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香港蘇富比春拍“現代藝術晚間拍賣”上,趙無極作品再一次佔據世界藝術的焦點。
2019年3月31日晚,“2019蘇富比春拍”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槌。本場共有39 件精品上拍,其中趙無極共有6件作品拍賣,總成交超4.4億港元,其中《無題》和《15.02.65》分別過億,另有三件超5000萬港元!

趙無極
Zao Wou-Ki
1921.2.13 - 2013.4.9
華裔法國畫家

“2019蘇富比春拍”趙無極6件高價成交拍品
鉅作《無題》以4500萬港幣起拍,最終以1.1596億港幣成交。畫面的鉛白與銅錄,均蛻變自遠古甲骨與銅器的滄桑色調,在那彷佛由時間沖刷而成的晦明變化之中,流露深不可測的神秘與瑰麗;
尤為點睛的,是若隱若現、泛泛而起的金黃色澤,那是銅器剛剛製成熠熠生輝的原本光彩,似要訴說這沉睡三千年的歷史傳奇正在甦醒,勢將重新煥發生機,綻放沉穩大氣的王者鋒芒;
畫面線條銳利而流暢,昇華自甲骨與吉金上的鐫刻銘文,經過美國抽象表現主義之洗禮,已經徹底擺脫字形字義之約束,更顯飛揚騰躍、活力賁張。
繪畫是一生的事情,像做和尚一樣,要不停地畫…一天都不能停。
趙無極先生童年在江蘇南通讀書,並學習繪畫。1935年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師從林風眠。1948年赴法國留學,並定居法國。
在繪畫創作上,以西方現代繪畫的形式和油畫的色彩技巧,參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意蘊,創造了色彩變幻、筆觸有力、富有韻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繪畫空間,被稱為“西方現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
1921年,趙無極出生於北平一書香世家。其家族淵源久遠,族譜可直溯北宋皇室燕王家族。趙無極自小即天資聰穎、對文學、中外歷史極感興趣。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父親和叔父,對繪畫藝術都十分重視。
他的父親常不厭其煩地從美學及技巧的觀點向子女解釋一幅作品的偽劣,他的叔父則經常從巴黎帶回一些仿製名畫的明信片送給趙無極。在一個知識份子家庭中,大家都對繪畫藝術倍感興趣與好奇,他便是在這種環境下激發起成為畫家的抱負。
1935年,趙無極14歲,進入杭州美專就讀,六年之中,由素描石膏像、素描模特兒到畫油畫,其中也學習國畫臨摹、畫法理論及西洋藝術等課程。
他的早期作品主要以塞尚、馬蒂斯、畢加索為師,畫風比較接近西方印象派。也就是人們所謂的“ 具象”時期。
在力求“不復制自然而再現自然”的創作中,他經過了多次自我否定的痛苦歷程。
1948年,他與第一任妻子謝景蘭前往巴黎,兒子趙嘉陵交由父母照料。在巴黎的日子裡,他結識了許多畫家,如拉吉、哈同、布蘭姆等人。他與當時的巴黎塞爾努奇美術館館長艾利塞夫熟悉,與詩人米修結為莫逆。
“我能夠生活,我要畫畫,我不能生活,我也要畫畫。一個人選定了畫家這個職業就苦了,所以,你吃不了苦,還是找別的事情做。”
趙無極和妻子謝景蘭、兒子趙嘉陵合影
1949年5月趙無極在克勒茲畫廊舉辦了巴黎的首次個人畫展。他一面作畫、一面思索,西方繪畫發亦已達到一個必須突破的關口,於是他由克利的畫得到啟示,一躍而入抽象的世界。
他繼續探索繪畫的可能性,而在中國水墨的渲染方式及空間觀念中得到認識,把他的繪畫帶到另一個階段。之後,他的畫以色彩和空間分配,領著觀者進入一個似無形又有形的無限世界。
1949 9.12.49
1949 風景
1949 新月
1950年,趙無極首次參加“五月沙龍”,從此連年參加,直至1978年。1953-1954年他在法國、伯爾尼、日內瓦、羅馬、米蘭、慕尼墨、紐約等地舉辦多次展覽。
“ 遵規守矩不是創作 ”
他在回憶創作一生時曾表述,面對前一日的畫幅作品,他在不肯乖乖順從其意志的色彩和空間裡揮筆,並在與繪畫日復一日的“爭鬥”中得到莫大快樂,儘管也曾氣餒和疲倦。趙無極不愧為一位潛心創作的藝術大家,除繪畫外,他對別的事情看得很淡。
1950 23.6.50
1950 藍色小船
1950 15.02.50
趙無極在參加意大利威尼斯雙年展等展覽後,開始擁有名氣,他的作品後續在100多個國家舉辦展覽時,都引起轟動。他的版畫作品美國獲得更大的成功。
1951年參加辛辛那提彩色石版畫雙年展《生活》雜誌以一整版刊登他的一幅石版畫。
1951 教堂風景
1950 夜航
趙無極從塞尚、畢加索過渡到克利,此時藝術也從架構一個完整的世界,過渡到隨機創作的階段。至此,觀眾已無法直接,從視覺形象來定義作品的內涵。
“繪畫的問題,是想辦法思考一下自己,像和尚靜養一樣,把世界上什麼東西都忘掉,把主題忘掉,就把你自己擺進去。讓你本身,你的感情同畫面直接連起來,等於戀愛差不多,雙方發生接觸的關係。你給畫呼吸,畫也幫助你呼吸。”
1951 Woman
1951 無題
1951 植物與牧神
1952 Les cerfs
1952 處處聞啼鳥
1952年的作品“靜物”,即是此類轉型作品的典範。畫面中隨意置放一些乾樹枝及雜物,造型奇特且充滿荒涼、神秘的氣氛。
1952 靜物
對藝術家而言,靜物是色彩與符號,在一定光線下,配上各種冷暖色調的合,他擺脫了具象畫風,從分解主觀的外表,使客觀的形體以簡單的形式出現。
1952 蓮花
“畫畫同呼吸一樣。人需要呼吸,不呼吸活不下去,繪畫也要呼吸。你要把你自己的感情擺進去,讓畫面同你一道呼吸。”
趙無極在法國繪畫了半個世紀,但奇妙的是,趙無極的繪畫卻沒有純粹法國化。法國著名詩人克羅德·華在談及趙無極時認為,他的抒情抽象畫是融合東西方文化的傑出代表,“認為不同文化是對立的,東西方文化從根本上不相容,對這類危險的神話,趙無極是個有力的反證。”
1952 賽馬
1953 Corrida
1953 巴黎聖母院
1953 一對
在欣賞和品味了許多西方作品之後,他的內心卻開始轉向了中國,轉向了曾想遠離的文化和藝術。他發現自己的民族是一個很幸運的民族,中國的好東西實在太多了,青銅器、瓷器、書法、繪畫……重要的是怎樣吸收和消化,怎樣把這種優秀的傳統和影響變成真正屬於自己的一部分。
1954 5.6.54(青草)
1954 喜慶的村莊
“人們都服從於一種傳統,我卻服從於兩種傳統。”趙無極在一次接受採訪時這樣說。
在後來半個多世紀的藝術創作中,趙無極的繪畫被評論界認為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豐富性和創造力的完美體現”,“融會貫通了中西方文化,充分運用西方文化的表現手法,把文化底蘊豐厚的中國美學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
1955年,第一部《趙無極版畫作品總目》出版。
1955 Debut d′Octobre (Beginning of October)
1955 Nous deux
因為感情問題,趙無極與第一任妻子謝景蘭離異。而到了1958年底,趙無極在香港邂逅了第二任妻子,大美人陳美琴。那時陳美琴在邵氏電影做演員,但因為家族精神病史影響工作,生活並不怎麼如意。
陳美琴劇照
趙無極對她一見鍾情,兩個同樣不如意的人迅速墜入愛河,相比初戀時與謝景蘭的惺惺相惜,這段感情更加純粹熾熱。
對普通人來說,一段感情的失敗只能讓他對待下一段感情更加成熟。但對藝術家來說,感情失敗帶來的痛苦,還能讓他的作品更成熟。
所以與趙無極第二段感情一起成熟的,是他的藝術風格。
趙無極與陳美琴
反應在創作上,這個時期趙無極的作品最多、最被市場認可、當然也最有個人藝術風格,被稱為“狂草時期”。趙無極的油畫技巧日臻嫻熟,色彩變得豔麗明亮,畫面側重對空間和光線的追求。作品中的筆觸和感情是和狂草一樣劇烈的,是趙無極對中國書法線條美的感悟。
1959 Etching
1963 19.7.63
1958年的作品“雲”之後,趙無極的作品不再有標題,他僅在畫布背面註明創作日期。
他六十到七十年代的作品,逐漸擺脫一切法則,恣意地揮灑他的自由,以各種創新組合的方式去表達內在的需求與感受。
1959 - 1960年 影片《趙無極》被納入《法國藝術家工作室》系列中。
1964 21.3.64
在旅居法國期間,趙無極和大師畢加索之間還曾有一段趣事。趙無極與畢加索、張大千等名家都是摯友。到法國後,讓其驚喜的是,他在法國南部的畫室居然一度毗鄰畢加索的畫室。
已屆八旬的畢加索一心沉醉於繪畫,連自己的孩子都不見,但他對趙無極非常親切。每次在畫廊見面,他都熱情地招呼:“矮個子中國人!”若趙無極不在,他也會問,“那個矮個子中國人來了嗎?”
1964 30.7.64
1965 石版畫
趙無極認為,畫家要用畫來說話,其一直堅持“畫家說得越少越好”。好的藝術作品必須要與觀眾進行心靈溝通,由世人評說。他一生致力於繪畫——心中的繪畫,並在不斷創作中得到樂趣,他每天堅持四五個小時的創作。
1966 16.5.66
1967 18.3.67
趙無極說,“如果說巴黎的影響在我作為藝術家的整個成長過程中是無可否認的,我必須說,隨著我思想的深入,我逐漸重新發現了中國。或許悖謬的是,這種深遠本原的歸復,應該歸功於巴黎。”
1967 靜峽清潭
1968 1. 12. 68
即便這個時期趙無極的作品很難被大家直接看懂,但也會讓觀眾產生一種莫名的熟悉感,一種融合了山水的畫面情懷,所以這個時期的作品也被稱為“抽象山水”。
趙無極作品 1968年作 《10.1.68》 油彩畫布
但第二段感情的結局也並不完滿,陳美琴的精神病發作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最終於1972年服毒自殺。趙無極十分悲傷,有接近一年沒有畫畫,後來創作了一幅九米巨畫《紀念美琴》(10.9.72)紀念亡妻,保存在蓬皮杜藝術中心。
1977年,50多歲的趙無極與第三任妻子弗朗索瓦茲·馬爾凱結婚。
趙無極與馬爾凱
這段婚姻一直持續到2013年趙無極去世,但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經歷過初戀、真愛的趙無極,大概已經不再對愛情有什麼期待。所以婚姻關係一直平平淡淡,馬爾凱對他來說更像一個經紀人。
他的作品也同樣從之前的狂草的劇烈,轉變為經歷大起大落之後看透一切的隨性、淡然。
1974 4.9.74
1974 28.8.74
1974 lithograph
隨著年齡及閱歷的增長,注入了較多的溫情與靈逸。激情與對立則逐漸溶進雲彩或水氣中。
1975 - 1977年,巴黎國立現代美術館開設趙無極專廳,巴黎大皇宮國家美術館個展。
1976 2 Bll.: Untitled
1977 25.2.77
80年代後正值趙無極的藝術家國際名聲、美術地位再攀巔峰的年代。在此期間其創作隨心自如,無論用色與下筆均敏銳、堅定和自信。
同期的精彩鉅作為《25.06.86桃花源》,畫中懸浮的葡萄紫和深海的湛藍層層相間,如煙的灰白色調子製造出宛如瀑布湍流般的景象。迷茫的灰白和鈷藍、礦石褐色透過對比表現出來,並不斷地向彼此滲透、擴張,橫生的氣韻流動其間;
代表作·鉅作《25.06.86桃花源》
1983 10.03.83
1984 27.8.84
1985年5月,趙無極回到已經改了名的國立藝專——浙江美院,給27個來自全國各大美術院校師生,講了一個月的課,“趙無極講習班” 後來被視作中國美術史上一件具有改革意義的大事,將融匯中西的藝術實踐和觀念帶入中國。
趙無極和“趙無極講習班”的中國學生合影
趙無極在“趙無極講習班”上傳授
趙無極在海外迎對的是西方抽象繪畫大潮,從表現性的具象繪畫開始,發展成符號化的意象繪畫。再進而發展成表現性的抽象繪畫,在畫風確立的過程中,他的藝術境界也愈發顯得擴大。
西方抽象繪畫做的是畫布上的形式營構,他則從關於自然的憧憬與感受中上升為抽象語言,這就拉開了與西方抽象繪畫的距離。
1986 24.11.86
1986 27.01.86
1988 7.9.88
1989 20.11.89
進入九十年代,趙無極的繪畫更是爐火純青,一方面,更顯物象影響,如《90年10月25日》具月光水波之象,呈崗巒林木之形;
另一方面,卻又化入象外之象,進一步體現中國哲學所特有的天人合一,虛靜忘我的精神境界。
1990 25.10.90
1991 Abstract landscape 27.08.91
1992 13.2.92
1993 - 1994趙無極晉升榮譽勳位第三級,獲巴黎市維爾美勳章,並在香港獲中文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1995年,獲LVMH集團在巴黎設立的科學藝術獎中的藝術獎。
“不要緊張,就好像用練習的辦法畫,不要自己每張畫都像畫個傑作的樣子。只有你在尋找之中,才可以找出一個方法,好像每張畫都是成功的樣子,就找不出東西來。”
1997 19.06.97
1997 30.09.97
趙無極大型回顧展在法國昂熱展出,在美術館展出油畫作品,在舍美利埃宮展出水墨作品,在潘塞博物館展出版畫和書籍。
他的盛期作品是一個完全抽象的形式世界,但疊印出一個充滿生命律動的自然世界,讓人生髮許多投射了審美聯想的幻覺,從畫中看到變化的廣袤自然。
這是以東方傳統為根基的抽象形態繪畫,是中西藝術在精神上的交融。
趙無極和Philippe Koutouzis
1999 24.09.99
2000 27.12.00
2000 無題
2004 無題
90多歲的趙無極仍孜孜不倦地創作,他曾說:“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還能拿畫筆、塗顏料,我就一無所懼,我只希望能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手上的畫,要比上一幅更大膽、更自由。”
2010年 《致敬杜甫 Tribute to Dupu》
2011《無題》
Feu - Triptyque
山間小路
2013年4月9日,趙無極因病醫治無效在瑞士沃州逝世,享年92歲。
趙無極之子趙嘉陵當天向新華社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趙嘉陵說,趙無極病重期間家人一直陪伴在他身邊。趙嘉陵感謝各界友人對趙無極的關心。
有月亮的風景
“我自中國走出,使我能再走向中國。”
他一生中尺幅最宏大的油畫《 1985 年 6 月至 10 月》以總價 5.1 億多港幣的價格成交,刷新其作品拍賣紀錄,同時創下亞洲油畫世界的拍賣紀錄。
橫直手機欣賞
趙無極《 1985 年 6 月至 10 月》 280 x 1000 cm 1985 年
這幅 享譽世界的 280 x 1000 cm 的三聯畫是他應建築師貝聿銘之邀,為新加坡萊佛士城特別創作,完成於 1985 年。
趙無極是目前全球身價最高的華人藝術家,現在著名的藝術家和評論家們曾這樣表述:
周春芽:他是影響最大的華人藝術家
身在國外的周春芽第一時間在微博表達了對大師去世的遺憾。“一個在國際上影響最大的華人藝術家,一個對世界美術史發展有貢獻的藝術家,一個受人尊敬的藝術家。”周春芽昨日告訴記者,自己曾在展覽時見過趙無極,但因其長期住在國外,和國內藝術家的聯繫寥寥無幾,自己也是通過一些傳記解到趙無極的生活點滴。在周春芽的印象裡,趙無極是非常誠實的人,有著樸實的老一輩藝術家的精神,待人寬容。最重要的是,趙無極的藝術對早期國內藝術家的創作影響非常大,也是影響最大的華人藝術家,“他的抽象繪畫帶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和風格,在美術史上具有不可限量的地位和影響。”
呂澎:西方藝術史少不了他
批評家呂澎也表達了緬懷之情。其評價:“他的作品有著鮮明的中國傳統風格和氣質。他將寫意畫融入作品中,使得其抽象繪畫有了鮮明的個人特徵。他的作品一直受到世界藝術界的重視,在西方介紹藝術史的著作中也少不了他。”
陳默:成就不低於“齊徐張”
批評家陳默表示:“趙無極去世後,短期內不會出現另一個對西方藝術有如此大影響的華人畫家。”陳默說,“趙無極的成就絕對不低於齊白石和徐悲鴻,張大千對東西方藝術的交流有貢獻,但其貢獻也遠不及趙無極。”
陳丹青譽:“唯一一個在歐洲主流藝術界獲得聲譽的中國人”
是什麼讓這位有著傳奇藝術人生的大師為世人追捧,又為何他的作品屢屢創造天價。除了他本人的天賦外,可能從他本人的一些語言和行動中也能找到部分的答案:
繪畫是一生的事情
像做和尚一樣
要不停地畫
不停地畫
不停地畫
一天都不能停
閱讀更多 易雅傳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