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期,秦国本来是一个非常弱小和贫穷的国家,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也是任人宰割,随时有可能就被灭掉,后来经过“商鞅变法”之后,一跃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随着秦惠文王和秦武王两代国君的努力,秦国当时已经是西方一霸。

在当时的中原地区,由于发生了“三家分晋”的事件,当时强大的晋国一分为三,被韩赵魏所瓜分,而魏国是战国初年第一个进行变法的国家,是当时唯一的超级大国。面对着生死存亡,各个国家都面临着不改革就灭国的尴尬境地,后来像出国进行“楚悼王变法”,秦国进行“商鞅变法”,就连韩国这样弱小的国家也进行了“申不害变法”,实力也是大大增强。
当时的赵国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赵国不仅面临着来自中原地区强国的威胁,也有北方众多少数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威胁,更严重的是,在赵国的领土之内,还有一个实力非常强大的中山国,这个中山国直接把赵国的南北给切断了,因此在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下,赵国的前景黯淡,随时都有可能被灭。

就在这样的历史大趋势下,赵国诞生了可能是赵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主——赵武灵王。在赵武灵王继位以后,深刻地认识到了赵国的弱小和任人宰割的局面,认为如果再不进行改革变法,最终的结果是自己的国家会被列强所灭。因此赵武灵王力排众议,雄心壮志地进行了赵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改革——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的推行,让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增,一举成为当时战国期间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不再是一个任人宰割弱小的国家。“胡服骑射”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对外,赵国周边很多的少数民族和游牧民资干脆归附赵国,有的少数民族向赵国进贡战马,而且光是游牧民族的领地,归到赵国有数千里。对内,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赵国一举灭掉了自己的心腹大患中山国,赵国独自灭掉了中山国不仅让自己国家南北两遍的这根鱼刺被剔除,也让赵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因此中山国虽然是国中之国,但是军事实力强大,因此独自灭掉中山国,足以可见赵国的强大。
可能是无心之举又或者是蓄意而为,赵武灵王的一个举动为日后秦始皇统一天下埋下了伏笔。那么这是一件什么事情?赵国在灭掉中山国之后,赵武灵王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竟然把在燕国当人质的秦国太子派兵护送回秦国继位,而这个人正是秦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国君秦昭襄王,秦昭襄王也正是秦始皇的曾祖父,在位长达56年,或许赵武灵王本人也没有想到,这个自己亲手立的秦国国君,日后在秦赵两国发生战争后,秦国竟然坑杀了赵国四十多万军队,使得赵国从此一蹶不振。而这次战役正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就在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推向顶峰、赵国国力如日中天的时候,赵武灵却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那就是自己不当国君了,退居二线,也就是当上了“太上皇”,把之前的长子太子赵章给废了,立了小儿子做国君。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帝王废长立幼,但是通常都是先立太子,然后再让这个太子继位,而赵武灵王直接就让自己10岁的儿子一步到位,连太子都不用做,直接做国君,这也就是后来的赵惠文王。
虽然赵武灵王的做法让人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是却有他自己的理由,首先是小儿子的生母去世的过早,赵武灵王对自己的小儿子感情太深,想在自己的壮年时候尽力去辅佐自己的小儿子;第二条,虽说赵武灵王不当国君了,但是他有自己的打算,他可没闲着。赵武灵王计划带兵从秦国的北部直接南下,直捣黄龙,杀入关中,灭掉秦国。这在战国后期,赵武灵王是唯一一个想要灭掉秦国的国君,其他的国君应对秦国的大军都还不够应付,赵国竟然想要独自一国灭掉秦国,这也足以说明赵国军事力量的强大。
再来看看赵武灵王的长子赵章,赵武灵把他封到了赵国北部的代地。赵章是一个年长且有才能的公子,本人也立过很多军功,就因为自己父亲偏爱小儿子,把自己的太子之位给废掉了,他自然不甘心,于是就密谋准备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但是长子赵章的野心被赵武灵王的一个臣子李兑给发现了,他透彻的认识到了赵武灵王废长立幼所带来的恶果。于是就去找辅佐赵惠文王的相国肥义,说明了这个情况。建议肥义告病假,把权力交给赵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他的威望很高,能够镇住赵章。但是肥义拒绝了。
眼看着劝说肥义不成,李兑就直接去找公子成,说明了赵章的野心,然后公子成就做了很多准备以防止这个事情的发生。
但是赵惠文王四年的时候,由于赵武灵王犯了一个错误,直接导致了赵国的内乱,而他本人,也在这场政变中被活活饿死。那么赵武灵王的想法是什么?这场内乱是怎么回事?
在赵惠文王四年的时候,举行了一次朝会,赵武灵王看见自己的长子赵章跪拜在小儿子的面前,自己感觉于心不忍,对待长子不公平,动了恻隐之心,就想着把赵国北边的代地封给长子,让他做代王,小儿子在赵地做赵王,把赵国一分为二,并且把这个想法也和别人说了,但是还没来得及实施,祸事就紧跟着发生了。
在这次朝会之后,父子三人就一起到沙丘宫游玩,三个人住了三个宫殿。到了晚上,赵章感觉机会来了,他派人假传命令说赵武灵王找赵惠文王谈话,赵惠文王的相国肥义感觉不对劲,就对一个将军说自己先出去,如果自己没有回来,立刻派重兵保护赵惠文王,结果肥义一出去就被杀了,这个将军立马派重兵保护赵惠文王。
而此时赵章带领着军队就和赵惠文王的军队打起来了,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的公子成和李兑率领军队赶来平定叛乱,很快赵章就被打败了,打败了的赵章无处可逃只能逃往赵武灵王的宫殿。此时的赵武灵王又犯了第二个错误,本来赵章是叛军,此时被追杀,赵武灵王竟然开门接纳,让叛乱的儿子近来躲避祸乱。公子成就把赵武灵王的宫殿给包围起来了,进去把赵章抓起来杀了。
按道理说这次的叛乱应该结束了,但是这个时候公子成和大臣李兑却感到了担忧,他两派了重兵把赵武灵王的宫殿团团包围,并且还进去抓了人,杀了人,杀的可是赵武灵王的长子,你想想派重兵把赵武灵王给包围了,将来赵武灵王出来了,那不用说就是杀头的死罪,而且还要被灭族。因此公子成和李兑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沙丘宫也给包围了,不仅如此,还向宫殿里面喊话,说谁最后一个出来,灭谁的族,里面的人听到这样的话都争先恐后的向外逃跑,唯独赵武灵王挤不出来。就这样诺达的沙丘宫里就只剩下赵武灵王一个人。
可怜的赵武灵王啊,沙丘宫里吃的喝的全都没有,赵武灵王饿的竟然开始掏鸟窝,吃幼鸟,找一切能吃的东西,但是最终还是在三个月之后,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在沙丘宫里。在确认了赵武灵王确实是已经死透了,公子成和李兑向其他国家广而告之,说赵武灵王不幸驾崩了,实际上是被活活饿死了。
就这样,一个带领着赵国走向强大的国君,六国之中唯一一个想要灭掉秦国的国君,最后竟然以这样的方式被活活饿死,实在是一个悲剧,这就是赵武灵王悲惨的结局。
赵武灵王之死对于六国和赵国来说,实在是最大的损失,却是秦国最大的幸运,本来一个冉冉升起的强敌却在赵国的内乱之中而夭折了,怎么能不让人唏嘘,假使赵武灵王没有犯这一系列的错误,还能继续和秦国掰掰手腕,鹿死谁手,尚未可知,遗憾呐!!!
閱讀更多 影視童年回憶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