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只要不殺錯一個好人,就是問心無愧

郭靖:只要不殺錯一個好人,就是問心無愧

郭靖出得江湖,一年之中,慘遭大變。五位授業恩師命喪桃花島,成吉思汗意欲南下侵宋,母親李萍在郭靖面前斷然自盡,以明其志。郭靖縱馬南歸,一路上又是兵荒馬亂,屍骨遍野,令人觸目驚心。郭靖茫茫漫遊,不知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一時間諸般事端紛至沓來,如同哈姆雷特得知叔父殺兄娶嫂的真相後,陷入不得解脫的質問之中:

To be or not to be ? That’s a question。

郭靖不得不停下來,像兔子一樣暫時退出與烏龜的比賽,對自己進行碎片整理。

“練了武藝又有何用?連母親也不能保住。”

“我一心要做好人,但到底讓誰快樂了?”

“完顏洪烈自然是壞人,但成吉思汗呢?”

“穆念慈姐姐是好人,為什麼卻對楊康死心塌地地相愛?”

“我怎能殺別人的兒子,叫她母親傷心痛哭?但是,難道任他來殺我大宋百姓?”

“我勤勤懇懇的苦學苦練,到頭來只是害人。但不學武我又做什麼呢?我這個人活在世上,到底是為什麼?”

“活著好呢,還是早點死了?若是活著,此刻已是煩惱不盡,日後煩惱自是更多。若是死了,當初媽媽又何必生我?”

“世間到底有沒有天道天理?老天爺到底生不生眼睛?”

你說郭靖笨不笨?這些問題沒有慧根又如何想得出來。連修道數十載的的丘處機也將他開導不了。郭靖一句反問:“武功要練到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位前輩一般,固然千難萬難,但即便如此,於人於己又有什麼好處?”丘處機就呆了,只得叫他去找周伯通。

郭靖:只要不殺錯一個好人,就是問心無愧

郭靖:只要不殺錯一個好人,就是問心無愧

韓非將遊俠列為五蠹之一,就是看不慣這些江湖之人以武犯禁,任用私刑。而法制的一個目的就是要減少和消除私力救濟,並將善惡恩仇納入一個看得見的訴訟程序當中。

俠客們脫離宗法社會,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其價值觀便以“忠義”為先,孝悌為後,

與主流社會以孝為先的價值觀殊為不同,殺人活命,全在一念之間。一個不以孝為根基的江湖社會,殺起人來就沒什麼惻隱之心。李逵的母親被老虎吃了,回到山上擺起來,眾位兄弟只問殺虎的細節,說到痛快處哈哈大笑,沒有一個人有片言安慰之語。當然李逵恐怕也不需要安慰,每一回劫法場,他都像過節一樣,見人就殺,不分軍民。但是書生金聖嘆看到這裡時,卻實在是看不下去,他大筆一揮,硬生生的在後面添了幾個字:“李逵大哭”。

加上沒有源自宗教的對於善惡的絕對標準,殺與不殺,每個俠客都是全憑自由心證。黑白兩道,革命與反革命,誰殺誰不殺,一般人都是涇渭分明的。所以在一個如此崇尚暴力的環境中,郭靖能夠靈臺清明,屢遭慘變之後陷入信仰危機,已經算有大智慧之人。雖比不得後來的令狐沖,但在射鵰裡卻是一枝獨秀。相比之下,黃蓉的那點小聰明跟家國情懷人生大道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

郭靖:只要不殺錯一個好人,就是問心無愧

上了華山,丘處機被沙通天等人圍攻,情勢危急。郭靖在一旁天人交戰、內心苦痛不堪:“丘道長若被彭連虎等害死,豈非全是我的不是?但若上前相助,將彭連虎等擊下山去,又到底該是不該?”

此時的郭靖已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進入物我兩忘的狀態。他越行越遠,漸漸不聞兵刃相接之聲,獨自倚在石上,呆呆出神。

此時郭靖心中真正的問題是:誰有權力去殺人?誰授予了俠客做法官和劊子手的資格?暴力本身是一種善還是一種惡?

雙手沾滿鮮血這件事本身,也有善惡之別嗎?

革命的暴力與反革命的暴力,丘處機與彭連虎。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天啊,我該怎麼辦?

郭靖:只要不殺錯一個好人,就是問心無愧

洪七公的出現,將郭靖從信仰危機當中解放了出來。

裘千仞作惡多端,在華山被眾人圍攻時,眼見像拿撒拉的妓女一樣凶多吉少,又沒有耶穌出來發問,便哈哈大笑,然後向眾人質問道:“說到是非善惡,裘千仞孤身在此,哪一位平生沒有殺過人,沒有犯過惡的,就請上來動手!”

一燈大師長嘆一聲,首先退下。其他各人捫心自問,皆心中有愧。五十步笑百步,誰有道德上的絕對優勢和權威去向他扔石頭呢?

這時洪七公作為江湖上的道德完人,從天而降。一席話擲地有聲、大義凜然。

郭靖:只要不殺錯一個好人,就是問心無愧

“老叫化一生殺過二百三十一人,這二百三十一人個個是惡徒,若非貪官汙吏、土豪惡霸,就是大奸巨惡、負義薄倖之人,老叫化貪杯貪食,可是生平沒有殺過一個好人。裘千仞,你是第二百三十二個!”

沒有一個人有意見,連裘千仞也為之氣奪,放棄了上訴的權利。

一個殺了二百三十一人的洪七公,說他問心無愧,生平沒有錯殺一個。你信嗎?

我首先就不信。也自認做不到。“貪官汙吏”聽上去還似乎罪有應得,“土豪惡霸”就難免良莠不齊,至於“大奸巨惡”實在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負義薄倖”的指責就更在一念之間了。王語嫣的姑媽專門就是殺負心人的,但凡停妻再娶、包二奶的男人,都是拖到花園去活埋了。

當一個凡人擁有對別人的生殺大權,擁有以善惡和絕對真理的名義去宣判的時候,是最危險的。江湖是一個最容易自我膨脹的地方。手執利劍就等於口含天憲,這種俠客們的救世主心態還僅僅來自於武功,並沒有更高的意識形態來為這種絕對權威加冕。因此它比君主制下的權威更加無理,世俗的君王,至少有一套“合法性”的說詞,比如孟子的

“天子受命於天”,胡克的“神授君權”。所以中國這麼大,也不斷有人將之一統。江湖的統一卻始終是個幻想。

郭靖:只要不殺錯一個好人,就是問心無愧

“統治人類的權力是一種可怕的權力”,這是羅伯斯庇爾在大革命初期說的。這位羅先生因此大聲呼籲取消統治者殺人的權力,強烈要求將死刑從法國的法律中刪去。他說:當一切人的力量用於對付一個人的時候,死刑是極端不公正的。

相信這些話是出自大革命暴君羅伯斯庇爾之口嗎?那時的羅伯斯庇爾,多麼像正義凜然的洪七公啊。但在隨之而來的腥風血雨中,羅先生狂熱地高叫著:殺死路易十六!殺死王后!雅各賓取得政權後,羅成為法國事實上的最高領袖,無論他有著如何令人稱道的個人品質和崇高目標,一個洪七公輕易就變成了殺人如麻的東方不敗。

但郭靖完全被這一番話折服了。心中豁然開朗,想到:“原來只要不殺錯一個好人,就是問心無愧。瞧師父指斥裘千仞時,何等神氣凜凜。只要我將武功用於仗義為善,又何須將武功拋棄忘卻。”

郭靖:只要不殺錯一個好人,就是問心無愧

洪七公成為了郭靖在信仰危機中抓住的救命稻草。郭靖的慧根也就到此為止。他完全忽視了當裘千仞悔過跳崖時一燈大師的言行,也使自己提出的問題轉移了方向。

洪七公以自己的道德感召力和對於善惡衡量的絕對自信,掩蓋了郭靖內心真正的疑問:殺人的權力從何而來?善惡的界限到底在哪裡?“完顏洪烈自然是壞人,但成吉思汗是不是壞人呢”的問題,其實並沒有得到解決。成吉思汗又該不該殺呢?誰有這個權力來評判,按自己的天地良心來鋤掉花園裡的雜花和毒草?

如果說郭靖和洪七公代表了一種理想主義的江湖力量。金庸後來的作品就慢慢傾向懷疑論,最後抵達《鹿鼎記》的虛無主義,武俠也就再寫不下去了。

郭靖重獲信仰,漸漸樹立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終極目標,構成這個終極目標的兩個主要信念——民族大義正邪之分,在以後的兩個大俠身上,對單純信條的絕對自信被複雜的現實徹底擊碎。

這兩個大俠就是契丹人蕭峰和笑傲江湖的令狐沖

郭靖:只要不殺錯一個好人,就是問心無愧

在喬峰身上,民族大義成為了一種原罪。漢人有好壞,契丹人也有好壞。在郭靖眼裡,完顏洪烈是壞人這一點是絕對無疑的,成吉思汗是不是壞人有點疑問。但在喬峰眼裡,耶律洪基和完顏阿骨打會是壞人嗎?說實在話,完顏洪烈就比成吉思汗、耶律洪基和完顏阿骨打壞嗎?在郭靖看來沒有問題的事,在喬峰看來就大有問題了。

喬峰解脫不了這種矛盾,在相對的價值衝突之間唯有一死。

令狐沖的慧根是最高的。黑白正邪沒有絕對的標準,之所以說令狐沖是真正的隱士,是唯一真正笑傲江湖的人,就在於他完全解構了屬於郭靖的終極目標。他最終跳出了所有殺戮的理由。他對於世俗價值的懷疑也是最深的,他從心裡反感作為法官和所謂正義維護者和上帝選民的角色。郭靖在靈臺清明的一瞬提出的問題,直到令狐沖的出現,才得到一個答案。

郭靖:只要不殺錯一個好人,就是問心無愧

令狐沖在本質上更接近哈姆雷特。不過他的解脫之路是徹底東方化的。令狐沖是一個江湖之上的個人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梅因在論及“從身份到契約”的歷史進程時,說:“起初,人們首先不是被視為一個個人而始終被視為一個特定團體的成員。”在金庸筆下,我們看到只有令狐沖,在精神上是作為一個個體,而不是作為一個團體當中的成員而出現的。為了強調這一點,金庸甚至破天荒的隻字不提他的身世。我們看到後來在古龍筆下,個體性更加得到張揚,幾乎不再有任何主角是有來歷的。令狐沖比蕭峰更本質地使江湖的烏托邦遭到摧毀,使郭靖的終極目標成為失去根基的海市蜃樓。

在一個個人主義和後金庸時代的江湖中,像洪七公這樣的人物本是不該出現在古龍筆下的。但俠客楊凡《大人物》,卻是又一個在烏托邦的路上執迷不悟的羅伯斯庇爾。田思思離開家去尋找她心目中的大人物,結果愛上了其貌不揚的大頭鬼楊凡。最後謎底揭開,這個楊凡的平凡不過是外貌,他原來才是真正的大人物,他是秘密組織“山流”的首腦。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秘密組織呢?一群熱血青年懷著正義,去暗殺江湖之上的“壞人”,他們希望這個江湖變得更美好,變成一個烏托邦。

他們把這種事叫做“鋤奸”。

郭靖:只要不殺錯一個好人,就是問心無愧

楊凡其實絕對的自命不凡。他的道德優越感和絕對的自信,使這部武俠成為我最不喜歡的、也是古龍中後期作品中最不可原諒的一本。因為他徹底背叛了一個自由主義的江湖,背叛了古龍自己的武俠精神,甚至退回到了金庸的起點之前。楊凡連郭靖都不如,連靈臺清明的一瞬也沒有。那麼多人的死從沒有讓他陷入過信仰危機,卻成為一個堅定而冷酷的原教旨恐怖主義者。

有一天,如果楊凡也振振有詞:我一生殺過二百三十一人,這二百三十一人個個是惡徒,若非貪官汙吏、土豪惡霸,就是大奸巨惡、負義薄倖之人。我生平沒有殺過一個好人,王怡,你是第二百三十二個!

列位看官,我的喪鐘將為你而鳴。

謬種流傳,可以一至於斯。洪七公啊,你又為什麼不懺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