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作國內首部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將在即將到來的春節檔上映,你會期待嗎?

一直以來,科幻電影一直是我們國產電影的短板,以至於觀眾圈有這麼一句話:美國電影一直拍未來,中國電影一直拍過去。聽著像高中作文的雞湯論據。
不過也確實說明了很多問題,但我們要理性看待。從美國電影方面,當然也曾蜂擁狂拍歷史,從殖民時代,到淘金潮,再到西部開荒等等,這幾個時代拍膩了,也就沒素材了,歷史就那麼點兒;換做我們,往回一看,能看到夏商周秦漢晉,現在拍出來的也僅僅九牛一毛,只不過質量參差不齊。

而從科幻片上,不得不承認,相比起美國科幻,中國電影在這領域完全是呱呱墜地的階段。造成這樣的現狀,原因有很多,像科技水平、經濟水平、科技自信等等。
這次的《流浪地球》根據科幻大神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因此讓很多科幻粉看到了希望。
達叔吳孟達是《流量地球》的演員之一,熟悉原著的朋友,應該能猜到他的角色。而一向以喜劇貫穿職業生涯的達叔,能接一部這麼嚴肅的科幻電影,確實讓很多影迷意想不到。
用吳孟達的話說,他一開始也對這題材並不感興趣,因為他覺得肯定是好萊塢不要的劇本,中國買了過來。
“那個時候我不相信這是我們中國自己寫的,然後他們公司說這個戲值得拍,因為這個戲可以說是我們中國第一個真真正正拍的科幻片。”
當然,吳孟達對此還是很猶豫的:“那個時候我很懷疑的,拍一個科幻片,跟國力有關,財力有關,你沒有到這個份上的話,拍出來的東西不倫不類的。”
吳孟達的懷疑,是因為以往亞洲的科幻片水平,在他的印象裡,不管是香港還是內地,或是日本,科幻片都很難看敷衍。“但是沒想到中國內地跟我的想法不一樣,所有東西都很進步,包括經濟財力,方方面面。”
等吳孟達進了《流浪地球》的劇組,雖然對於大病尚未痊癒的他來說,拍攝很苦,心跳只有一分鐘30多,極容易缺氧暈倒。但達叔表示:“對我來說,這個演藝生涯裡面,有機會拍到我們中國自己拍的一個純科幻片,雖然有用到外來技術,但總指揮、監製都是我們中國人,我開始比較有興趣。”
希望達叔看中的這部《流浪地球》,能在春節期間,給國內觀眾一個驚喜。
最後,more君還要閒談一下自己的想法:國內科幻文藝作品的缺乏,除了以上所說的國力、經濟、科技水平外,國內對科幻文藝作品的輕視或者說偏見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諾蘭的《星際穿越》前期籌備時,邀請了多位科學家、教授做概念理論顧問。但在國內的影視環境下,不管是這樣用心的導演,還是願意接受電影邀請的科學家,都是很不容易找的。
因為在我們的傳統觀點下,科學的用途彷彿就只能是科研,用在文藝作品中,多讀少少有種“大材小用”的味道,當然,可能這也是發展中國家的正常情況,沒吃飽時,是不樂意拿食物做藝術擺盤的。
不管以前的觀念或者說科幻電影歷史怎麼樣,希望《流浪地球》能為我們國產電影,開創一個科幻元年。
閱讀更多 我都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