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陶企「煤改氣」暫停?省環保廳最新文件釋放了這一信號

早在5月7日,廣東省環保廳在《廣東省打贏藍天保衛戰2018年工作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中曾列明瞭建築陶瓷行業煤改氣計劃:

珠海市2家,20條生產線;佛山市64家,353條生產線;東莞市5家,25條生產線;江門市30家,90條生產線;肇慶市63家,268條生產線;韶關市2家,4條生產線;清遠市34家,163條生產線;河源市7家,14條生產線;雲浮市23家,61條生產線。全省合計230家建陶企業,998條生產線。

廣東陶企“煤改氣”暫停?省環保廳最新文件釋放了這一信號

▲《廣東省打贏藍天保衛戰2018年工作方案》中的建築陶瓷煤改氣計劃表

但在7月19日廣東省環保廳發佈的《廣東省打贏藍天保衛戰行動方案(2018-2020年)(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中,建築陶瓷行業清潔排放治理任務卻與之前發佈的計劃有了一些調整。

廣東陶企“煤改氣”暫停?省環保廳最新文件釋放了這一信號

▲《廣東省打贏藍天保衛戰行動方案(2018-2020年)(徵求意見稿)》中的建築陶瓷行業清潔排放治理

最大的調整莫過於《徵求意見稿》用“清潔排放治理”替代了“煤改氣”一說,與《行動方案》中明確規定陶企進行煤改氣不同的是,《徵求意見稿》的任務要求是“改用天然氣或採用高效治理措施確保氮氧化物排放濃度≤100mg/m³、二氧化硫排放濃度≤30mg/m³”。

除此之外,在各地整改的“生產線數量”以及“完成時間”方面,也進行了調整。主要表現在:佛山、東莞、江門、肇慶、清遠的整改生產線數量分別調整為332、14、91、264、169條,共976條生產線列入治理任務表;河源、雲浮等地的改造完成時間則從之前的2020年調整為“逐步推進”

《徵求意見稿》還新增/修改了一些對於建陶行業的規範及治理要求,包括:

珠三角地區及清遠、雲浮市禁止新建普通陶瓷、玻璃、電解鋁、水泥(粉磨站除外)項目;

全面落實《關於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後產能退出的指導意見》,綜合運用工藝技術、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標準,依法依規加快推進鋼鐵、有色、水泥、玻璃、陶瓷、化工、造紙、印染、石材加工和揮發性有機物重點排放行業落後、過剩產能淘汰退出,推動限制類項目改造升級或關停。各地要組織排查並制訂本行政區域重點行業集中專項整治方案,開展能耗限額標準執行情況專項監察,珠三角地區和空氣質量不達標城市每年高耗能高排放行業企業的淘汰比例不低於10%,其他城市不低於5%。組織開展高汙染行業企業淘汰工作的評估考核。

2019年底前完成肇慶、清遠、潮州低端陶瓷企業,惠州、梅州、肇慶、清遠、雲浮低端水泥企業和廣州、佛山、東莞、中山、江門低端玻璃企業的清理淘汰和搬遷升級,

2020年底前逾期不退城的一律停產。

開展建築陶瓷行業煙氣深度脫硝治理改造。2020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建築陶瓷生產線脫硝設施建設,推動有條件的陶瓷企業採用富氧燃燒等技術升級治理,逐步開展超低排放升級改造,加強在線監測,確保噴霧塔和陶瓷窯脫硝設施穩定運行。

據悉,該《徵求意見稿》目前正處於徵求意見階段,廣東省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各有關單位、各行業協會,以及各有關單位若有相關意見,可於8月1日前將意見反饋至廣東省環境保護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