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晚,房山藍天救援隊接到了一名男子疑似登山失聯的信息,截至昨天,救援已持續24天4夜,567人次、301車次參與搜救,但人還未找到,救援也仍在繼續。
在這次漫長又煎熬的搜救中,53歲的隊員石萬順總是衝在最前面,除去在單位值班的時間,他有20個白天和兩個晚上在山裡度過,“身體累,心更累,家屬不放棄,我們也不忍心撤退。”
石萬順言語背後,是對救援的堅持和對失聯男子家人的理解,很難想象,在加入藍天救援隊之前,石萬順是一個愛打架鬥毆、吃喝玩樂的“混子”。
“閃電”總是衝在最前面
“這麼多天了,我們都很累。”房山藍天救援隊隊長“曉苑漫步”告訴記者,因為缺乏有價值的線索,救援隊員只能圍繞金陵一帶,一點點擴大搜索範圍,進行“大海撈針”般地尋找。

“我們也不十分確定失聯男子就是進山了,但是根據山下最後拍到他的監控錄像,這人很有可能進了山沒出來。”“曉苑漫步”說,“他有可能從別的地方下山了,也有可能選擇一個隱蔽的地方自殺,這都會非常難找。”
“曉苑漫步”說,這種長時間的搜救特別折磨人,需要隊員們堅持,“我不在的時候,‘閃電’擔任前方指揮,遇到險路斷崖,他總是衝在最前面,在荊棘裡來回鑽,不落下一個可疑的角落。”
“曉苑漫步”提到的“閃電”就是隊員石萬順。除了去單位值班的時間,石萬順進山找人的天數已達20天2夜,然而,比身體疲勞更難忍受的是目前沒有方向地尋找,“身體累,心更累,但失聯男子的家屬都還在進山尋找,我們救援隊撤了,誰來幫助他們啊。”
石萬順說,這次搜救是他參加的最久的一次救援,“希望能有奇蹟發生吧,哪怕找到屍體,也算給他家人一個交代,他上有80多歲的老母親,下有上高二的兒子,一家人整天流淚,我看著難受。”
“奇蹟”“眼淚”“難受”……這些詞語在三年前,石萬順是無法體會到的,用他自己的話說,那時候的他喜歡打架鬥毆、吃喝玩樂,心像石頭一樣硬。
“混子”打人被判緩刑
雖然網名叫“閃電”,但石萬順說起話來慢悠悠,走起路來晃悠悠,眼角也被歲月拉了下來,掛上了一絲笑意——今年53歲的石萬順看起來有點“憨”,但在“話當年”裡,他可不是一個“善茬”。
石萬順出生在房山的大山裡,初中沒上完就輟了學,成了放羊娃。正因此,他熟悉大山,也愛往山裡鑽,這也為他後來加入藍天救援隊埋下了伏筆。
20歲出頭,石萬順和村裡一幫遊手好閒的年輕人混在了一起,“我脾氣不好,打架鬥毆是常事,村裡大隊沒少找過我家,街坊鄰居看見我都躲著,背地裡都叫我‘滾刀肉’。”
“什麼手藝也不會,就開黑摩的吧,我就在地鐵口、商場門口趴活。”結婚後,石萬順只能靠開摩的賺點錢,但是賺一塊錢自己能花兩塊錢,“全都和朋友吃喝玩樂了。”
石萬順以為自己這輩子就這樣地過完,直到2006年的5月3日,石萬順自得其樂的日子到了頭。石萬順清楚地記得這一天,因為開黑摩的,他被城管協管員查到,脾氣火爆的他把協管員打傷。
“當時就沒想那麼多,不就是打架嗎,沒想到後果會這麼嚴重。”直到被羈押在看守所,石萬順才意識到,自己犯罪了。石萬順積極賠償對方醫藥費,得到了對方的諒解,最終,法院判了石萬順緩刑,然而,犯罪記錄卻成了他無法抹去的印記。
爬山看到一個QQ號
生活還得繼續。緩刑期一過,石萬順開始找工作。“到處碰壁,正式單位都要求我開一份無犯罪證明,我怎麼開得出來啊。”
石萬順只能去建築工地打打零工,日子過得渾渾噩噩,妻子看不下去選擇了離婚,女兒對他也有怨言,因為這筆犯罪記錄,石萬順有了自卑心理,覺得別人都看不起他。
“乾脆去爬山玩吧。”石萬順回憶說,當時戶外運動剛興起,他有時自己上山,有時跟著別的驢友玩。2015年6月的一天,爬山的石萬順看到了一塊指路牌,上面寫著房山藍天救援隊,還留有一個QQ號。
石萬順回家就加了QQ好友。“是一個QQ群,在裡面我又加了隊長‘曉苑漫步’的QQ號。”
原本以為是一個可以賺錢的工作,但經過一番詢問,石萬順弄清楚了,救援隊不是一個營利組織,志願加入,義務救援,沒有工資。
“我反正閒著也沒事,要不就加入試試,就當玩了。”石萬順倒也誠實,他問了隊長“曉苑漫步”一句,“我有犯罪記錄,能加入咱們救援隊嗎?”
“曉苑漫步”回答得也痛快,犯過錯沒事,只要遵守藍天救援隊的規章就行。
就這樣,屢遭拒絕的石萬順找到一個願意接納自己的組織,但他想要找到歸屬感,就得和隊員一起參加救援。這有點難倒了石萬順,“雖說我愛爬山,但救援這事我還真沒幹過,前幾個月,我就在群裡悄悄看他們發救援的信息,沒有親身參與過。”
被救援奇蹟感動
2016年2月10日,大年初三,救援隊微信群裡彈出一條信息:一名女子在房山上太湖冰瀑摔傷被困。正好沒事的石萬順就和“曉苑漫步”等隊員一起到了現場。
“什麼都不懂,怎麼包紮,怎麼抬人,我就像個傻子一樣站在旁邊,想搭把手,卻不知道怎麼伸手。”石萬順的第一次救援就在觀望中結束,“一方面覺得救援挺新鮮的,另一方面又覺得這事不簡單。”
隊長“曉苑漫步”對石萬順的第一次出動也有印象,“身上穿了件保安服,腳上蹬了雙大皮鞋,傻愣地站在那裡。”
有了第一次經歷,石萬順陸續參加了幾次救援,直到2017年8月22日,他參與了改變自己的那次救援。
一名退休老人和一群驢友爬山途中走失,房山藍天救援隊和民警、消防員參與了救援。連著找了兩天兩夜,大家都筋疲力盡,雖然嘴上不說,但隊員們心裡都覺得老人凶多吉少,老人的女兒不停地抹淚。
當大家心灰意冷時,隊員在一處山樑找到了老人,老人身體雖然虛弱,但無大礙。
在山腳下,老人和自己女兒相擁而泣。石萬順站在人群邊上,“真是怪了,我一個大老粗,流淚了。”石萬順說起這一幕眼圈泛紅。
第二天,石萬順給隊長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寫道:“我沒想到我一生會流淚。小時候因為淘氣,我爸把我吊樹上打我,我都沒哭。我父親去世那天,別人都哭,就我沒流淚,昨天的場面,我流淚了,是發自內心的淚水。”
救人也“救”了自己
人說變就變了。石萬順說,自打這次救援之後,自己似乎對救援“上癮”了,“所有的微信群我都是消息免打擾,只有我們藍天救援隊群,是有消息提示的。”
隊長“曉苑漫步”給記者提供了一份房山藍天救援隊員出勤表,2017年,石萬順參與救援54次,參與保障、培訓和拉練92次。2018年,石萬順參與救援42次,參與保障、培訓和拉練109次。“是我們隊出勤率最高的隊員之一。”
在一次次的救援中,石萬順不僅磨練了自己的救援技能,也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質,救援中,石萬順成了一道打頭陣不退縮的“閃電”。
2017年5月30日下午,房山小陶村附近小清河中,一名31歲男子和老父親撈河蚌時,不幸滑進深水。“這是我第一次參與水域救援,不敢接觸屍體的我,在這次救援中,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礙。”
2017年10月22日凌晨,20名驢友被困周口店鎮淶利水村附近的棺材山,其中還有2名兒童,面臨失溫的危險。救援人員冒雨進山。“石萬順第一個發現被困人員並把他們帶到山下。”“曉苑漫步”說。
“一個人沒了,一個家庭就散了。”石萬順說,“每當聽到求助者家人撕心裂肺的哭泣,我都會感慨,活著真好,不要瞎折騰。”
因為在藍天救援隊的良好表現,石萬順順利地找到了一份工作,生活一下子有了著落和奔頭。“女兒為我驕傲,我也有了自信,這可能就是救人救己的道理吧。”
閱讀更多 北京日報客戶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