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猫元明
263年11月,偷渡阴平的邓艾在绵竹关击败蜀汉卫将军诸葛瞻,诸葛瞻与其子诸葛尚阵亡,邓艾进兵至雒城。消息传来,刘禅肝胆俱裂,遂投降邓艾。而此时立下大功的邓艾却做出一个非常奇怪的举动——
“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那么邓艾为何要这样做呢?
一、何为京观
古代战乱不断,战场上会留下许多尸体,而筑京观就是古人处理尸体的一种方式。古人用敌方阵亡士兵的首级一层层摆放成金字塔型的形状,然后用土封实,是为京观塔。筑京观这种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两汉时期仍然流行,并一直延续到清朝。
二、邓艾为何要筑京观
“古者克敌,收其尸以为京观,所以征昏逆而章武功也”,可见威慑敌军和彰显武功是筑京观最为直接的两点原因,邓艾这样做也不例外,但还有其他原因。
1、威慑敌军。刘禅投降时,蜀汉全境并未归降。姜维率领的蜀汉主力部队仍然在剑阁关据守,安南将军霍弋手里还有一万余人,东边的罗宪还有数千人死守永安。所以邓艾为了威慑蜀汉尚未投降的残存势力和成都的老百姓,在绵竹关筑京观。
2、彰显武功。邓艾以偏师偷渡阴平,在绵竹击败诸葛瞻并最终灭亡蜀汉,立下不世奇功,此时的邓艾早已得意忘形。他私自给刘禅及归降的蜀汉官员安排了官职,并让自己的手下瓜分了蜀地,俨然土皇帝的模样。为了彰显自己的战功,所以邓艾特意在和诸葛瞻大战的绵竹关筑京观。
3、效仿司马懿。虽然筑京观这种方式古已有之,但并不常用。而邓艾之所以会选择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效仿自己的师傅——司马懿。
司马懿在消灭割据辽东的公孙渊后,将襄平城内15岁以上的男子7000余人尽数斩杀,筑成京观。此举极大威慑了辽东地区,同时让司马懿在军中树立了极大威信,想必邓艾也是有所耳闻。而这时邓艾灭亡了蜀汉,也正好有机会效仿司马懿。
三、报应太快
一个月后,邓艾因功被封为太尉,但很快就遭到钟会等人的陷害下狱。264年正月,邓艾起身前往洛阳受审,当走到绵竹关时,被卫瓘派来的追兵当场斩杀。凑巧的是,邓艾死的地方正是他修筑京观塔之地,想必他用蜀汉阵亡将士首级筑成的京观塔仍在滴血。
这报应未免有些太快。
石头说历史
这就是邓艾作死的节奏,这也是为什么说邓艾有军事能力而无政治觉悟。
邓艾是司马昭派去灭蜀的将军,他和钟会分别是两路大军的统帅,钟会和邓艾本来面和心不和,邓艾出奇兵走阴平小路,兵临成都城下,迫使诸葛瞻带着仅有的卫戍部队迎战邓艾。
讲真诸葛亮的儿子,刘禅的女婿诸葛瞻真不是邓艾的对手,诸葛瞻战死后,邓艾把魏国死去的士兵和蜀国士兵挖坑埋在一起,筑成一个大土堆,这个大土堆就叫京观。
问题是邓艾为什么筑京观呢?
说起筑京观我想起了一件事。在此之前司马懿平辽东公孙渊时,公孙渊造反兵败被杀,然后司马懿把城中凡是马鞭高的男女皆统统杀死,在城外把这些尸体筑成了京观(大土堆)。
司马懿筑京观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威慑辽东百姓,告诉他们不要造反,司马懿想以此一劳永逸。其二是表明功绩。这件事是被后人诟病的地方。
那么邓艾筑京观目的是什么呢?我觉得更多的是表明功绩。邓艾口口声声是为了让将士们安息,问题是也把蜀国将士安息了,这就说明邓艾有野心,有收买蜀国民心的想法。这就成了钟会密告司马昭的证据,「说邓艾有野心,想叼买人心据蜀自立」。
▲邓艾
从事后发展来看,邓艾声称是效仿东汉的邓禹,邓禹就是以天子刘秀的名义,封了大批的官吏。
邓艾在灭了蜀国后,不经司马昭批准,私自封了蜀国大批官吏,甚至封了“废帝”刘禅为剽骑大将军,这又成了钟会密告司马昭邓艾谋反的证据。
邓艾本来是灭蜀第一功臣,但是处处不知低调做人,尤其是越权封官许愿,这让他的领导司马昭很生气,分明是不把领导当领导看待。加上钟会的挑拨,司马昭怀疑他,提防他也就不足为怪了,最后司马昭直接把他免职,让钟会统领全军,钟会用牛车载着囚笼把他送回了魏国。
其实不能怪司马昭多疑,试想邓艾和钟会灭蜀国时,把魏国军队都掌握在手中了,二人其中谁造反都难以控制,这也是为什么让二人同时掌控军权的原因,就是让二人相互制约。钟会和邓艾死磕,这是司马昭“一石二鸟”之计
▲钟会和监军卫瓘
邓艾有功不知低调做人,让钟会嫉妒,二人相争,司马昭得利。邓艾实在不该筑京观。这正是:“作秀死得快”“显摆没好处”,邓艾咋就不吸取前车之鉴,邓禹最后就是被诬陷谋反而被杀的。邓艾的下场也是被监军卫瓘谋害了。
秉烛读春秋
邓艾斩杀诸葛瞻父子之后,为何要修建景观台?
瞻崇艾会谁芳臭,死国沉身各二头。邓艾字士裁,义阳人,自幼聪慧,饱读诗书,神谙兵法韬略,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将领、军事家、改革家。邓艾一生戎马,都在为蜀国操劳,对内也大有成就,在淮南地区实行屯田养病,修建水利,大大促进了曹魏经历和军事的发展。正史十年(243年),邓艾被任命为参征西军事,转任南安太守,不久邓艾升迁为兖州刺史。自257年起,邓艾屡次征战姜维。
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分三路大军伐蜀,邓艾的任务是率军三万,由狄道进攻沓中屯田的姜维,以牵制姜维。然而姜维声东击西,绕过邓艾,直接防御钟会,钟会十万大军在剑阁与邓艾相持不下,眼看粮尽,正要退军,邓艾想出奇谋,偷渡阴平,偷袭成都的计划,被司马昭认可后,邓艾亲率三万大军经历千难万险,在绵竹地区斩杀诸葛瞻父子,威声大震,刘禅不战而降,蜀国灭亡,而邓艾也成为灭蜀第一人。邓艾成功后,在绵竹地区筹筑景观台,万民瞻仰,邓艾为何要这么做,以下笔者做简要分析。
首先邓艾的主要目的就是突出自己的功劳,彰显丰功伟绩。邓艾一时间被胜利冲昏头脑,为了让自己扬名立万,效仿古人修筑景观台,景观台是收集了敌军的尸首,并且封土而成,就好比是中国的金字塔。东汉时期的名将皇甫崇成功镇压黄巾军,为了彰显功劳就是这样做的。邓艾这是想效仿古人,为自己歌功颂德,他正是想让世界都记住,魏蜀两国征战百年,只有邓艾能成功灭掉蜀国。
其次邓艾这样做也是邀功请赏,和钟会诸葛绪挣功。 邓艾本部人马只有三万,也是靠着偷袭才成功灭蜀。而钟会拥有十几万人马,正在和姜维在剑阁周旋,诸葛绪的中路军也在持续作战。三路大军都为灭蜀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灭蜀的功劳究竟算谁的,这一点并没有定论,没有钟会的十万大军,邓艾连偷袭的机会都没有,司马昭究竟会把这首功判给谁,邓艾心里也没有底。于是为了争取功劳,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修筑了景观台,这样民众都知道是邓艾灭掉了蜀国,历史也会这样记载,邓艾就可以流传千古,而司马昭也会把这天大的功劳给邓艾。
再次邓艾想借助景观台来提高自己在蜀汉民众中的形象。邓艾成功奇袭成都,百姓都知道蜀汉已经亡国,邓艾修筑景观台就是让百姓记住自己,为接下来在蜀汉采取策略,笼络人心做准备,也就是说邓艾想告诉蜀汉百姓,邓艾十来拯救蜀汉的,邓艾是救世主,为蜀汉百姓造福。邓艾进入成都后,秋毫无犯,三人记载蜀汉的田亩赋税人口,尽量少杀慎杀。为了迎合当地百姓,笼络人心,邓艾竟然在没有得到司马昭允许的情况下,任用一大批蜀汉官员,并任命蜀汉太子为奉车督尉,任命刘禅为骠骑将军、诸王为驸马督尉。邓艾这样做正是为了提高自己在蜀汉的威望,而且邓艾自己更想在蜀汉站稳脚跟。
但事与愿违,偏偏钟会诸葛绪等十分看不惯邓艾的做法,更不能容忍邓艾夺取首功,因此钟会等联合上书司马昭,称邓艾在蜀中擅自任用官吏,笼络人心,收编军队,谋反之心已经昭然若揭,司马昭也怀疑邓艾和钟会,便利用二人的间隙,乘机除掉邓艾,于是司马昭派监军卫灌捉拿钟会,以谋反之罪夷其三族,邓艾受冤,民众都为其打抱不平,行刑之时,百姓流泪者颇多。
你是如何看待邓艾修建景观台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