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新聞網訊(曾嚴 霍江華 實習生 陳玲)農曆“三月三”是壯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每年的這一天,廣西各地都會以各種方式慶祝這一節日。今年的農曆“三月三”,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和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充分發揮傳承民族文化的特殊功能,通過承辦“壯族三月三•河池嘉年華• 職教展風采” 活動,用精彩紛呈的節目和互動體驗,為廣大市民奉獻了一頓壯鄉民族文化的饕餮大餐。
河池既是廣西最典型的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共有10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佔85%,具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又是鄧小平、韋撥群曾戰鬥過的地方;河池還是世界著名的長壽之鄉,歌仙劉三姐的故鄉、銅鼓之鄉,有著豐富多元的傳統文化基因。
在當天的活動現場,獅飛龍舞,場面震撼:這裡龍騰虎躍,山歌縈繞,賓朋好友踏歌而來,共慶壯族佳節。這是視覺聽覺味覺的享受,現代與傳統的融合,創新與匠心的體現。

廣場入口處,二十四隻多彩多姿的雄獅以飽滿的精神,盡情舞動,精彩紛呈;十二隻金色長龍左右擺動,上下起舞,氣勢如虹,以最熱情最熱烈的方式歡迎各位嘉賓和市民的到來。二十四隻獅子代表中國的二十四個節氣,十二隻長龍代表一年十二個月,真誠祝福各族人民永遠幸福安康,吉祥如意。龍獅爭霸鬧金城,令人眼花繚亂,大開眼界。
當天的活動現場,兩所職業院校在1個小時的高水平開場大戲,用精心打造的舞姿翩躚的《簸》《尖尖瑤》《花開三月》《蜂鼓世代有傳人》、民歌傳情的《細話歌》《尋夢山水間》《廣西尼的呀》,以及壯鄉歌伴舞《小康時光》,全面展示了河池少數民族文化的精髓,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現場,濃郁古樸的民俗風情,贏得觀眾陣陣掌聲。
非遺傳承,亮點紛呈,彰顯多彩壯鄉情。歌如海、人如潮。傳統技藝體驗區裡,銅鼓聲聲,引出“勤澤格拉”瑤山情;山歌嘹亮,牽著螞拐歌舞壯鄉魂;氣勢恢宏的皮鼓舞,輕盈喜悅的豐收舞,擊打相慶的扁擔舞,各類獨具特色的原生態民族歌舞輪番上陣,精彩紛呈。醉人歌舞彰顯民族韻味,不僅精彩,更多的是暖心。

傳統非遺手工和傳統體育項目的展示和體驗也是很大的亮點。非遺傳承人8米長卷的剪紙秀,精美絕倫的手工刺繡、壯鄉繡球製作和民族服飾展,彰顯河池非遺文化的博大精深;跳竹竿、滾鐵環、打陀螺、踏板鞋,各類民族體育技藝體育展示熱鬧非凡,高潮迭起,笑聲不斷。
作為一場文化盛宴,當天的活動現場,主辦方還別出心裁設計了壯鄉美食體驗活動。市民在現場都能夠感受到壯家美食文化的無窮魅力,眾多市民排隊參與磨豆腐,包粽子、舂餈粑,製作粉蒸肉、豆腐圓、五色糯米飯、愛粑,畫彩蛋、煮雞蛋。美食眾多的壯鄉,有豐富多重的風味,讓人留戀往返。
在兩所職業院校學生創新創業作品展示區內,河池市職教中心的民族服飾展示,設計製作既保留民族元素,又有創新;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系的民族繪畫和手工藝品製作,立意高遠,豐富多彩,功力深厚。五十六個民族景泰藍工藝畫、民族技藝刮畫等富有民族風情的手工藝作品展演與體驗,讓遊人流連忘返;穿上壯衣的機器人憨態可掬,金屬焊接作品再現鋼鐵俠,讓小朋友愛不釋手;無人機飛行表演、光伏發電演示和建築沙盤展示,讓觀眾拍案叫絕。這些作品集中展示兩所職業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成果,結合壯鄉民族風情,突出現代技術創新與傳統文化的融合。
一天的活動,到晚上又掀起新高潮。華燈初上,唱山歌,賞花燈,篝火照亮你的心;敬杯酒,打起鼓,千人齊跳多耶舞。豐富多彩的遊園活動把嘉年華推向高潮,文化廣場變能歌的海洋,變成舞海洋,變成歡樂的海洋。我們手牽著手,齊聲合鳴,民族團結樂融融;大家同心同德,相依相親,高歌一曲《我和我的祖國》,唱出對祖國無盡的愛。遊園活動共參與,其樂融融好愜意。明年您要早安排,唱著山歌等你來!
此外,當天,深圳職業術學院與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簽訂了幫扶備忘錄。按照計劃,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將全面幫助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的發展。雙方商定,制定了幫扶工作計劃,並在這次活動上正式簽字確定。今後,兩校將通力協作,共同努力,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體制機制等方面深入合作,共同發展,攜手寫好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奮進之筆。
今年的“壯族三月三•河池嘉年華• 職教展風采” 活動是由河池市委宣傳部、河池市文廣新體局、市民宗委、河池電視臺、河池日報社主辦,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和中共金城江區委宣傳部共同承辦。據瞭解,近年來,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和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高度重視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發展,學校領導把這項工作作為重要工作,制定了系統的傳承創新方案,加大投入力度,共投入1500多萬元用於民族文化傳承,全面實施民族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社團、進班級,形成了濃厚的傳承氛圍,兩所學校均成為全區民族文化傳承基地。
閱讀更多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