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一

贛江沿線水面,
非法採砂船首尾相連,
“匍匐”在水面作業,
船所到之處,
湖床、航道千瘡百孔,
沙洲、灘地遭到破壞。
暴利驅使下,
採砂、運砂、賣砂
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場景二

某新居民小區
業主開開心心準備裝修,
卻突然出現一群人,
強迫高價買他們的砂子、水泥
即使自己買好裝修材料,
也得由他們搬運進小區
如果不從,便武力相向。
這兩種場景,就是我們常常說的“砂霸”。前者表現為生產領域的非法採砂,後者表現為銷售領域的強買強賣,無論哪一種,都直接侵害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啃食著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僅嚴重破壞了市場秩序,還影響了社會穩定。
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南昌市緊盯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涉砂違法犯罪問題,動真碰硬,嚴懲涉砂領域黑惡勢力,其做法值得借鑑。
第一招: 高位推動
年初,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書記殷美根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涉砂違法犯罪打擊治理問題;市領導劉家富、萬秀奇先後就打擊治理“砂霸”作出專門部署;市、縣兩級掃黑辦、相關成員單位各司其職,聯動出擊。
為找準癥結,對症下藥。該市成立兩個專項督導組,分別深入市採砂辦、建委、水務局、贛昌砂石有限公司開展專項調研,提出“以打開路、雙向合圍”的打擊策略。
第二招:深挖線索
要想打得準,先要找得準。
南昌“三管齊下”,
梳理分析出涉砂線索144條。
1
一是發動群眾徵線索。在全市建成5年內的樓盤,懸掛橫幅1800條,發放《致業主的一封信》30萬封,張貼《關於嚴厲打擊建築裝修領域“砂霸”的通告》1萬份,在新建區、南昌縣、進賢縣等重點縣區張貼《關於依法取締非法砂場的通告》5000份。
2
二是滾動摸排找線索。先後對主城區的210個村、490個社區開展了滾動摸排,共蒐集有價值涉砂線索26條。
3
三是協調聯動查線索。市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偵查打擊組與市採砂辦建立線索流轉、快速核査等機制,對線索深挖細查。
第三招:依法嚴懲
治亂需用重典。
該市緊盯採砂、中轉、銷售等各個環節,開展多輪次集中統一行動。
組織全市水政、海事、港航、水警等部門,聯合開展了“雷霆2018”鄱陽湖區聯合執法專項行動、贛江撫河水域專項打擊行動、贛江中下游及鄱陽湖採砂船舶(機具)專項清理整治行動等20餘次聯合執法活動,查處非法採砂案件60餘起,處罰70餘人,罰款400餘萬元。
開展為期6個月的打擊“砂霸”專項行動,抓獲涉砂違法犯罪嫌疑人70人,清除了88個非法砂場中轉站、經營點。
針對新建區等地河網密佈、採砂量大,且新建樓盤多、易滋生涉砂違法犯罪的情況,組織公安、市場、城管等部門開展聯合打擊行動,一舉抓獲27名涉砂違法犯罪嫌疑人,打掉47個非法砂場中轉站、小區“砂霸”經營點。
第四招:標本兼治
“砂霸”長期以來打而不絕,背後都有一把看不見的保護傘。
為此,南昌綜合運用行政、經濟、綜治手段,擠壓違法犯罪空間。
1
一是強化行業監管。針對少數物業公司勾結“砂霸”侵犯業主權益的現象,組織市、縣兩級房管部門對新建成5年內的樓盤物業公司開展約談。特別是對調查核實的涉案物業公司,市房管局記錄在檔,全行業通報,情節嚴重的,限制其2年內不得參與新建商品住宅的投標。
2
二是優化供給服務。協調推進新錦1號、2號、3號採區的開採作業,全力推進平價砂石進社區,嚴格48小時內配送到位,低價足量向群眾配送砂石。
3
三是強化考核問責。將砂石管理納入綜治考評為範圍,指導督促職能部門履行職責。對涉砂問題嚴重的鄉鎮、行業,實施通報、約談、掛牌督辦、黃牌警告、一票否決等措施,壓實責任。
一系列精準打擊之下,南昌“砂霸”現象顯著減少。
lh
閱讀更多 贛州南康檢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