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從2014年1月1日起,北京故宮博物院幾乎每週一閉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故宮即紫禁城內。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16年9月29日,故宮博物院正式新開放西部斷虹橋至慈寧宮區域。2016年12月14日,奇蹟暖暖與故宮正式開啟合作。

2018年9月19日,故宮博物院首次開設母嬰護理室,免費向觀眾開放。

故宮為中國明、清兩代的 皇宮,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故宮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公元1406年即開始營造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清遜帝愛新覺羅·溥儀被逐出宮禁。

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清王朝政府宣佈退位,這座宮殿本應 全部收歸國有,但根據當時臨時革命政府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溥儀卻被允許“暫居宮禁”,即紫禁城後部的“後寢”。當時的政府決定,將熱河行宮和盛京故宮的文物移至故宮前半部的“前朝”部分,於1914年成立了古物陳列所。

溥儀居宮內,一直與亡清殘餘勢力圖謀復辟,且以賞賜、典當、修補等名目,從宮中盜竊大量文物,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嚴重關注。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組織攝政內閣,修改對清皇室優待條件,將溥儀逐出宮禁,接管了故宮,同時成立“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負責清理清皇室公、私財產及處理一切善後事宜。


1925年9月29日,“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制訂並通過了《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大綱》,設臨時董事會“協議全院重要事物”,由董事嚴修、盧永祥、蔡元培、熊希齡、張學良、張璧、莊蘊寬、鹿鍾麟、許世英、梁士詒、薛篤弼、黃郛、範源濂、胡若愚、吳敬恆、李祖紳、李仲三、汪大燮、王正廷、于右任、李煜瀛等21人組成。又設臨時理事會“執行全院事物”,有理事9人。下建古物館、圖書館。李煜瀛為臨時董事兼理事長,易培基任古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