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感覺二胡拉出來的,都是悲的呢?

請關注不一樣的我


為什麼感覺二胡拉出來都是悲的呢?

在音樂體系中,旋律有歡快,哀怨,悲傷的,柔腸百轉抒情的,委婉的。本題主人聽抒情曲聽多了,特別聽二胡抒情曲聽出了一種感受,你對二胡是悲的說法是有理論根據的。在古時候,天黑了人們是不能在野外用二胡配簫合奏的,它們的哀傷會招來鬼魂傾聽的。

我在相關二胡的文章中也論述過二胡酷似人聲,二胡的兩極弦就是人的左右聲帶,弦的振頻和振幅就相當於人聲發音的高頻和低頻震顫。

絃樂與鍵盤樂打擊樂發出叮叮咚咚的顆粒聲是有區別的,因為弓毛貼著琴絃,要發生什麼樣的情感全在演奏家心中歌唱,心中怎麼抒發就怎麼歌唱,雙手就怎麼駕馭運弓和按弦,比如《二泉映月》的第一句奏成一句哀嘆,它的一個字比一個字拖長,最後兩拍2音,第二拍要淡揉,這就讓人聽上去是個悲感,而其它樂器是做不到的。

二胡的悲感又與琴皮琴筒產生的共鳴酷似人的胸腔,喉腔,口腔,竇腔的共鳴相似,它出的聲音跟人的歌聲特別和詣,抒情曲在高手演奏時,有時似珠玉入盤,比如《江南春色》的第三段、有時似鳥叫,比如《姑蘇春曉》前後的片段、有時如說話,比如戲曲中的數板用二胡伴奏、有時如號啕大哭,比如《江河水》、《寶玉哭靈》、《長城隨想的忠魂祭》等曲都是抒情的。

這二胡演奏悲曲確能讓人悲由麴生、回憶我們的院長夫人提出要聽我的學生拉一段二胡,給她拉了一曲18分鐘長的《新婚別》,聽完曲子,夫人淚流滿面,哽咽著連說:拉得太好了!一首二胡曲子能讓聽眾如此喪心,可見曲作者和演奏者的入情入景,那種新婚之夜新娘被官府為平息安史之亂而抓壯丁的夫妻倆生離死別的驚變,憤怒,悲傷極度的心裡活動,演奏者用主人的悲情,雙手配合演奏出一句句似哭泣,似瘋狂震驚,可夫妻洞房夜語又是那麼柔情似水。

你注意聽辯過二胡的抒情曲嗎?演奏者都是用氣來完成的,為什麼委琬,她的運弓是靠在弦上加力的,手指輕輕滑向主音,這左手藏頭隱尾配以抑揚頓挫和恰到好處的揉弦,一會兒激情奔放,一會兒似流水潺潺,象孫凰大師演奏的《梁祝》,真是扣人心絃。

再舉一段於紅梅老師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奏的《豫北敘事曲》,樂曲描寫河南人民回憶過去的苦難和對新生活的讚美。第一個音要求把弓子提起在慢慢運行中弓毛落到琴筒後才輕輕的靠弦,象抽絲樣拉出高音3,而不能撞弦,這樣的演奏就沒有音頭,配以極少的淡揉,使人感在很內在,感到是從心中流出,這種音質就很純淨質樸。向後再演奏3321就既講究連貫,又不能使樂段連成一片,又不呆板,講究了換把換弦時的圓潤和平滑,於大師她就做到了露頭藏尾或藏頭露尾的發音,這引子段就發揮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這就不是悲,而是一種抒情。

二胡是高深的藝術,對每一弓每一音都有十分深刻的意境,演奏者有多深的造詣,對樂曲理解了多少,全身心投入了多少情感,手上有多嫻熟的功夫,她才能把二胡駕馭得象三花臉唱戲,能悲傷能熱情洋益!

謝謝你的閱讀🙏!


許科雲


為什麼感覺二胡拉出來的都是悲的?其實不一定。

1、作為弓弦樂器並 通過蟒皮振動發出聲音的二胡,接近人的聲音,有利於人的情緒表達。一是歡快的。如《喜送公糧》表現了農民喜獲豐收高興送糧的情景;《賽馬》表現了賽馬活動激動人心的場面,等等。這些曲子拉出來給人的感覺不是很歡快嗎。二是悲傷的。如《江河水》表現了一個家破人亡的婦女面對滔滔江水的哭訴,的確給人潸然淚下。三是柔軟動聽。為什麼江浙一帶的越劇、滬劇、錫劇樂隊中的主打樂器是二胡,這是和當地的語言發聲相關的。

2、“悲的感覺”,這和柔弦方法關係很大。如《二泉映月》一開始是656432-,這是阿炳坐在二泉邊上的一聲長嘆,尤其是第一段表現了阿炳對人生的惆悵。可是,有些人在拉的過程中柔弦過重或用壓柔,再加上此曲比標準音低5度,效果可想而知。在柔弦上大致有滾柔、壓柔、遲柔或自然柔等,所以,練者要掌握多種柔法才能表現出不同曲子的要求。比較好的辦法是:你所練的曲子在網上找一個示範曲,對著曲譜反覆聽,練熟以後再用手機錄下來對照,這樣就不難找到準確的感覺了。

3、對曲子的理解。這一點很重要,關係到你所具備的技巧在曲子中的運用。當你要練一支曲子時首先要搞清,這支曲子要表達的是什麼情感,即使是同一曲子,不同的段落柔弦的運用也不一樣。如上所說對《二泉映月》理解中,“惆悵”與“悲愴”在柔弦的運用上是明顯不一樣的。出現這樣問題的原因之一就是拿起來就拉。所以,拉二胡首先要學會讀譜,也像練書法的人寫之前要讀帖一樣。對曲子理解了,在二胡的技巧上才能準確的運用。

因此,二胡拉出來的聲音是多彩的,“悲的感覺”只是其中之一。


手機用戶50455892163


怎麼會這樣的?難道你一直拉《江河水》?《二泉映月》?悲傷的曲子不多哎!歡快的多得說不盡。唱豐收,喜送公糧,江南春色,賽馬,紅軍哥哥回來了,北京的金山上,草原牧歌一……應有盡有,看來你剛起步吧。


吳振華43


這同二胡的先天屬性有關係。二胡源於漢代邊陲少數遊牧民族。俗稱“胡琴”,後傳入中原。它的聲音柔中帶剛,以柔見長。最初的二胡琴絃是用絲做得,拉出來的聲音更加陰柔。現在一般的二胡琴絃都改用鋼絲,聲音明亮了許多。但是它的發聲腔體是在竹筒或者木筒上蒙了一張蛇皮。這種先天屬性決定了二胡的聲底,聲線不可能發出金屬般的共鳴。但是,也正是因為二胡獨特的音色,音質,使得二胡在世界樂壇佔有不可小覷的一席之地。也成就了許多享譽世界的二胡演奏家。更不用說,還誕生了許多二胡名曲。二胡一定會在世界樂器之林永葆青春,永放光芒。


王雨艽詩詞


還真不是。

有這種感覺是作品的原因。

二胡確實善於表現悲涼,由於二胡是弓弦樂器,右手慢弓可以把音拉的悠長緩慢,加之懸空的琴絃使左手能夠很容易實現滾揉、壓揉、滑奏、大幅度壓弦的上下行滑奏,表現如歌如泣的淒涼人聲效果信手拈來,所以很多作曲家為表現悲涼寫出的作品選擇二胡這件樂器來演奏,如:《江河水》《二泉映月》和表現蒼涼孤獨的《拉駱駝》主題等;但也有奔放歡快和表現愉悅心情的作品大量存在,如:《賽馬》《空山鳥語》和盧俊德先生的《海河行》等等。


樂器評估


二胡有濃郁的民族音色,音色有點深沉,技術孬,殺雞殺鴨,按揉不到家,象哭,但解放後,一批大師與時俱進,對二胡的弦,千斤,墊子都作了改進,更對二胡創造出了滾揉,墊指滑音,裝飾音,顫弓,抖弓,彈撥,跳弓,等等。拉出了歡快的曲子如巜北京有個金太陽》《紅旗渠水繞太行》《紅軍哥哥回來了》《喜送公糧》《奔馳在千里草原》《戰馬奔騰》巜新賽馬》等等很多歡快曲子,而與國外演奏家同臺演奏時,那麼多西洋樂器都壓不住二胡那獨特的優美聲音。而亳無悲情。


科懷10


現在不同了,隨著百性生活水平提高和二胡地不斷改進,作品地多樣化,二胡地表現已非常豐富了,歡快喜慶地曲目也越來越多。希望愛二胡地民眾越來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