处,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床378处,其中大型矿床6处(耐火粘土2处,熔剂灰岩、砂金、玻璃石英砂岩、硅灰石各一处),中型矿床40处(砂金10处,钾长石6处,耐火粘土、晶质石墨各4处,玻璃石英砂岩、砖瓦用页岩各2处,其它8处),小型矿床332处。2010年查明资源储量可供开采的矿种38种,储量较大的有煤、天然气、砂金、有色金属、铝土矿、硫铁矿、水泥灰岩、玻璃石英砂岩、玻璃脉石英、饰面石材等。其中,煤4.64亿吨,天然气3.78亿方,砂金53405千克,有色金属91902吨,铝土矿691.1万吨,硫铁矿255.71万吨,水泥灰岩18742.51万吨,玻璃石英砂岩4570.53万吨,玻璃脉石英836.85万砘,饰面石材1786.81万立方米,熔剂灰岩18700万吨,耐火粘土4660.31万吨,天然沥青361.28万吨,重晶石376.51万吨,钾长石211.95万吨,晶质石墨289.99万吨,海泡石40万吨,硅灰石246.83万 吨,砖瓦页岩1510.2万平方米,建筑用沙1803.15万立方米。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玻璃石英砂岩、玻璃脉石英、钾长石等名列全省前位,是四川省主要产地。
[15]燃气资源
2009年广元市发现了九龙山、元坝、龙岗西三大气田。这三大气田2008年已探明储量达4000亿立方米,2011年将累计探明储量达8798亿立方米。广元天然气含硫低,品质较好。九龙山、龙岗西区块由中石油负责勘探。其中,九龙山区块分布在苍溪、旺苍两县,矿权面积200平方千米,探明储量50000亿立方米,截止2013年已形成规模产能;龙岗西区块分布于苍溪、旺苍、元坝两县一区,覆盖面积1000平方千米。元坝区块则由中石化勘探,远景资源储量5万亿立方米。由于资源转化不足,西部资源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依然比较明显,四川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资源转化,将广元市列为四川省规划发展天然气的重点地区和支持的重点区域。
201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02.62万人。其中,女性147.36万人,男性155.25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8.7%和51.3%;城镇人口70.92万人,乡村人口231.70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3.4%和76.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6.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6.99万人,乡村人口149.0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3.98%,比上年提高1.58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10.37‰,死亡率6.25‰,自然增长率4.12‰。[17]
2017年末广元市及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
閱讀更多 旭東讀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