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下悟語10」當秋風颯颯,多一份敏銳的體會,就多一份獲得感

「樹下悟語10」當秋風颯颯,多一份敏銳的體會,就多一份獲得感​1

美國醫生特魯多的墓碑上有句名言:“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安慰,總是去幫助”。人們心目中的好大夫,往往並非技術最高超的人,而是親切和藹、慈眉善目、醫德最馨香之人。

醫者仁心,標註了這個神聖職業的最本質特徵,醫身不醫心,或許顯得專業,但面對病患的焦慮和困惑,選擇冷言冷語,任其無助、無奈、崩塌,醫院也就矮化成了屠宰場。

不幸,我們身邊的現實,多是如此。

2

認真和均等地對待每段人際交往,既不可能,也無必要。

若有意深入發展某段關係,需要保持一定頻度,否則就是敷衍了事,還不如從不靠近、招惹,人家無從期待,更不會由此產生怨恨,甚至反目成仇。

人都渴望被重視、被呵護和被愛。

如果愛,請深愛;如果不愛,請遠遠走開,就當彼此從未邂逅或相遇,自然更不必耗費心神去掛懷。

3

光陰直接被拿走的哀傷,讓你連嘆息都覺得矯情。

人到中年,某某突然辭世的消息,驀然多了起來。

健康當然不是人生最大的價值,但若堤壩受到侵蝕,除了退守一隅,且行且珍惜,誰能擋得住芳華漸逝?哪裡還容許你奢談其他價值?

生命的冊頁再華美,也無非是一個過程。當秋風颯颯,多一份敏銳的體會,就多一份獲得感,總比渾渾噩噩,稀裡糊塗好過若許。

4

不是權勢炙熱、威勢赫赫之人,很難讓浮躁的人心看得到(且人家也不屑於去挖掘)你的價值。

這個時候,畫地為牢,自我篤信並凸顯價值是徒勞的,且會彼此尷尬。

莫若將心素靜下來,在品茗中洗濯內心的慾望;更需把心思置放到開闊的背景中,專注做好自己,努力培樹人皆認可的價值來悅服人心。

如此,自性的光芒就會熠熠生輝,驅離人性的黑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