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風漫談
59式坦克,國內生產最早,一萬輛的產量,規模也最大,是34噸的中型坦克;現在,15式35噸新坦克,卻稱為輕型坦克,確實時代不同了。

卵形炮塔上裝備一門100毫米線膛炮的59式坦克,最大時速50公里,有4個乘員,另有1挺12.7毫米重機槍和2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具有較強的火力,以及一定的裝甲防護能力。
由於59式坦克源自前蘇聯T-54A坦克,屬於50年代初的裝備,因此技術顯得落後了,軍工對其不斷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安裝了新穎的火控系統、紅外夜視儀、主炮垂直穩定儀、加裝炮口抽菸器等。
還引進了英國先進的105毫米線膛炮,研發了120毫米滑膛坦克炮,並開發了射程5公里左右的炮射導彈,使得老舊的59式坦克,經改型後具備了和國外第三代先進坦克相抗衡的實力。
目前,59式坦克最型改型就是無人駕駛坦克,已在央視新聞聯播裡播出,引發全球軍界的高度關注,為老舊坦克找到了一條新的出路,避免戰時坦克乘員的大量戰損。
此外,59式坦克底盤比較厚重,五對大直徑輪也依然堪用,因此其改裝潛力還未被徹底挖掘盡,可以在59式坦克的基礎上,再改裝成步兵戰車,坦克殲擊車等。
綜上,只有想不到,沒有59式改不到,五對輪即便在當下,也被折騰得越來越現代化了,尤其近些年的戰爭表明,在殘酷的城市巷戰中,坦克和步兵的配合已不能完全消滅敵人,需要更強大的中間火力參與進來。
在戰場上,坦克支援車,開始伴隨作戰而取得戰果,其理念體現了現代戰爭的技戰術要求,裝上具備10公里防空、6公里反坦克的兩用型導彈,30毫米機關炮和7.62毫米機關槍,多枚多功能巡飛彈的坦克支援車,是59式坦克改進的重點方向。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59式坦克是我國曆史上裝備數量最多的一款中型坦克,從1963年到80年代末共生產了將近10000餘輛,其中出口數量達4000餘量,自用數量達到6000餘輛,直到現在我們依舊有近2000輛59改型坦克在服役中。
隨著我們的96型和99型坦克大批量生產裝備,現役的2000餘輛59遲早要退役,這些坦克除了部分59D可能會封存外,大部分坦克的處理問題也是個大問題,總不能像美國俄羅斯那樣直接放在露天,任其慢慢鏽蝕,這樣太不符合我們一貫艱苦樸素作風了,畢竟這些坦克並沒有完全失去作用。
為了挖掘這些坦克的潛力,我們軍工可是想盡了辦法,例如改裝一下推向國際市場,賣給第三世界國家,或者改成工程車,消防車,還可以改成重型步兵戰車,還有如今年珠海航展上的59那樣改成坦克支援車等等,這些都是儘可能挖掘59坦克的潛力,期待其能繼續發揮餘熱。由於改型眾多,所以也被成為“百變金剛”
當然未來還有很多的挖掘潛力,59式坦克可以作為一個戰術武器平臺,改裝各式武器裝備,例如可以改成反坦克導彈發射車,改成107毫米火箭炮發射車,加裝速射迫擊炮等等,總體就和山貓全地形車一樣,只要是能加的武器都能加上去,畢竟59式坦克的防護力相比其他裝甲車還是不錯的。所以說59式坦克後續值得挖掘的地方還很多。
軍備時刻
59坦克之所以被稱為“百變金剛”是因為五九坦克在中國的工程師手上將它的所有價值都挖掘出來了。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59坦克。59坦克全重34噸,時速50千米,最大行程560千米,車載武器有1門100毫米線膛炮,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和2挺7.62毫米並列機槍,配有紅外夜視儀可夜間駕駛。作為坦克,59坦克同樣有很多的改進型號和升級型號。比如:59式(雙穩)中型坦克、59-1式中型坦克(WZl20A)、59-2式中型坦克(BWl20B)、59-2式指揮坦克(BWl20B)、59式掃雷坦克、59改中型坦克(B59G)、59-2A式中型坦克、59式改進型中型坦克(BWl20K)、59式改進型中型坦克(BKl940)、ZTZ59D1式中型坦克(WZ120C)。
59坦克之所以被中國的乃至全世界的軍迷熟知,主要就是因為它大名鼎鼎的五對負重輪。同時,由於五九坦克當年的過度生產,產量超過了10000輛,這麼多的坦克放到現在維護費用高不說,也早已不適應現在的戰爭需要。但是它的底盤卻被中國軍工的工程師將價值發揮到了最大。
現在已知的59坦克底盤改進型涉及到了中國陸軍的各個方面。比如64式搶救車、64式重型履帶式牽引車、73搶救車。
到了現在,更加先進的改裝也新鮮出爐,比如QN506的火力支援車、PGZ-07式雙35mm自動高炮, 84式坦克搶修車等。
星軍事
我國59式坦克的“百變金剛”的稱號,源自於59式坦克的多系列型號,從我國國產第一輛59式坦克的那一天起,至今已經歷將近60個年頭,59式坦克家族一共衍生了十多款型號,真可謂是枝繁葉茂,樹大根深,這在世界武器名單大家族中也是很少見的。
由於歷史原因,59式坦克集齊了前蘇聯、西方國家和本國所有先進科技於一身,是一款性能非常優異的中型坦克,它伴隨著科技的進步而不斷升級,為我國的國防事業肩任了將近一個甲子年的職責,如今也已到遲暮之年,就快要逐漸淡出歷史舞臺了。
拖拉機性能再好,也難免被大卡車取代。59式坦克作為一款50年代末服役的主戰坦克,也難免會面臨到如此窘境,不管從性能還是裝備來看,59式坦克的製作工藝都已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狀態,但終究不可能一直跟上戰場的需要。經過60年的洗禮,相信它定會在今後的民用市場上更好的發揮它的餘熱。最後,讓我們再為這群昔日的老戰友--敬禮!
老兵帶我學軍武
開心71972637
即然百變,改進、提升空間不可估量!
西楚飛鷹
整體落後了,沒必要投入
雲龍湖釣翁
肯定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的,所以它才能叫百變金剛,或者說它有很多種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