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恆大與FF鬧翻以後,很多人都以為恆大轉戰新能源汽車的宏圖大計落了空。可誰知恆大終究是恆大,沒有了賈躍亭和他的FF,照樣能夠通過收購NEVS、設立充電樁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異軍突起。
只是造車與造房子隔行如隔山,恆大的造車之路會像其房地產事業那樣如魚得水嗎?NEVS又會是下一個FF,讓恆大的造車夢被迫中斷嗎?

恆大另尋造車新“良配”,與瑞典電動汽車公司擦出火花
恆大健康發佈公告稱,以9.3億美元(62.97億人民幣)收購NEVS51%的股權,雙方已於1月15日簽訂協議,同時完成收購事項交割。
有了賈躍亭3個月花光恆大8億美金的經驗在先,衛士藍高端獵頭注意到恆大此次收購併非一次性支付9.3以美元,而是分兩期交付。1月15日恆大便已完成4.3億美元的支付,餘額則計劃將在1月31日支付。雖然看似前後只有半個月的緩衝期,但商場變化瞬息萬變,不到最後誰也不知道是否會再生異變。
再看NEVS,這家成立於2012年,總部位於瑞典的全球性電動汽車公司,看上去與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FF)一樣年輕。但是NEVS在成立之初,便收購了薩博汽車,完全可以說是薩博汽車的新馬甲和傳承者。

薩博汽車自上世紀60年代便開始研發電動汽車,1970年便投放了第一批純電動汽車到市場上,在純電動和增程式汽車領域已形成清晰的技術路線圖。而NEVS通過收購,掌握了薩博汽車的核心資產、技術和知識產權,還包括薩博的數據庫資料好而技術研發團隊。這一點很好的體現在了NEVS的技術實力上,比如其擁有的自主研發的電池冷卻系統、車輛安全系統及車載空氣淨化系統等專利,並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Phoenix”系列電動汽車研發平臺。
本以為NEVS是電動汽車界的王者,不料卻是“技術坑”?
擁有專利,不代表就擁有全球領先的專業技術;研發開始的早,也不代表就比後來者優秀。國內某大型車企技術總監向衛士藍高端獵頭透露,雖然NEVS比一般造車新勢力在研發上要更成熟一些,但是他們的產品和技術並不具備什麼競爭力,其量產與上市計劃更是和FF一樣飄忽不定。
所以,恆大這是又被坑了?繼賈躍亭的“錢坑”之後,又遭遇了“技術坑”?
據悉,按照NEVS此前的規劃,該公司已經研發出兩款達到量產條件的純電動汽車9-3和9-3X,而且NEVS在瑞典特羅爾海坦的生產基地已具備量產能力。單這一點,就足以秒殺FF和國內一些還在摸索階段中的造車新勢力了。
但是,NEVS本該在2017年年底登上工信部新車目錄,並於2018年6月正式量產與上市的新車,到現在也沒有確切的上市時間。就連9-3這款電動車還未上市,便已經遭受不少同行的詬病。首先是外觀和內飾上毫無創新,似乎已經跟不上如今市場的潮流;其次在電池技術上,該車型電池容量45kWh,電池能量密度122Wh/kg,而優秀電動乘用車電池能量密度在160-170Wh/kg之間;另外,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NEVS此前公開的補貼後預售價16.98萬,對消費者來說吸引力並不大。畢竟比亞迪秦EV450的價格才14.98萬起,而且電池技術明顯好於NEVS的9-3。
恆大就這樣傻傻被坑?經歷過賈躍亭的許家印,不容小覷
雖然NEVS的產品和技術看上去不盡如人意,但是恆大這一次顯然不會再重蹈之前“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悲劇,經歷過賈躍亭的許家印,早已經不是當初的許家印。
NEVS從薩博傳承來的資產和技術,使其同時擁有生產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雙資質,這對恆大來說非常重要。而且恆大此次收購了51%的股權,完全享有主導權。恆大還專門設立了“恆大智慧充電科技有限公司”,開啟充電樁生意。甚至有業內人士透露,恆大已經與廣彙集團達成合作意向,解決新車銷售渠道問題,恆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儼然已經初具規模。
就算技術暫時落後又怎樣?有生產資質,有生產線,有技術沉澱,就已經領先還需要通過代工來實現量產的造車新勢力了。衛士藍高端獵頭獨家觀點認為,一向依賴房地產賺錢的恆大,對比其他早在高科技行業摸索多年的企業,可能經驗值真的不要太低。
但是恆大作為全國性大型企業,其管理能力和執行力不容小視。新車量產和上市進展緩慢的NEVS,很可能在恆大入主以後在管理制度及方式上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變化往往帶動人才的流動,有老員工的離去,也會有新員工的到來。怎樣留住掌握核心科技的高端技術人才,以及吸納更多的行業內頂尖人才,將是恆大接下來要面對的一大難題。
很顯然,電動汽車領域的高端專業技術人才將是恆大最需要的。而恆大在廣州南沙保稅港區601畝的地皮,也只有在完成24個月內建成投產的目標才能保得住,沒有這些技術人才,一切都是空口白談。
更勁爆的是,這場上下近63億的收購生意,恆大在接觸NEVS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就敲定了。許家印如此“草率”,真的不是在下一場極大的賭局嗎?
閱讀更多 人力資本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