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風口”跌落之後,共享單車市場格局重新洗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共享單車行業經歷洗牌後,目前頭部玩家只剩下摩拜單車、ofo小黃車,還有後來崛起的哈羅單車。在目睹同行陸續退場後,共享單車市場正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9月17日,哈羅單車在上海召開“出行新勢力”兩週年暨品牌升級媒體溝通會,宣佈企業正式更名為“哈囉出行”,並啟用全新的品牌標示系統。同時,哈囉出行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正式開啟合作,共同探索“地鐵+單車一體化智慧接駁”的合作新模式。
在摩拜單車被收購、ofo小黃車被負面消息困擾之際,後起之秀哈囉出行能否成為“攪局者”?
4月初,美團與摩拜單車簽署收購協議,上市僅僅兩年的摩拜單車選擇了“賣身”,然而美團接手後才發現這是個“燙手山芋”。日前,即將赴港上市的美團點評更新了自身的財務報告,增加了截至2018年4月30日的最新數據,而其中收購摩拜單車的交易也水落石出。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4月底,美團實現營業收入158.24億元,超過2016年全年營業收入130億元,接近2017年全年營業收入339億元的一半,來自餐飲外賣的收入大幅提升。美團經調整虧損淨額20億元,主要原因系收購摩拜單車和開展新業務所致,摩拜單車每月虧損達4億元。
在談及為何收購摩拜單車時,美團表示,“該項收購將讓我們以較低成本獲取和留存用戶”。美團將通過使單車部署及維護合理化、精簡摩拜單車營運人員及潛在定價策略等將其整合進美團體系內。
而另一家共享單車企業則近期被負面消息纏身,且頻頻否認“被收購”。據瞭解,ofo小黃車上一次的融資是今年3月份,彼時,ofo小黃車宣佈公司完成E2-1輪融資8.66億美元,融資由阿里巴巴領投,灝峰集團、天合資本、螞蟻金服與君理資本共同跟投。
哈囉出行走“農村包圍城市”的發展道路後來者居上。艾媒諮詢發佈的《2018上半年中國共享單車行業監測報告》顯示,在5月份共享單車移動端應用活躍人數上,哈囉出行與ofo小黃車、摩拜單車共同位列市場前三名,ofo小黃車及摩拜單車分別達到2937.7萬人與2526.6萬人,哈囉出行僅為529.1萬人。
然而,共享單車畢竟是樁燒錢的買賣。2018年春節過後,為了“自救”,ofo小黃車與摩拜單車悄然終止燒錢補貼大戰,ofo小黃車關閉了1元月卡購買通道,摩拜單車也停止了優惠購買月卡政策,共享單車逐漸迴歸到向用戶收取租車費用的最基本模式。
作為解決“最後一公里”出行的有力工具,共享單車具備高頻次、用戶基數大、黏性強等特點,未來仍然有很大的想象空間,不過,如何解決盈利問題仍需參與企業共同探索。在業內人士看來,共享單車諸多的盈利模式,包括廣告、數據變現都還處於探討期或者試水期,需要經過幾年時間去驗證。如今,企業應該先把主營業務做好,再去考慮其他的賺錢方式。
閱讀更多 商業行業觀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