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節氣,農曆七月二十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到來,意味炎熱夏天已漸漸過去,涼爽秋天已經到來,全年晝夜氣溫相差十多度左右,在這段時間,要懂點規矩,才不會吃虧。

一、白露養生規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釋》說:“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白露節氣,此時陰氣漸重,清晨露水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露,故名曰:白露。
俗語云:“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晝夜氣溫起伏相差很大,一不小心,溼氣和陰氣就會上身,一年之中最容易生病時刻來臨。所以要懂得老祖宗白露節氣留下的養生規矩。
1、白露之後,勿露身
民間養生要訣:春捂秋凍。當然秋凍並非人人皆宜,但早晚溫差大,愛美穿露臍裝,寒氣極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導致腸胃不適。
2、白露之後,勿貪涼

白露是天氣轉涼的一個節氣,白天氣溫仍然很熱,晚上卻逐漸轉涼,所以睡覺時候,切勿貪涼,多添加衣服,撤換涼蓆,換上厚床單。
3、白露之後,多潤肺
白露之後,秋燥會找上門,人們容易出現口乾、唇乾、咽乾、皮膚乾燥等症狀,這就是典型的“秋燥”,飲食應以健脾潤燥為主,比如吉艾艾草茶。
4、白露之後,多艾灸
白露節氣燥氣漸盛,與風相合形成風燥之邪,必首先侵襲肺及肺所主之地(皮毛、鼻竅等)。所以在此時,可以做艾灸,有效預防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等。從而達到宣肺理氣、化痰定喘、疏散外邪之效。
二、白露秋凍小知識
俗話說得好:“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既不能過早增加衣服,也不能過晚添加衣服。
過早添加衣服,人體對寒冷沒有循序漸進的認識,使人體對寒冷的調節能力下降;過晚添加衣服,又容易引發種種疾病。
所以秋凍十分講究,稍不注意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尤其是我們身體五個極其脆弱的部位,即使在“秋凍”時也千萬不能被凍到。
1、頭部
秋季頭部不宜受涼,晨起不宜洗頭,這樣易受風寒。
2、頸部
頸部受涼不利於腦部供血,易引起呼吸系列疾病。
3、腹部
肚臍皮下沒有脂肪,一旦受涼,易引起腹痛腹瀉。
4、腿部
腿部受寒會有發涼麻木、痠痛等症,易引發關節炎
5、足部
腳冷,則冷全身。全身若冷,病邪就容易上身。
三、白露之後3個艾灸重點:護陽、養陰、防鼻炎
白露意味著全年晝夜氣溫起伏最大的時刻來臨,秋凍與秋燥並存,艾灸愛好者一定要做好三件事:護陽、養陰、防鼻炎。
1、護陽:溫腎扶陽
白露後,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只有聚足陽氣,才能“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冬天就不怕寒氣入侵。推薦艾灸穴位:至陽、命門、湧泉。
2、養陰:滋陰潤肺
從白露開始,天氣變涼後,有些人出現了疲憊、呼吸不暢等症狀,這是因為腎氣不足的表現,所以白露後要滋陰潤肺。推薦艾灸穴位:肺俞、腎俞、復溜。
3、防鼻炎
立秋之際,正是鼻炎高發時期,尤其是過敏性鼻炎,白露時節又猛烈幾分。對於西醫來說,過敏性鼻炎無能為力,但對中醫來說,卻是很容易,其根源是肺腎兩虛。
因為人體免疫力低下,也就是體內正氣不足的原因。尤其夏季時候,天天吹空調,吃寒涼食物,必定損傷肺臟和脾胃的功能,從而損傷腎精。腎精虧損,必定引起肺氣不足,肺腎兩虛,稍微活動就會引起哮喘,肺主皮毛,就容易導致過敏性鼻炎發作。
艾灸預防鼻炎取穴
迎香、鼻樑穴、印堂穴、攢竹穴、陽白、太陽、肺俞、關元、神闕
附送一首白露養生歌訣
莫要身露易凍涼
滋陰益氣防燥狂
精氣神斂寧亦爽
宣肺化痰防流感
益氣寬中心肺腸
常做艾灸補陽氣
艾驛生活更健康
閱讀更多 吉艾朱加鳳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