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時至今日,有必要仔細的聊一聊。誠如問題題面裡說的那樣,天津論洋氣不輸上海,論悠閒不輸成都,美食也不輸北京……但如今一提起天津,人們最熱衷的話題,始終是討論這個城市究竟屬於幾線城市,些許無奈,也是天津不擅營銷的悲哀所在。

關於天津為何不擅長營銷,其實不完全是經濟所致的。解放以來,天津形成了獨有的政治、文化、人文環境,低調務實的風格,卻成為了不擅長營銷的原因。個人認為,關於天津的營銷,最有代表性的,還得屬孫中山先生的那句百年中國看天津了。這其實是為天津打CALL最早的營銷語,響亮、恰當,真真切切流傳了百年。不過應該看的是,這並非天津本身做的營銷,中山先生的這句話,說的是事實,但起到了無心插柳的營銷作用。
作為距離北京最近的直轄市,天津這些年過得很低調,有時甚至低調到令人失去存在感。但如果真要營銷,中國太多的行業第一、首次,都是在這裡起航的。但天津人不太在這些Title,民間甚至有句俗話,“包子有肉不在褶兒上”,這也側面說明了天津對於城市營銷的態度。
記得2002年時,筆者還供職於天津主流媒體,印象中,那段時期的天津對於城市營銷重視起來,那時在領先全國各地開發區的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每年都會花費人力、財力,向全球營銷自己。這種招商引資帶來的營銷行為,一度讓天津開發區名聲大造,而以這裡為經濟發展原點,後來才慢慢有了濱海新區。
2019,天津的開局有些灰色,一個權健弄得滿城風雨,隨後的GDP增速又成為了各類偽專家、偽學者議論的話柄。是時候出來走兩步了,相信在這樣的局面下,天津會逐步加大城市營銷力度,以更穩定、更前瞻的發展,去向世界證明,這座曾經引領百年中國的城市,真的很有內容。
觀注天津
天津以燕王朱棣登基築城設衛,揭開了它的城市歷史。又以北方鹽港、以及全國各地鹽商蜂擁而至,形成了獨特的老城廂文化。天津的文化從骨子裡是自滿的,不太願意承擔過多的揹負。
這以前天津的有錢人時不時曬曬家中的寶貝什,現在連這點興趣都沒了。膽小謹慎、過上小康本就不錯,海河邊有棟石庫門,一家幾口平平安安。或在新區有一兩套房,落個清淨,隨遇而安。
本土的天津人,想冒尖而不敢。外鄉去的天津人,想冒尖而沒機會。來來回回、平平庸庸,一團和氣。從天津的發展歷史看,有點與東三省差不多,國家在起著主導作用,不過這是戰略性的、階段性的,一旦不在這個時間節點,就有點難了。
不過有一點是非常可惜的,北方門戶、戰略要衝,怎麼說也應該有所展現。天津的營銷也好,發展也罷:
首先,要破那種已富即安的小農思想,從概念上勇於挑戰自己。第二,把北京對資源的虹吸變成合理的反哺,現在幹正是時機,雄安能白手起家,難道你沒先發優勢嗎。第三,發揮高科技工業、精密加工業和核心龍頭產業的引領作用。第四,北方橋頭堡的一帶一路功能,長遠看天津的佈局不在於京津冀,而是東西相透的兩洋樞紐與海陸大通道,直接牽動著華北的戰略發展佈局。
總之,天津不能照比北京的發展路子,而要向上海重慶學習,把國企做強,與外企強聯,推民企上臺。所有這些都是城市最好的營銷。
朱錫北
天津為何不擅長城市影響營銷?\r
\r
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天津需要韜光養晦——蹲著。
自打明成祖遣第一軍師姚廣孝選址築城起,就註定了天津城的低調基因。\r
我們知道,夜間天上有條“銀河”,其東南隅,有星座叫“天津”,是中國古代星官之一,屬於二十八宿的女宿,意為“天上的銀河渡口”。天津星官有亮星九顆,最亮者為天津四。(燕王朱棣為朱元璋第四子)\r
流經天津的海河,古代有很多稱謂,最早稱“沽”,也曾稱白河、黃河等。最讓人想不到的是,宋元之時,海河有一個最高大上的名字——銀河!(現在天津還有一個地標“銀河廣場”,其名即源於此。)\r
我們看看天象:銀河東南有天津星官,為天上銀河渡口,天津四最為明亮;\r
再看看地勢風水:北京東南亦有“銀河” ,其東南應有渡口,朱家老四最有天子氣!\r
還有一個旁證:現在的濱於海河的天津火車站叫天津站,當地人叫東站。可在過去,這個火車站叫老龍頭火車站,查地方誌,此地歷來稱老龍頭。\r
這樣,在此所築之城,就必須合於天象,就必須叫天津!\r
而王氣所在,必須低調才合於帝王謙遜的聖德。\r
所以,立城數百年,來自皖北固鎮的子弟,一直默默守衛著帝王的後花園,也看護著王家的錢袋子。河漕衛漕海漕,鹽倉棉倉糧倉,九河下梢之地,集天下錢糧無算!此時期的天津,幾乎就是皇帝的私城,類似於清朝時的木蘭圍場。\r
清晚期,天津作為北洋通商大臣駐地,直轄於總理衙門。只是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袁世凱兼任直隸總督,而李、袁又常年在天津辦公,讓人誤以為天津是直隸總督駐地。實際上,此時直隸總督駐地一直是保定,天津與保定沒有隸屬關係。\r
自民國初年至1958年,天津基本上是直轄市。其間,國民政府為了消弭駐津日軍的影響,曾於1930年把河北省政府遷入天津,1935年,在中日關係日趨緊張的情況下,河北省政府狼狽遷出,回到保定。天津恢復直轄。
但王氣微矣!
著名的一五六項目,非但一個也沒有,反而“配套”出去一大批工廠和幾乎所有的技術人員。還沒有完。\r
1958年,大躍進運動到高潮的時候,某省通過華北局,以需要天津的冶煉技術為由,向中央提出某省與天津市合併的請求。兩地合併後,矛盾不斷,天津的工廠院校紛紛被迫支援到某省各地,總計整體遷廠四十餘家,其中紡織企業被搬走大半。高等院校被支援出十餘所。
1966年,原省城的造反派聲言砸爛省委省政府,中央為保護天津這個經濟中心,嚴令某省政府撤出天津。至1967年,省政府緊急撤出,某省天津市兩家損失巨大。最可氣的是,大批工廠院校撤退的時候,聲稱遭到造反派埋伏,怕踩地雷,結果物資被棄,被老鄉賣了廢品,人員自行解決交通,類於逃難。最後輾轉到了石門休門。
兩地合併前,天津市的工業產值大約是某省的四五倍,再分家後,兩地的工業產值就基本持平了,其中天津下降了大約百分之三十。最要命的是,城市管理水平極度下降,工農幹部甚至充斥到了大學高層。這個時期,天津元氣大傷,不亞於經歷過一次長期戰爭,直接影響了以後的發展。時至今日,仍不時有人叫喊津某合併,省府回津。甚至認為自古以來,京津是某省的兒子,是拋棄某省自富的不孝子,是某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吃大戶的心態未曾稍減。\r
天津已經摺騰夠嗆了,求求各位,讓我們躲在角落裡緩緩勁吧,我們老根都讓人挖了,還被別有用心的人腆著臉來指責天津不會形象營銷,被歷史盲嘲笑,被一群智障喊著撤銷直轄。天津厚道,不會像地主一樣找上你家門,逼你把吃了我的吐出來,搶了我的還回來。\r
電視機、電冰箱、夏利汽車……不斷被惡意劃轉惡意“收購”,然後“破產”轉移……
天津現在很尷尬,運作不好,就“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雞一嘴鴨一嘴都來嘲笑;運作好了,就被隔壁惦著你的人強行認親,要麼就是高大上的“為全局犧牲”。\r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破船還有三斤釘。天津挺住了!鷹也有飛得比雞低的時候,但是,雞永遠長不出鷹的翅膀!\r
這裡是天河的渡口!襲三朝,匯九河,聚紫氣,自京師東南,仍其不衰!\r
大猜想家旁皇
天津挺有意思,作為天津人挺搓火,不管誰,只要發表一些有關城市發展的看法,都要黑上天津兩句,不黑彷彿沒有說服力,黑的理直氣壯,振振有詞,張口即來,連百度一下都省了,可惱哇,可惱!各種原因也不難理解,天津的媒體變成了沒體,天津又無視媒體,這樣天津自然就不被媒體有所題了!不媒體天津衰落了?肯定是沒有,也不會!更不會被所謂新一線淹沒,天津還在那裡,他依舊先進並會持續下去,能夠與天津比肩的城市不會多,現在的天津已經著眼於未來,厚積薄發。也許您會說,那是天津一廂情願的想法,花點時間百度一下,天津的城市佈局與產業佈局你就會清楚,再看看國際都會區的分佈你也會了解的明白。中國政府發展西部,消除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這是國策,但是東部沿海依舊是國家發展領頭羊,天津更是不可或缺的先鋒城市。特別是一些中西部城市近幾年經濟發展比較快,就忘乎所以的超北京趕上海,廣州,深圳也不在話下,這樣的無知何等可笑,何等無知。說的有點多,就這樣吧!
老馬識途TJ
說嘛呢,說嘛呢,咱天津不擅長城市營銷,忒鬧心,咱天津衛天津人嘛也不爭,踏踏實實,聽段相聲,擰個麻花,吃頓狗不理,倍舒坦倍兒爽。
港真,我一閩南人港天津話,忒讓人噁心;不過,記憶中的天津確實很低調,早期的天津衛已揚名海內外,後又是三大直轄市,上比肩北京,下齊名上海,為什麼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天津反而慢慢的淡出人們的視線了呢,只有提到文章開頭的相聲、麻花、狗不理,一直在刷著天津的存在感。這跟天津人的性格和這座城市後文化有很大的關係,都說天津人愛貪嘴,整天樂樂呵呵的,隨和、隨心、隨性;沒有老北京皇城根的優越感,京腔京韻的海闊天空沒著沒落侃大山;也沒有上海大都市十里洋場的繁華落盡,又一輪燈火輝煌佔盡天時地利。
其實,天津的低調掩蓋不了奢華,內斂掩蓋不了內涵,華麗的樸實著,高貴的平庸著,像天津港的潮起潮落,風雲無常,依然燈火闌珊,春暖花開;像天津之眼,不慢不急,緩緩向前,縱然斗轉星移,扭轉乾坤。
優嶽7
在天津住過將近一年多,感覺就像個大縣城!就五大道那一塊還可以,離開這一塊地方,那就是到處土黃色,灰塵塵的。人也顯得土氣。
bobo上海老靜安
打新中國成立後,最可惜的就是天津!
網紅張
天津是中國近代最早接愛西方文明的城市,所以在接受西方外來文化方面南有上海北有天津,我不想把天津和任何城市相比,因為見仁見智,我只想談談我的個人感受。天津是一箇中西合璧的洋氣的現代化城市,天津在近代是英、法、俄、美、德、日、意、奧、比九國租界,留下了2000多樓歐式洋樓,歷史上就有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美譽,而且無論是著名的天津解放北路(過解放橋一直走)、意大利風情區(意式風情區)還是五大道上的多棟各式歐洲建築都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特別是在天津站附近的解放橋(解放橋新中國建立前叫法國橋又稱萬國橋),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過了解放橋一直走就是前面說到的解放北路(金融街),這裡是曾經的英法租界,進入天津解放北路,猶如進入歐洲城市,比天津五大道和意大利風情區(意式風情區)歐式風情更濃郁,這裡的各式歐式建築更是近代的產物,令人流連忘返,看近代到天津,一個臺灣旅遊團驚呼猶如來到了歐洲。建國以來中國許多影視劇都是在天津取景的,有的電視劇拍攝美國的街景都在天津取景,不禁讓天津人大笑“這不是我們天津嗎?”北京人雙週日乘高鐵(只需35分鐘)到天津遊玩,許多北京遊客的第一印象都覺得天津比北京洋氣。天津的2000多棟歐式洋樓就是中國近代的歷史見證,近代歷史上的許多名人故居都在其中。還有海河上的若干大橋也是千姿百態值得觀賞。我相信天津憑著自身的特有魅力,一定會再次騰飛。
關海608
贊同大家的觀點,天津人從來都是低調的。不張揚,不吹牛,不黑人。還有了不起的教育,在全國領先,天津大學是我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創造了中國大學教育的五個第一。全美式教育,本科畢業可直錄哈弗,耶魯等北美一流名校,可看看歷史,,,天津是老直轄市,就是現在,按人均產值,特別是財政收入,城市綜合建設,也是一流的。
日升3870
不許不能不必要。
其實天津的宣傳無處不在,只不過不是直眉瞪眼的喊,我美,我俊,我漂亮。
全國什麼事情沒有天津的事情?
一帶一路,郵輪,航空,航天,石油,水果,海產品,鐵路,工具,海運,各種工業,汽車。
天津是大樹,任由發展,所有人全死,必須抑制。必須大材小用,大菜不吃。
這個過程中,當然要反向宣傳天津,試問,全國各地城市,哪個城市始終是負面宣傳?只有一個城市,天津。
為什麼?大菜不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