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長史
張宗禹是捻軍首領,大漢盟主張樂行的遠房族侄,出身大戶人家,家有良田千畝,其父張富新治家甚嚴,盼望張宗禹讀書出仕,走科舉正途,但張中禹雖愛讀書,卻不屑於科舉,反與當地流行的捻眾來往頻繁,後來投奔族叔張樂行的捻軍,自此踏上征途。捻軍是起源於淮北的起義軍,歷時十八年,轉戰十省市,沉重的打擊了清政府的統治。


歷史茶坊
同治五年九月,捻軍在河南許州(今許昌)正式分軍,遵王賴文光、魯王任化邦等走東北、是為東捻軍;梁王張宗禹、幼沃王張禹爵西走入陝,是為西捻軍。
張宗禹率西捻軍5 萬餘人向西北進發入陝,經華州、渭南、逼近西安,十二月,在西安東之灞橋十字坡,殲滅陝西巡撫劉蓉部湘軍30 營,殺湘軍提督、漢中鎮總兵蕭德揚和記名提督楊得勝、蕭集山、蕭長青等,北乘勝圍攻西安。清廷急命左宗棠督辦陝甘軍務,湘、淮軍劉松山、李祥和、張錫榮等奉命馳援,西捻軍攻西安不下。
同治六年二月,西捻軍沿渭水南岸西進,抵達渭北,入陝西回民起義軍活動區,與回民起義軍配合抗清作戰,打得左宗棠難以招架。他們轉戰陝北,連佔安塞、遷川、綏德等州縣。十一月,張宗禹接到東捻軍的告急文書,立即率領大軍星夜馳援。
張宗禹計劃引兵直搗京畿,迫清軍回防,以解東捻軍之圍。他率領西捻軍踏過陝西冰封黃河,避開山西清軍的正面防禦,經晉南的曲沃、垣曲等縣,繞過王屋山,進入豫北地區,再經濟源、懷慶、新鄉進入冀南,隨即向北猛進,甩掉尾追之各路清兵,再由束鹿渡過滹沱河。
同治七年正月,張宗禹率部北至定州,四月轉入南皮,直撲天津,北京震動。清帝(穆宗載淳)下詔戒嚴,諭:"湘、楚、魯、豫、直、皖、吉里之兵星夜入衛",清軍從四面八方集京郊,西捻軍幾乎把全部清軍吸引到自己周圍。此時,張宗禹才獲知東捻軍已敗滅,只得迅速避開圍攻,急轉南下山東,進入直魯邊區,又陷入了清軍的運河、黃河和大海的河防長牆工事的包圍圈,屢欲搶渡運河不成。
五月,西捻軍在直東戰場遭到清軍多次襲擊,連戰皆敗,將士傷亡慘重。六月,豫軍張曜、宋慶等會合諸路清軍,環攻西捻軍于山東商河、濟陽,西捻軍之主力傷亡殆盡,張宗禹負傷率殘部敗走。由於清軍的堅壁清野,西捻軍糧食補給十分困難,加上連日陰雨,黃、運河水陡漲,捻軍馬隊行動困難,清軍水師炮船蝟集。
二十八日(8 月16 日),西捻軍殘部在山東茌平南鎮最後一戰,張宗禹弟張宗道、張宗先、子張葵兒,侄張振江及程大老坎等捻軍將領又壯烈犧牲。張宗禹僅率10 餘騎衝出重圍,至徒駭河鳧水浮海,在黃驊縣孔莊(今為南大港國營農場三分場所在地)隱居,20餘年後病死。最後隱居了,其實並沒有出家。
歷目史鑑君
張宗禹,安徽人,捻軍總旗主張樂行的族侄,清軍稱之為張總愚,為人深沉多謀,外號小閻王。
捻軍接受太平天國封號之後,張宗禹被封為梁王,殺掉僧格林沁,震動清廷上下。
1866年,捻軍分成東西兩支,張宗禹率領西捻軍去陝西聯絡回民軍,後來為了援助東捻軍,可惜還未趕到,東捻軍就已經失敗。
張宗禹只得轉戰直隸,河南,山東一帶,1868年張宗禹的捻軍被清軍包圍,張宗禹不知所終。
關於張宗禹最後的結局,有這麼幾種說法:
①失蹤。
按照《清史稿》的說法,張宗禹被清軍為主,率領十幾個人突圍出去之後,就失蹤了。
茌平之戰,全軍潰敗。率十餘騎突圍而出,不知所終。(《清史稿》)
②投河自盡。
按照這個說法,張宗禹被清軍逼得投河自盡,但是屍首無存。
宗禹獨以八騎竄秫中,走茌平,至徒駭河。……追兵且及,自度不能生,謂其騎曰:‘盍棄我去!天亡我,我將死!’其騎不忍,將舉炮擊之,其乃遁。顧四面皆水,無所亡,反視宗禹,惟所乘馬在。問隔岸耕者,曰:‘適一人蒙袂下馬入河死矣。’(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逆首張總愚(宗禹)已投水死,尚未搜獲屍身云云。(《捻軍史料叢刊》)
③易姓改名,過了二十年才死。
按照這個說法,張宗禹逃出了清軍包圍,來到孔家莊,做了一個老塾師,有一次喝醉酒了,說“殺呀”,臨死的時候才告訴人他是張宗禹。
清同治七年,西捻張總愚(宗禹)之亂,官書謂捻竄在茌平境之廣平鎮,被圍於徒駭、黃、運之間,大股殲滅,張總愚攜八騎至徒駭河濱投水死。然故老或謂此督師之錦詞也。張酋敗後,逃至邑治東北之孔家莊,變姓名為童子師,後二十餘年病死即葬於其莊,至今抔土尚存焉。其臨歿時告人曰:‘吾張總愚也。’先是莊人十五見其醉飲時輒持杯微呼曰‘殺呀’,因懷疑莫釋,至是始恍然。(中華民國《滄縣誌》)
④出家當和尚了。
按照這個說法,張宗禹做了和尚,有一次,有個人和他睡在一起,張宗禹問他,你知道我是誰嗎?那個人說不知道。後來這個人才想起,他就是張宗禹。原來這個人曾經為張宗禹扛過大旗。
渦陽城北十八里有吳橋集,去宗禹故里張大莊僅八里。設縣之後,王從義與人夥營糧行於吳橋。司鬥某君,舊為宗禹荷大旗者也。一日將夕,有僧人借宿,司鬥與之連床而眠。天猶未曉,僧人起喚銷曰:“汝識我否?”司鬥答以從未相見,何由識?僧曰:“汝試思之”。司鬥恍然悟為宗禹,而宗禹即踏月而去,莫知何往,此係司鬥親告作者曾祖,而曾祖轉告祖父王化裁者,信而有徵,非誕說也。初自宗禹敗沒。其祖塋每年必發現紙灰一次,眾固疑其未死。迨先曾祖之司鬥親晤宗禹之後,其祖墳前永不再見灰矣。(《張宗禹傳略》)師明禮閒聊太平天國
捻軍失敗後,他突圍出來了,以行醫看風水為生,後來生病病死,臨終前說出自己的真實姓名。
孤獨的散步者978
只有他本是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