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熊杰 通讯员 顾留章)“起拍手不能有抖动,要为下一个节奏做准备”,郑小瑛 “手把手”教学员指挥动作, 对他们进行一对一辅导。这是记者近日在 “郑式”指挥法基础研修班上看到的场景。
近日,“郑式”指挥法基础研修班在厦门工学院开课。现年89岁的郑小瑛是新中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是厦门爱乐乐团的创办人之一, 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原主任,中央歌剧院乐队原首席指挥。
郑小瑛说,这些年,她受邀至全国各地开讲座,传授指挥法,但她发现讲座往往是“蜻蜓点水”,效果不佳。她认为,要想真正提高指挥手法,最“靠谱”的办法是对着曲目,“手把手”的教,“面对面”的讲,为此,她在89岁高龄之际,创办了这个培训班,再上讲台,重执指挥棒。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培训班学员几乎都是教师,其中80%为高校教师。学员们被分成2个组,每两周上一次课,两个组穿插进行。
郑小瑛专门为此次研修班编写教材,名为《会说话的手》。教材收录了40首经典曲目,其中26首中国经典、14首外国经典。她将以前在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一年的指挥法课浓缩到半年时间里,目的是让学员能快速提高。
“指挥是音乐集体表演的领导人、司令员,大家看到的是指挥手舞足蹈的部分,但它的精髓、学问在指挥的脑子里、听觉里、判断里。”在郑小瑛看来,一位合格的指挥要看得懂作曲家的乐谱,懂得作曲家的思想内涵,能够通过艺术手法带领集体创造音乐。
閱讀更多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