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湖北民营军工企业代表,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高德红外”,证券代码:002414)一直很“神秘”。包括在财报中,都会隐去客户的具体名称。
其董事长黄立过去也十分低调,直至业务切入无人机领域后,他才开始改变人设,参加快乐男声节目海选、成为网易云音乐认证歌手。
当然,这是题外话,我们这次谈的不是黄立的歌,而是其公司业务。
今年上半年,高德红外实现营收3.31亿元,同比增长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121.87%。
高德红外董秘陈丽玲向支点财经记者表示,受军改影响,高德红外去年业绩一度波动,“但这一影响已逐步消除,公司军品订单正逐步回升。”
那么,高德红外真的迎来了拐点吗?
军改影响正逐渐消除
高德红外注册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黄龙山南路6号,是国内唯一一家取得完整武器系统总体研发资质的民营企业。
近两年军改背景下,高德红外传统型号产品的订货与回款进度、新产品的订货进度均受到一定影响,业务受到了一定冲击。
以2017年为例,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31.25万元,同比下降17.70%。
面临同样问题的军工类上市公司还有海格通信。去年,其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归属净利润同比减少29.51%、43.35%和44.56%。
转机出现在春暖花开的季节。
今年3月5日,高德红外称收到一份金额为1.1856亿元的军品订货合同。要知道,高德红外今年1-6月实现营收3.31亿元,而这一单就占了1/3。
实际上,军工产品本身具有突发性大宗订单特点。但高德红外却对这一单有着更深层次的期许。
公告中表示,“本次合同验证了国防与军队改革措施落地后军品采购工作的全面恢复。”
与之对应的,是4月27日高德红外披露的第一季度报告中对上半年经营业绩进行了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变动0-30%。
这算是个喜讯,但后面还有更大喜讯。
7月9日,公司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0186.9-11576万元,同比增长120-150%。
近期,最终结果已然公布。上半年,高德红外实现营收3.31亿元,同比增长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121.87%。
税收优惠收益达5844万元
“3月5日披露的亿元订单其实在报告期内仅交付了一部分。核心的增长因素,还是军改影响逐步消除,公司整体业务回升。”陈丽玲如是说。
而“全面恢复”并非高德红外一家企业的感受。支点财经记者查询军工类上市公司公告发现,军品订单迎来增长已成为行业共识。
譬如,前文提到的海格通信今年上半年军品新签合同9.37万元,同比增长164.2%,实现营业收入18.27亿元,同比增长9.62%。
当然,除大环境外,高德红外业绩增长的原因还有不少:
其一,应收账款回款情况好于预期,特别是账龄较长的客户单位收回应收账款。
其二,报告期内公司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产生收益达5844万元。
其三,公司已打造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红外芯”,旗下三条完全自主可控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生产线已走向批量生产、规模化应用阶段。
这里的“中国红外芯”需要多讲几句。
2008年以前,国内红外产品芯片即“红外探测器”几乎都依赖进口。2009年开始,高德红外通过自筹资金致力于国有探测器的研制与批产化。2014年,完成了国产自主红外芯片的研发及批量化生产。
目前,国家明确提出国内军品型号产品需全系统国产化,而高德红外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应用需求也处于快速增长之中。
考验管理层水平
高德红外披露的半年报中,还对今年1-9月经营业绩进行了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区间为9409万-11202万元,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幅度为增长110%-150%。
不过,仅仅看这一预测,还不足以对其未来趋势加以判定。
军工产品具有很强的计划性特点,受最终用户具体需求及其每年采购计划和国际形势等因素的影响,具体项目、数量及交货时间存在不均衡性。
于是,如发生特殊情况,有可能增加或减弱公司销售收入的季节性波动。因此,任何人都无法以某季度或半年业绩来预计高德红外的全年业绩。
此外,高德红外作为国家二级保密单位,常承担着相关军工产品的研制及生产任务,对相关内容向行业主管部门申请了信息披露豁免或脱密处理方式披露。
这些无法全部公开的信息,也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判断的准确性。
不过,有一点能肯定,就是高德红外正在推行的精细化管理改革将对企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今年2月,黄立在公司内部活动上表示,从2018年开始公司将进行精细化管理改革,“把7年来打造的核心竞争力转化为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动力。”
进行精细化管理改革,就得对公司现有的组织架构、经营管理方式、资源配置进行调整与完善。在此过程中,公司也可能会面临新的挑战。
这一过程中,如何在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对公司的管理架构、制度、机制进行优化升级,将考验黄立及高管团队的管理水平。

文章转自《支点财经》
——END——
免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项乾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閱讀更多 項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