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子qing
攝影時,什麼情況下用大光圈什麼情況用小光圈?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說說什麼水光圈。光圈其實是位於鏡頭中的一個機械裝置,它像人的瞳孔一樣,通過收縮放大通光孔的大小,起到調節進入相機的光線多少的作用。
平時所說的光圈,其實是光圈值。也就是鏡頭的通光能力,我們常見的值有2.8,4,8等等,通常會標註成F2.8,F4,F8。
光圈值越小,光圈開放的越大(簡稱光圈大)。所以,F2.8比F4的光圈大,F4的光圈比F8的光圈大。
就風光攝影來說,多用F8-F11左右的光圈,小光圈,大景深。同時,還可以保證優良的畫質。
比如下面的這些畫面,都用小光圈拍攝,清晰的範圍也都很大。
什麼使用大光圈呢?
首先說,星空攝影,無論是星空還是極光,都用大光圈。保證進光量,減少曝光時間,得到一個一個好的畫質。如下這幾張圖片,都是大光圈,甚至是用來F1.4這樣的大光圈。
拍人物或者主體特寫的時候,我們也可以使用大光圈。用長焦、大光圈把主題從背景中剝離出來,起到淨化背景,突出主題的作用:
最後,做一個小節:光圈其實很簡單,有幾句口訣可以幫助理解和使用:
光圈越大,光圈值越小;
光圈越大,照片得到的光線越多(照片越亮);
光圈越大,背景虛化程度越明顯(景深越小)。
網際飛俠
有三種情況下使用大光圈、三種情況下使用小光圈
一、使用大光圈的情況
1、過濾雜亂,突出主體
比如在拍攝旅行照片時,在街拍時,很多雜亂是我們無法避免的。如果你有一大幫人清場的話……(請大佬忽略這句話)如下圖:這時候我們使用大光圈,可以將背景虛化模糊,人物清晰,自然而然的將我們的目光引向模特。
由於夜晚光線不足,在沒有三腳架無法使用慢門得到足夠長的曝光時,就可以使用大光圈來輔助獲得足夠的曝光量。大光圈可以獲得更多的進光量,可以輔助相機在低ISO和安全快門得到一些 額外的進光量。
3、 菱形光芒
大光圈還可以得到如下圖中的效果。形成很多菱形光芒,氣氛感十足。
二、 使用小光圈的情況
1、 小光圈風景拍攝
風光拍攝強調層次感,以及畫面清晰。由於小光圈可以得到清晰的背景,所以特別適合風光類、以及拍攝團體照、變現大場景的情況。
之前我們談到了大光圈可以增加進光亮,反之,小光圈則可以減少進光量。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即使我們將快門和ISO設置最低,但畫面仍然過爆。以及在使用慢門拍流水、瀑布等情況下,使用小光圈,可以降低一部份進光量,避免畫面過爆。3、星芒效果
大光圈可以得到光斑效果,小光圈則可以得到星芒效果,也是非常漂亮的。但會降低進光量,拍照這樣的夜景就需要三角架+快門線了,還可以得到流光慢門的車流,非常值得一試。
總結:
大光圈的原理是獲得更多的進光量,使畫面更亮,背景虛化效果越明顯。常適用於人像、突出主體清除雜亂等類型。
小光圈反之,畫面越暗,背景越清晰。常用於風光拍攝,以及刻意需要清晰度的題材。
攝影的秘密
我個人平時在拍攝的時候,最常用的就是AV檔,就是光圈優先。
在光圈優先的情況下,我可以根據拍攝主題的需要來設置光圈大小(f2.8~f22等等),然後相機再根據測光自動計算出快門速度。
首先還是介紹一下光圈對於拍攝的影響吧:
光圈越小(f的數值越大),進光量越少,景深越深。
光圈越大(f的數值越小),進光量越多,景深越淺。
所以,我們在拍攝的時候就可以運用上面兩句話來選擇該用大光圈或者是小光圈。
大光圈
1. 根據前面所說的,在拍攝的時候,想要一個淺景深的效果,比如拍攝花卉,人像,動物,微距等等,想讓背景虛化,那麼就使用大光圈。
並且大光圈下拍攝,背景的光線還會呈現出光斑的效果。
2. 大光圈進光量多,那麼在一些環境光線比較暗的時候,相機計算出的快門速度比較慢,手持拍攝容易使畫面模糊,那麼就可以使用大光圈來保證進光量,加快快門速度。
小光圈
1. 小光圈多用於風景,景物等的拍攝,因為小光圈拍攝的照片景深深,能夠更多的展現景物前後的細節,所以為了在拍攝中使景物前後景都清晰,那麼就可以使用小光圈拍攝:
就如上圖中,前面說過小光圈進光量少,那麼我們在拍攝慢門照片的時候,如果光圈過大了,進光量變多,那麼會導致畫面過曝。所以在光線比較明亮的時候拍攝慢門要使用小光圈。
2. 星光等效果。利用小光圈,可以把路燈等燈光拍攝出星光等的效果,在夜景的拍攝中,星光燈的效果非常好看:
以上就是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光圈和小光圈的使用心得。
只要掌握了大光圈和小光圈的拍攝效果,那麼在使用的時候就能夠得心應手。
玩圖
在攝影中,大光圈和小光圈的合理使用能為照片增色許多。大家都知道,光圈原本是控制相機進光量的機構,通常大光圈適應暗的景物,小光圈則對應亮的景物。但是,除了這點基本功能外,大小光圈的使用還可以創作出獨具視覺魅力的新穎畫面效果,這就屬於攝影語言的應用了。
1.適應暗環境。在拍攝夜晚或室內的時候,由於環境光較弱,我們都會習慣於使用大光圈來獲得足夠的曝光量,這屬於最基本的功能。(圖為:使用大光圈和1/500秒以上的快門速度拍攝的運動畫面)
在拍攝中,我們經常需要獲得小景深效果(就是背景虛化效果)。通常在室外拍攝人像或者需要把雜亂無章的背景進行簡潔處理來突出主體時,會使用的大光圈。(圖為:使用大光圈F2.8拍攝的背景虛化的畫面,雜亂的背景變得非常簡潔,很好的突出了主體)
3.利用高速快門來凝固瞬間。如果想把高速運動的物體“凍結”在畫面中,就需要提高快門速度,只有選擇大光圈才能獲得高速快門,但是景深會變小。當然也可以提高感光度ISO來提高快門速度,這樣用較小光圈就可以凝固瞬間,還可以保持景深較大,但是過高的感光度會降低畫面質量,噪點會增大。利弊關係,大家自己選擇。(圖為:使用大光圈F1.4獲得的畫面效果,大光圈的使用即適應室內弱光,又虛化了背景)
圖為:這是一張極具動感的照片,但是這張照片並不是用高速快門凝固下的畫面,而恰恰相反,快門速度大約就在1/60秒——1/250秒左右。作者使用較慢快門速度,用相機跟隨賽手同步運動,在運動中按動快門來獲得這種“追隨拍攝”的效果。自行車與相機之間屬於相對靜止狀態,因此主體是實的,背景是虛的。
1.由於光照太強而使用小光圈。這個非常好理解,景物很亮當然允許使用小光圈,同時還可以獲得大景深,甚至能夠達到前景和背景全清楚的畫面效果。(圖為:使用廣角鏡頭,再結合最小的光圈,拍攝的全景深畫面)
2.使用小光圈獲得大景深。即便是很弱的光照,只要有三腳架就可以使用小光圈來獲得全景深的清晰效果。在拍攝風光和建築時,經常需要從最近處到無限遠處都清晰的畫面,小光圈結合廣角鏡頭就能實現這種效果。(圖為:使用最小光圈拍攝的大景深畫面)
3.獲得慢門攝影效果。所謂慢門攝影就是利用小光圈獲得較慢的快門速度,拍出一些生活中沒有的奇異畫面。經常會出現在拍攝流水和浮雲時,能把水和雲扯動的像霧和紗一樣。根據流水和雲彩運動的速度來選擇快門速度,通常會使用最小光圈來獲得幾秒鐘到幾十分鐘不等的快門速度。(圖為:使用F22光圈拍攝的大景深畫面)
圖為:使用F22光圈和1分鐘的曝光拍攝的海景畫面。
圖為:使用F22光圈和1秒鐘拍攝的瀑布照片。
圖為:使用F16和曝光兩小時左右拍攝的星軌圖片。
圖為:使用F16光圈和30秒的快門速度拍攝的焰火畫面。攝影:劉晗峰。
攝影講習所
光圈影響最大的就是景深和進光量。
所以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先想清楚我們要的照片效果是什麼。
1、大光圈=虛化(應用場景:追求前景、背景的虛化效果,包括光斑。)
2、小光圈=清晰(應用場景:追求前後清晰的大場景)
普遍認為中等大小的光圈成像質量是最好的,光圈越小畫面前後也就越室,光圈減小以為著需要靠調高快門和iso來保證畫面的曝光成長,所以用M檔的話這個搭配需要多加練習。
在小光圈的情況下光源會呈現有趣的星芒狀
3、當你追求的不是虛實,而是類似高速快門或者慢快門的效果時,大家應該都知道能用盡量小的ISO就儘量用,所以這時光圈就承擔著控制進光量的角色。太暗了就調大光圈,亮了就減小光圈。
歡迎補充~
刀見江湖
攝影時,什麼情況下用大光圈什麼情況用小光圈?
攝影什麼情況下用大光圈什麼情況用小光圈,這個用大光圈還是小光圈看你的拍攝目的和需要而定。
首先要明白的是大光圈和小光圈能達到什麼樣的拍攝效果,為了好理解,我假設你相機處於A檔,光圈優先檔。
光圈與快門速度的關係
光圈越大,快門速度越快,光圈越小,快門越慢。
如果你手持拍攝你可以用大光圈,得到比較快的快門速度,不至於拍虛。如果有腳架,可以縮小光圈,得到比較慢的快門速度,可以拍出拖尾虛化效果。
光圈與景深的關係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虛化越明顯。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清晰範圍越大,虛化越不明顯。
所以一般拍人像會用大光圈,得到漂亮的虛化背景。拍風光一般用小光圈,得到完全清晰的照片。
明白了以上幾點,什麼情況用大光圈,什麼情況用小光圈,一目瞭然!
頭條號:紫楓攝影后期教學,專注於攝影及後期教學二十年,用簡單明瞭的方式講透原理,突出可操作性,歡迎關注,查看大量系統化、系列化的教程!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光圈是重要的攝影控制參數,光圈的選擇和使用也是很多影友非常關注的問題:
一、光圈和光圈值的基本概念
嚴謹來說,光圈是鏡頭上用於控制通光量的機械裝置:
拆解下來的樣子通常是這個樣子的:
而光圈值(F值)是衡量鏡頭單位時間通光能力的參數:
光圈F值=鏡頭焦距/鏡頭光圈直徑(通光口直徑)
從計算公式可知,在焦距一定的前提下,光圈大小(通光口直徑)與光圈F值成反比,這就是為什麼大光圈對應小光圈值;小光圈對應大光圈值,這點初學者要特別注意,切勿顛倒。完整的光圈F值級數如下:
F1.0,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F32,F44,F64
對於一支確定的鏡頭,上一級F值對應的通光量恰好是下一級的兩倍,比如F2.8是F4的兩倍:
二、大光圈的應用場景和適用題材
1、淺景深——突出主體,增加畫面層次
【常見適用題材】:人像、小品、(部分)靜物
2、高快門——凝結高速瞬間
【常見適用題材】:體育攝影、動物攝影
三、小光圈的應用場景和適用題材
1、大景深——遠景近景都清晰
【常見適用題材】:風光、建築
2、慢快門——保留運動軌跡,表現畫面動感
【常見適用題材】:慢門風光、光軌攝影、光輝蛇影
3、特殊效果:星芒
由於傳統光圈控制裝置是由多片葉片組成,形成的通光孔其實是一個多邊形,所以在小光圈下會形成星芒效果:
此外,在午時強光條件下拍攝,如果理論曝光速度高於相機快門上限,又沒有減光鏡,縮小光圈還有防止過度曝光的作用:
愛攝影、愛生活,歡迎關注“小k印像”,瞭解更多攝影常識和技巧,共同學習進步!
小k印像
光圈,是相機最為重要的一個部件,它決定著進光量的多少。通過控制光圈,可以控制景深。在相機中,一般用f值來表示光圈值。光圈值f=焦距/光圈口徑。f值越小,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大,景深越小。
在攝影時,什麼情況下用大光圈,什麼情況下用小光圈呢?筆者根據自己的攝影經驗,來談一點體會。
1.用小光圈的情景。
如果拍攝的場景較大,如拍攝風光照片、合影、會議全景、星芒效果等照片時,要求照片前後都清晰,則必須要用小光圈。小光圈結合廣角鏡頭,會讓拍攝的場景大,並能清晰。
2.用大光圈的情景。大光圈的最重要的效果,就是能產生虛化的照片效果。在拍攝時,在確保主體清晰的前提下,我們可以隨意讓前景、後景產生虛化效果,使主體更加突出。一般是應用在人像、微距、光斑以及一些特寫鏡頭中。當然,相機都有最佳成像光圈值,這個值一般比最大光圈值低2-3檔。如果在使用大光圈進行拍攝時,會損失照片的質量,這是要注意的。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不對之處,請各位朋友指正。
景中景
首先你要了解什麼是大光圈還是小光圈,就例如2.8光圈的大部分鏡頭吧,F2.8-22/32,F的數值越大代表光圈越小,反之,光圈越大。
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景深越小,背景虛化越明顯。
光圈越小,進光量越少,景深越大,背景虛化越弱。
一張圖解釋。
弄清什麼是光圈之後,你也應該知道大概怎麼用了,用到背景虛化的也就無疑是突出主體的拍攝,要想更好的突出主體,那麼就需要大光圈去做到更好的背景虛化。
例如拍攝單體花花草草,人像,動物等,建議用大光圈拍攝,當然了,小便在這裡沒有說必須用,根據自己喜好,和拍攝要求在去定光圈數值。
然後就是小光圈,小光圈做到的是讓幾乎所有焦點都是實的,畫面很少有虛化的感覺,這就是小光圈,特別適合風景,建築等拍攝物體。
而且小光圈會使進光量變小,所以快門時間會變慢,適合拍出慢門效果。
以上就是小編個人觀點,如有更多更好建議,請下方留言。
關注清城攝影,大家一起討論學習攝影知識。
清城微視
首先,要了解光圈這個設置的作用有哪些。
第一個是控制曝光量,也就是光圈大的時候,進光多;光圈小,進光少。
第二個是控制景深,大光圈,景深小、小光圈景深大。
知道了光圈的作用,也就能大致明白如何運用光圈,知道什麼情況下,設置什麼樣的光圈了。
比如,光線暗的環境下,把光圈放大;反之,光線強,要適當縮小光圈。
在拍攝花卉、人像的時候,想獲得淺景深的效果,放大光圈;拍風景,需要前後大範圍清晰,則要收小光圈。
當然獲得準確曝光,除了光圈這個變量以外,還包括快門速度和感光度來與之配合。所以為了配合拍出其他的藝術效果,比如體育攝影、慢門等,光圈也會被動來調整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