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64190414838
在宫斗剧或小说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节:青春亮丽善良勇敢的宫女因为机缘巧合遇到了皇上,一番动情之后怀上了龙种,然后母凭子贵经历一番磨难之后上位。
但事实上呢,真是如此么?
事实上以宫女的身份进宫,就像拿着初中文凭进公司打工一样,这和后宫嫔妃拿着研究生文凭进管理层的待遇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王妃们是千挑万选才进宫的,宫女可没这么讲究,因此宫女比身份地位不行,比身材颜值又多是天差地别之色。
(请忽略下图的杨幂美色,宫女的姿色一般是她身后这类的)
而且,皇帝与宫女素有尊卑之分,而后宫嫔妃又那么多,想得到皇帝的宠幸,往往还要去贿赂太监排队挤破脑袋瓜子,皇帝宠幸那些嫔妃们都顾不上,哪里有空搭理宫女们呢......
另外,宫中的环境,哪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开放。皇帝在后宫中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他也会受到礼教的约束和来自皇族的限制。
而有权力的皇后和妃子们,往往会想方设法限制皇帝的性生活。像《汉书·上官皇后传》里面就有记载,大将军霍光的外孙女进宫当了皇后,霍光希望皇后能够独霸皇帝为其生子。所以,为了防止皇帝与宫女有染,他发明了“绲裆裤”,让所有宫女都穿上了裤子。有的宫女就算是真的撞大运得到了皇上的宠幸,也难有好结果,并且要冒着极大的风险。
因为,皇帝临幸宫女一般都是一时兴起,激情过后又哪里会管宫女的事后安排。且皇帝每次临幸后,身边的太监往往都会记在本子上,太监会问皇帝“留”还是“不留”:如果皇帝回复“留”,就是不避孕;如果说“不留”,就会用一些措施让被临幸的宫女不怀上龙胎。
甚至于有的宫女被皇帝临幸后,还会受到来自嫔妃们的嫉妒迫害。
最重要的是,万一皇帝去世了,被皇帝宠幸过的宫女往往还要陪着皇帝一起殉葬,性命交关之事可不是闹着玩的。
如宋代著名的“狸猫换太子”案,被写进小说《三侠五义》,具体情节得到艺术加工,已不是原来面目。
真实的故事是:宋仁宗是侍奉真宗刘德妃的宫女李氏所生,李氏生下仁宗后,就被刘德妃当作自己的儿子来抚养了。后来仁宗当了皇帝,刘德妃就顺理成章成了皇太后。却哪里有生母李氏什么事?直到李氏病重时,才被刘太后晋升为宸妃,病故后被以皇后之礼给予厚葬。而宋仁宗也是等到刘太后死后,才被身边人告知自己生母究竟是谁的真相。
虽然李氏在生时从未得到过生为人母的一丝安慰,但死后能够被当作皇后,就已经是很好的案例了。
例如:明宪宗朱见深的万贵妃由于自己的孩子夭折了,就见不得别人有孩子,要是让她得知宫中的嫔妃宫女哪个怀了龙种,就要想方设法把她们怀的孩子除掉,导致朱见深到了晚年仍然膝下无儿。
当然也有如:明熹宗朱由校的奶妈客印,她凭借跟朱由校的关系曾在宫中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却也因为出身低微始终得不到名份,更是在朱由校死后被继任的明思宗朱由检处死火化。
由此可见,古代后宫等级森严,以宫女的身份进宫,和以王妃的身份进宫,其地位从一开始就不是平等的。宫女被皇帝宠幸,对其本人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而想要因被皇上宠幸而从此飞黄腾达,更无异于痴人说梦。
最后放两张清朝宫女的照片给大家切身感受一下......
电影烂番茄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是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所以他们想干什么都没有人阻拦。在那个时候可能最苦的就是那些宫女们了,有时经常被皇帝逼着干那种事,但是干完了皇帝又不负责,心里有很多不满,却不能说。不像现代女性受了委屈可以找法律来解决。并且那些宫女们也会受到后宫妃嫔们的敌视,时不时的为难她们,日子过得真的是苦。
这些宫女大多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在宫中的任务就是照顾皇帝,皇后以及太子这些皇室中人。如果单单干这一项工作还好,苦点累点,最起码没有生命危险。
但是一旦皇上看上了哪位宫女,并宠幸她,她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结。
一是因为妃嫔们害怕失宠,所以会加害宫女。
二是宫女一旦和皇帝关系不错,地位就会提升,怀有龙子之后很可能成为妃嫔,所以那些妃子们一般都会祸害宫女,让她们死于非命。
比如著名的赵飞燕姐妹,两人被皇帝宠幸,但是却生不了孩子,于是想办法祸害其他那些怀孕的妃子或者宫女。有时候宫女们刚被皇帝宠幸,第二天可能就没命了。有时这些妃子们专门和那些东厂的人出好关系,目的就是解决宫女时候方便。
后宫绝不是个简单的地方,女人们勾心斗角那是常态。宫女们和这些女人斗,真的是有心无力,毕竟玩心计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即使心眼多,权势上也差得很多。当然皇上要是实在喜欢某个宫女,也可能一下提拔,只不过这种现象很少。
秦始皇算是个比较聪明的皇帝,怪不得他能统一六国。他当上皇帝之后,早就知道女人们一定会因为权力以及恩宠争个你死我活,于是他选择不立后,同时宫中的女性没有等级之分,这就避免了很多谋害案的发生。
奇点历史
以最近《如懿传》里的魏嬿婉和之前《延禧攻略》里的魏璎珞为例(其实说的是同一个人,历史上乾隆皇帝的宠妃,也是嘉庆帝的亲娘)
一届宫女,凭借美貌和才智一步步升级打怪,成为后宫最大的赢家。
嗯,这种情况是极少数的,而且《延禧攻略》里跟魏璎珞一起有多少人,活到最后的又有几个。而《如懿传》里哪怕是成了令妃娘娘,还是得忍受其她嫔妃的冷眼和讽刺。
好了,回到真实的后宫生活。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说说,古代宫女害怕被皇帝宠幸的原因。
第一、一旦被皇帝宠幸,极大可能就成了后宫的牺牲品
古代女子上至皇家公主下到平民丫头,最重要的是清白。尤其在等级森严的后宫,宫女一旦失贞,对方不管是皇帝还是侍卫,哪怕是跟太监对食都是极其难堪的事情。
如果是其他男子,结果有两个。一个上头开恩成全他们,这个可能性极小。还有一个就是送到慎刑司去,活下来的可能极小。
如果是皇帝,要么分封,同样可能性极小,要么被抛弃不顾。关于这一点,大家把皇帝宠幸宫女当成她们的一场考试想一下,考中了便是分封,落榜便是抛弃。宫女被宠幸后虽然考中的几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性的。而一个被宠幸过又被抛弃了的宫女,则丧失了考试资格,也就没了这个可能性。所有人都知道她没可能了,自然会成为众人冷落的对象。上头也不会再给她安排轻松活计,而只能被迫去干脏活累活直到死去。
第二、因为被皇帝宠幸过,便失去了拥有幸福生活的可能性
一般宫女熬到一定年龄(通常是25岁)是可以放出宫去的,但是被皇帝宠幸过的宫女却失去了这个机会。即使法外开恩出了宫,为了保命也没人敢娶。
也就是说,被宠幸过由被抛弃的宫女,自从被皇帝宠幸的那一刻起,便失去了幸福生活的可能性。
第三、倘若怀孕或者撞了大运被皇帝分封,也还是没什么幸福的可能。
最后一点,便是极少数幸运的一类人。被皇帝宠幸过,一朝被封,从奴才变成了主子。看似很励志。但某种程度上不幸才真正开始。作为被分封的幸运儿,既是其她嫔妃的眼中钉,也是原来一起干活的宫女姐妹们嫉妒的对象。而且一旦行差踏错被罚,势必会连累家人,位置越高牵涉越大。
以上,宫女们害怕被皇帝宠幸也就不难理解了。
凯言凯语
古代宫女确实怕被帝王宠幸,而帝王宠幸宫女之后被册封为妃嫔的事情基本上都发生在童话故事中,大多数宫女被皇帝宠幸之后都会过得更加痛苦。甚至会因此丧命。所以基本上宫女是非常害怕被帝王宠幸的。
皇帝根本不会对宫女产生感情
大多数宫女家境贫寒,所以身份地位极低,打小就被家人卖到皇宫为奴,大多数时候其长相、气质、才貌都很一般,而且经常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风吹日晒根本不可能比得上皇帝的妃嫔。
因此皇帝根本不会喜欢宫女,如果宠幸也只是随性而来,根本不会对宫女产生感情,所以基本上皇帝根本不会负责任,宫女白白的牺牲了清白,什么也得不到。
被皇帝宠幸可能性命不保
明宪宗朱见深偶尔一次的兴致,和当时是宫女的明孝宗母亲纪氏云雨了一番。没想到一次中的。
当时的纪氏只是一个宫女,而且是叛乱的土司之女。所以地位低下。本着皇帝不负责任的宗旨,事情过后明宪宗也就忘了这件事。
可是明宪宗的万贵妃可惦记上了,先后派人去为纪氏堕胎,但是派去的人于心不忍,编了谎话骗过了万贵妃,总算是活了下来。但是万贵妃仍然不放心,把纪氏打入了冷宫,从此之后纪氏直到去世再也没有见过皇上一面。
当纪氏生下孩子后,万贵妃又派太监去谋杀这个孩子,幸亏当时太监良心发现把孩子藏了起来,最终免于被害。但是纪氏在冷宫中依然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最终在六年后明宪宗父子相认时突然暴毙。而保护他们的太监随即吞金自杀了。
这件事情足以见得后宫的争斗残忍,如果不是万贵妃派去的杀手良心发现,纪氏和自己的孩子恐怕早就身首异处了。话又说回来,哪有那么多良心发现的杀手。
大部分宫女心理上不愿意生活在宫中
很多宫女是因为家庭贫困被迫卖到宫中为奴的,或者是犯人之女。所以这些宫女对宫廷内的生活很抵制,根本不愿意生活在宫廷之中。都在等待年龄到了之后释放回家。
宫女本身心理和生理上出现了问题
溥仪曾经说过大多数宫女出宫后,就连普通老百姓都不愿意娶回家。
原因就在于在宫中从事一些苦活累活,身体和心理上都因长时处于高压状态而极度紧张愤怒,因此非常容易身体虚弱,精神恍惚,常常患有血郁一类的疾病,很多都无法生育。
这样的宫女更不希望皇帝临幸了,一旦临幸,本来就不好嫁出去的人,就会变得彻底没人要了。
这也足以见得,宫斗剧中宫女为了上位绞尽脑汁的吸引皇帝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我是越关
不是每个宫女都是赵飞燕
说到宫女出身,最后当上皇后的赵飞燕算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你不仅得有美貌而且得有心机还需要一些运气,没有这些是不可能从野鸡摇身一变成为凤凰的。因为大多数皇帝都是隔夜不认人的,但是这也阻挡不了一些宫女试探一下的冲动,万一成功了呢?
对食都有
在古代宫中“对食”都有,意思是太监宫女之间的结合,怎么还会去怕皇帝宠幸呢?其实宫女宝贵的青春基本上都是在宫中度过,所以她们有些不甘心的就选择赌一赌,虽然皇帝宠幸后飞黄腾达就像是买彩票一样,但是万一中了就翻身了。而破罐子破摔的就选择和太监“对食”去了。
故而哪有什么宫女都怕皇帝宠幸,相反有些天天还梦想着想得到皇帝恩宠。也不排除有不想得到皇帝宠幸的宫女,那是因为她进宫之前就有了长相厮守的,或者贞操观念很强的明清时期又没有野心的宫女。所以宫女的想法应该是多样的,而不是只有一种。
淡看天上月
说一个和一般宫女被临幸的不一样结局的故事,这个故事绝对是真实的,且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发展。
据《史记》记载,汉景帝刘启在历史上开创了“文景之治”的辉煌局面,是个有作为的皇帝。有一次他喝醉了酒,想临幸姓程的妃子,可不巧的是,程妃当天来了例假,不方便陪伴皇上,但景帝又催的紧,程妃为了不被皇上怪罪,只好随便把身边的一个姓唐的宫女妆扮成自己的模样给景帝送去。景帝因为还在醉中,就把唐宫女当是了程妃进行了临幸,在第二天早上的时候才发现是临幸错了。
谁知道就这一次,唐宫女竟然怀了孕,后来生下了一位皇子。因为汉景帝第二天才“发现”临幸错了,就给这个儿子起名叫“发”。因为刘发的母亲是宫女,地位低下,所以刘发后来就被分封到当时偏远荒凉的长沙做了长沙王,而母亲唐宫女也成了“王太妃”,跟着儿子到了长沙享尽荣华富贵。
更不可思议的是,她的后代就是大名鼎鼎的光武帝刘秀,竟然建立了东汉王朝,使已经没落的汉朝又得以延续近二百年。这也许是宫女被皇帝临幸的最高境界吧!
管风里是谁
皇宫里不允许宫女与皇帝以外的任何男人发生关系,可以说后宫里所有的女人都是皇帝的女人,想临幸谁就临幸谁,这是对皇帝而言,而对于宫女而言,很多时候是害怕被皇帝宠幸的。
你可能会说,宫女被宠幸,那不就是翻身的机会吗?那明宪宗与宫女纪氏发生关系,不是生下来后来的明孝宗朱佑樘,还有明神宗与宫女王氏发生关系,生下了后来的明光宗朱常洛?
对,你说的没错。但那都是皇帝的一厢情愿,并不代表宫女愿意。
其实,在古代皇宫里,皇帝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除了皇后、妃子以外,最“低贱”的宫女也是属于皇上的。
而宫女作为最低贱的存在,在皇宫里是非常不好当的,做事稍有疏漏那都是要掉脑袋的。
在历史上,宫女拥有最多的就是始皇帝嬴政了,他灭六国以后毫无保留地笑纳了这些国家所有的嫔妃以及宫女,在宫中至少有一万多名宫女。相反,宫女最少的应该是清朝的光绪帝,仅有一千九百多人。
那么,这么多宫女都是哪里来的呢?
首先新皇帝登基以后,直接接收了前任皇帝宫中的宫女,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重要来源。
第一个来源是罪犯的妻子,以及女奴、女俘虏,她们身份低微,有时被人玩弄打骂也不敢坑声。
第二个来源是从民间征集,基本上都是一些贫苦家庭出身,生活难以为继的寒门女子,迫于无奈把自己的女儿送进宫当宫女。
其实,在汉代以后,朝廷就会派出大量的公职人员,进入百姓家里挑选良家美女,只要是年满十三岁不到二十岁的,就择优弄进宫。
被挑选出来的女子,只要是进了皇城,就成了宫女。此后,她们便失去自由,基本上是衣食菲薄,住所简陋,终身苦役,不能与父母见面。
并且,宫内繁琐的礼节,森严的等级制度,时常压的宫女喘不过气来,她们还要忍受皇帝、皇子、皇孙不时的凌辱,几乎没有出头之日。
而这些宫女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有机会见皇帝一面,只有那个鹤立鸡群的宫女才能撞大运成为嫔妃,不过这种情况是很少发生的,大多数都过着度日如年的悲惨生活。
而且,即便是进了宫成了宫女,也是有严格的等级划分的,可以说,从进宫开始就基本框定了宫女的地位身份了。
宫女的等级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中。
一种是根据礼法允许,历朝历代都延续的妃嫔类宫女,这类宫女级别应该算是比较高的,但是数量也是稀少的。
另一种是在皇宫之中的女官以及宫娥,这些人为的是博得帝王一时的欢心,既可以随时召开,如果皇帝开心了就可以封给她们一个头衔。
还有一种则是较为多数的女乐倡优,她们在艺术方面都出类拔萃,也就是每当宫中有喜庆的事,她们便可在殿前弹琴跳舞,供人享乐。
如果将这些宫女比作皇城中的工作人员,她们则是要随时随地无条件满足皇帝的各种需求;如果将这些宫女比作皇帝的性伴侣,然而,她们并非是姘妇,也不是小妾,并且她们和皇帝没有构成任何伦理上的夫妻关系。即便偶尔被皇帝临幸了,翻身的机会也不是很大,还有可能因此丧命。
她们之所以害怕被宠幸,是因为被皇帝宠幸以后,对于大多数宫女而言,那就是悲剧的开始了。
在后宫中,平时宫女稍有违反规定者,就会被处以“板着”、“提铃”、“墩锁”等酷刑,所以说,宫女做任何事情都非常谨慎的,毕竟每一件事都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而西汉时期的汉武帝刘彻就曾“立子杀母”,皇子一旦被立为储君,子少母壮,为了防止母后干政,其生母必须被赐死,虽然西汉仅此一例,但在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中子贵母死的制度沿袭成势。
在那个时代,别说宫女害怕被皇帝宠幸,就连嫔妃都害怕,因为那不是母凭子贵,而是生下皇子,自己可能小命不保。
所以说,古代宫女是害怕被皇帝宠幸的,她们没有背景后台,被皇帝宠幸后同时也会被其它妃嫔关注,不怀孕也就罢了,要是怀上龙子那以后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很有可能搭上母子性命。并且,很多宫女不想卷入后宫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的战场生活,纵使在宫中碌碌无为,偶尔被责骂,但好在没有性命之忧。而且,还有一部分宫女是仇视皇族的,很可能她们进宫本来就不是自愿的,甚至已经有了心上人,却被官府或者父母强行弄进皇宫,特别是有心上人的,既然不能在一起,那至少要遵守守贞的诺言。
唐诗:“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小小嬴政
通俗点说:“占着茅坑不拉屎!”
封建社会的皇家宫殿中,但凡是女的,除了皇帝他妈,基本上都能说是他的女人,他在皇宫转悠,基本上看上谁,晚上就可以让太监安排安排住在谁那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在皇宫中,虽然都是女人,但却有严格的等级和身份的区别,皇帝他妈妈一下,后:皇后、妃:七十二妃、嫔:稀里哗啦一大票人、宫女:啦哗里希更大一票人!
但是,有些宫女,身份虽低,却极不愿意被皇帝临幸,大概就是因为皇帝身边的女人太多,争宠的更多,而宫女天然处于劣势的一方,竞争下来全无优势,且风险太大。
千万不要想着给皇帝生个儿子翻身走向人生巅峰的戏码,不生儿子,被皇帝冷落一边,估计也就冷落一边了,还能剩条命,若是怀孕了,就是剩下了儿子,也基本上会被这宠妃那宠妃拌着砒霜喂死,经常是大的小的一块弄死。
这还是从后宫斗争的方面来说的。
就是大难不死,被晾到一边,基本上也就只能孤老终身了。
试想一下,被皇帝临幸过的女人,如果被放出皇宫,就是从事不了正当的行业,去了妓院,肯定头上都悬着金字招牌,诸嫖客可以大言不惭的来上一句:“走,睡皇帝的女人去!”
这样的话皇帝的声誉自然受损,自己的女人都被人睡了,这皇帝岂不是很窝囊,就是嫁给普通人也不行,太丢人,皇帝的女人嫁给一个乡巴佬,那也是打皇帝的脸!
被皇帝宠幸宛如黄粱一梦,能因此富贵者九牛一毛,又不准这些宫女再有其他的出路,真是占着茅坑不拉屎了。
民国时期张宗昌到处睡女人,以妓院的为多,看上了租个院子八抬大轿抬回家,名曰娶亲,最后都不知道老婆几何,时间一长,张宗昌自己都忘了。
这些女人并无其他收入,只能重操旧业,很多臭男人就口口声声说着:“走,去睡张宗昌的婆娘去!”
如此以来,除了那些心机极深有志于改变命运的投机者,但凡长点心的肯定都不愿意跟皇帝有瓜葛――宠幸,别闹了!
历史三日谈
虽说皇帝是九五之尊,但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想被皇帝宠幸。皇宫中有大量的女人,这就包括了后宫佳丽三千以及大量的宫女,这些宫女从小便进了宫,各种各样的辛苦活都得做,有些嬷嬷便是做了一辈子的苦力,把整个青春都献给了皇宫中的人。
按常人所想,既然当宫女这么累,那就当嫔妃呀。反正离皇帝又近,只要有姿色自然是能使皇帝醉倒温柔乡的。但现实却是:宫女是不愿意被皇上宠幸的,甚至害怕被宠幸。
首先呢,皇上有太多的女人,又经常在民间选秀,大量优秀的女子都集中在后宫,正所谓佳丽三千。那其中必然有想飞上枝头当凤凰的人,那自然是非常有手段和富有心机的人了,小小的宫女大多数都是民间贫苦人家为了讨生活不得已把女儿送进皇宫中来的,所以完全没有什么背景,怎么能和那些秀女比呢。要是被皇帝看上,还没来得急飞上枝头,就被后宫佳丽三千给霍霍死了!
第二,皇帝有那么多女人,姿色也是绝佳的,对于宫女来说,被皇帝宠幸一次不过也就是当时的兴趣玩玩而已,根本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再说,古代是非常重视门第观念的,基本上不会让一名宫女当上妃嫔,更不要说为皇帝生儿育女了。
第三,有些宫女进皇宫中来,是有工作日期期限的,只要时间到是可以回家的,那么有些适龄的女儿家自然也是有情郎的。那么自然是不想和那么多女人争一个男人(皇帝),更何况,皇帝可能还是一个老男人。电视剧中皇帝都50好几了,他的有些妃嫔也才刚刚笈笄礼而已。
所以,宫女是不想被皇帝看上的,也害怕被皇帝看上。
青梅煮史
在宫廷剧中经常看到,某某宫女怀上了皇上的龙种,于是母凭子贵,乌鸦瞬间变凤凰,强势上位,能与皇后嫔妃们平分秋色,但现实中真的能上演小强翻身记吗?
在古代宫中,宫女的地位十分卑微,每天就是干一些粗活,还要经常被管事打骂,风吹日晒加上没有保养,即使有沉鱼落雁的姿色,很快也会被摧残成黄脸婆。
皇帝临幸宫女的机会是少之又少,有些下人甚至一辈子都无法目睹皇帝的容貌,而且皇帝的行程基本都是被计划好的,上厕所都有小李子紧跟着,要出轨连门都没有。
历史上也有宫女被临幸的事,但下场都非常凄凉。首先并不是因为怀了皇帝的孩子,于是身价就翻倍,更多的嫔妃都是看家族背景,没有权力的妃子根本没资格参与到宫斗之中。
有些心生嫉妒的人,会用各种方式,铲除掉宫女腹中的胎儿。皇帝通常不在意宫女的死活,都是一时兴起,很快就将她遗忘,这样和守活寡没啥区别。
据史料记载,明朝的万贵妃由于孩子夭折,心生邪念,但凡有嫔妃宫女怀了龙种,都会想尽办法除掉,导致明宪宗皇帝晚年膝下无子。
所以宫女被皇帝宠幸,紧接而来的就是各种迫害,到了皇帝去世时,被宠幸的宫女还要一起殉葬,有些甚至非常年轻就断送了性命。
看到这种结局后,很多宫女宁愿辛苦搬砖,也不会想去攀龙附凤。
各位小伙伴,你们还听说过哪些历史趣闻,也欢迎留言评论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