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劇慧眼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靖逸軒主說話歷來直來直去,不藏著掖著,曲藝家協會姜昆老師主導的《相聲小品大賽》就是為了和郭德綱主導的《相聲有新人》打對臺!這次大賽為什麼把相聲與小品合在一起呢?就是因為央視也不傻,相聲大賽不是春節聯歡晚會,打開電視全是春晚,央視也是要考慮收視率的!光讓曲藝家協會搞相聲大賽,結局是禿子生瘡——明擺著的事!

曲藝家協會為了這次大賽可謂是精英盡出,老一輩的姜昆老師,馮鞏先生,李金斗先生,劉偉先生,年輕一輩的李菁,苗阜,潘斌龍。但是看完這份評委名單,筆者和很多朋友都感到納悶,說到當今相聲界的權威,怎麼也少不了德高望重的師勝傑先生,常貴田先生,石富寬先生啊!但是筆者查遍了相關大賽的新聞,沒有這三位!難道就因為他們在《向經典致敬——師勝傑》節目中公開呼籲“相聲是一個大家庭,我們要團結”嗎?還是因為,他們三個正好是郭德綱拜師侯耀文的引保代呢?
可能有人說小編你是故意挑起事端,但是事不問不清,理不說不透,砂鍋不打一輩子不漏!之前的相聲大賽非常公平公正嗎?不見得吧!還記得少馬爺馬志明參加當年的相聲大賽嗎?少馬爺拿著他最經典的段子《糾紛》參賽,作品中經典臺詞“我壓你腳,我該壓你嘴”,“我叫丁文元,我叫王德成”……一夜之間火遍大江南北!可是您知道少馬爺的作品是幾等獎嗎?三等獎!可是全國的相聲觀眾,還能記得獲得一等獎,二等獎的是什麼經典相聲作品嗎?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少馬爺不再參加任何央視的類似活動,包括某些相聲演員削尖腦袋往裡鑽的春節聯歡晚會。
說實話,郭德綱張國立擔綱的《相聲有新人》收視率並不高,主要原因就是光是相聲,儘管有郭德綱這個金字招牌,但是表演形式過於單一。相信如果是《歡樂喜劇人第五季》,雲集了遼寧民間藝術團,開心麻花,大碗娛樂,德雲社的演出團體,收視率肯定會再上一個臺階。
加入了小品的央視相聲大賽,沒有了小品的《歡樂喜劇人》,此消彼長,筆者覺得,央視的《首屆相聲小品大賽》未必會輸給東方衛視的《相聲有新人》。
靖逸軒主
現在總是蹭郭老闆的熱點,其實這就是不自信的表現,有些東西,不在於你出現的多早,不在於你動作多大,而在於你是不是真的用心去做,而且真的技高同行一籌。
比如說,相親的節目早就有,現在提起來,還是非誠勿擾一馬當先,因為無論話題,炒作還是主持人的功底,非誠勿擾都是名列前茅的,同樣,這也適用於今天的相聲界。
郭老闆有句話,說的是事實:我會說相聲,你不會說相聲。這就是根本的區別,姜公公有個誤區,他說,相聲讓侯大師們好不容易帶進了廟堂,現在有人又讓它落入江湖。此言一出,一副廟堂相聲,歌功頌德,電視講五分鐘段子的捍衛者形象出現了。於是主流非主流開始全面對抗,大有乾死對方才罷休的態勢。
姜公公好像忘了一個事實,就是侯大師們將相聲從江湖帶到廟堂,那是因為侯大師們雅俗皆通,你讓大師來個給領導人看的相聲,人家能來;你讓大師來個知識分子看的相聲;人家也能來;你讓大師來個工農兵看的相聲,人家還能來;你讓大師來個葷段子,倫理哏,問候對方全家,大師照樣能來。至於其他的太平歌詞,學唱各種戲曲更是基本功,本來也沒什麼了不會的。正是因為大師樣樣精通,人家才能進廟堂,將來有一天廟堂不容人,大師撂地照樣能活。
可是姜公公之流可以嗎?除了廟堂那幾個硬格機人的死段子,什麼功夫也沒讓大家看看,然後拿無知當個性,利用權力打擊別人,還胡說八道,繼續騙人,死不認錯,這就讓人反感了。
所以說,就這麼幾塊料的節目,能如何,想想都能知道。
蘇格蘭摺耳貓87236311
姜昆先生紅遍大江南北。郭德綱紅了部份人。姜昆先生不炒作,不張揚,不賣弄,相聲大賽有規有鉅,評委由多人組成。杜絕一家片面之言。嚴格公平公正。全國選手心服口服,踴躍參加。代表正能量。評委規範。選拔合理,體現了姜昆主席的大家風範。某些人照著做也做不來。
科懷10
先畫個重點是:《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的播出平臺是央視,時間是國慶期間10月2日至9日,好平臺和好時間段,除了相聲屆,還有沈騰的開心麻花、賈玲的大碗娛樂、愛笑家族等喜劇團隊參賽,連《新聞聯播》也來加持,其實期待值還是蠻高的。 ![]()
在拿姜昆和郭德綱比來比去之前,我想說的是,別忘了這些節目舉辦的初衷:為了選拔優秀的、新生的喜劇力量。郭德綱在相聲屆是一枝獨秀,廣受喜愛不假,但看節目,作品的質量才是第一位的吧。
不過因為姜昆加盟《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在網友心中自然變成了姜昆和郭德綱坐鎮的《相聲有新人》的對壘,一個日薄西山、一個如日中天,看起來是碾壓的態勢,但他倆只是節目的一個噱頭,決定不了作品啊。
只不過,被《相聲有新人》相繼淘汰的“公式相聲”的“交大博士李宏燁”,和“清華博士”李寅飛都進入了全國20強,看起來相處融洽,不像在《相聲有新人》中對立的姿態,細品起來真的是“呵呵呵”。
《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超過還是超不過《相聲有新人》,播出之後再說話吧。只是關注點別走偏了,這不是姜昆和郭德綱的戰爭。
注視這視界
老是拿他倆比,不無聊麼?民間對老郭一片叫好,可老薑一直被官方青睞,你說誰聰明?不好說。其實他們倆的相聲代表了不同的流派,老郭的相聲拿不到檯面,老薑的相聲多是高大上,民間不太歡迎。但二者都需要,缺一不可。老郭一上臺,人們自然往“歪”的方面想,如登上主旋律舞臺,肯定不適宜;而老薑一上臺,人們的腦子自然不會使“壞”,如在小劇場演出肯定不受歡迎。由於他們長時間對自身的塑造,人們便對他們產生了定勢思維,他們也只能按自己的路子走下去,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如果讓他們對換一下角色,彼此都會很彆扭,也決不會成功。說到底,不要把他們都想得太好或太壞,他們也是平常人,都在混飯吃罷了。
王先生158679519
也真是有臉發此一問。
現在的社會的娛樂方式多樣,可說是百花齊放,各路神仙各顯其能,可卻有一通病,跟風,影視歌俱有此效仿,而相聲界更甚。
郭德綱領銜的德雲社各種表演形式風格,常常被沒有作品承獻給觀眾的各路相聲門派冷嘲熱諷或作痛心疾首狀,可奇怪的是緊接著就會有專業相聲團體全套照搬德雲社的演出形式,改動的只是名稱、服裝、道具和評委,甚至直接接盤郭德綱經營成功的電視綜藝節目,如《歡樂喜劇人》,從主持到參賽都一律是相聲界與郭德綱歷來水火不容甚至有叛徒,觀眾可不好惹,觀眾可是衣食父母,種種摘桃行為,觀眾不賣帳,掛羊頭賣狗肉的投機取巧寡廉鮮恥作派,觀眾立刻用腳投了票,沒蹭到熱度卻出了大洋相,郭德綱好比賣了個破綻給接盤者,兩下一比較,土雞鳳凰一目瞭然,可從此,郭的反對者好象得到了爭鋒相對的法寶,不是在業務上奮起直追,以期在專業上一較高下,而是迷信於人多勢眾,資源雄厚就可以抬高聲望和氣勢,所以郭方唱罷姜總是登場,而他組織的各種相聲演出,總是看似熱鬧實則乏味,謂之春晚開幕團拜歌曲聯唱同一屬性,看時眼花繚亂,人物眾多,看完一個人、一首歌、一支曲都沒印象,一個字:亂。和觀眾無緣已是旁觀者一目瞭然的形勢,可姜昆不信這邪,非要不聽老人言的老不與少斗的樸素社會基本道理,放下最需要曲協發掘、拯救、保護大量民間瀕臨失傳的各種地方曲藝,一門心思緊盯曲藝中的一項——相聲,而且緊盯民間相聲成績斐然,響譽世界的德雲社的一舉一動,你世界商演,我也去辦,你電視臺搞相聲的綜藝節目,我也搞,至於是不是影響力在伯仲之間,受不受觀眾追棒己不在考慮之列,要的是那旗鼓相當的現象,即使是虛幻的、假的,但總聊勝於無,大概就是他們的心態吧,當然,郭德綱己經完全不會回應他們的各種折騰,因為他太忙了。
我是蛋疼哥
我看超不過,因為目前中國人關注好都相聲人就是郭德綱,姜昆的相聲沒幾段好聽的,關注他的人自然就少了,再說了,姜昆“大師”本身就不會基本功,又寫不了好的相聲段子,好不容易《虎口遐想》火了一把,還是別人給他寫的。郭德綱能把中國的相聲文化帶到國外,功不可沒啊!並且還是商演。
同應亦心1
我覺得這個問題沒必要討論,就像有人喜歡聽唱歌,也有人喜歡聽彈棉花一樣,各有所好。咱不能要求聽彈棉花的非得去聽唱歌,因為人家也聽不懂,是吧?
姜昆大師說相聲觀眾沒笑,自己先笑的花枝亂顫,也挺好,你就當耍猴看唄,要求那麼多幹嘛?何況還車接車送,臨走給您十斤雞蛋。
小二再來瓶二鍋頭
如果能超過老郭,姜昆這犢子還能給老郭一點活路嗎?用腳趾蓋想,姜昆一年200場哪去了?吹牛逼都使全力了,送票還送雞蛋了,就姜昆那個姜大傻子,能幹個屁!讓趙本山整改二人轉。讓老郭整改相聲,都改成他那樣?是不是姜昆家要開雞場賣雞蛋啊?支持老郭給百姓帶來真實,暢快的笑!
小園160357992
那是很多人不知道相聲有新人。我就堅持看。央視的到現在也沒下決心看。央視那群導師真可樂,啥人都能進去湊數。你們最近有啥作品嗎?
大家都說什麼公式相聲什麼什麼相聲。沒了傳統。沒了基本功還能叫相聲嗎?美術沒基本功你看啊?唱歌沒基本功你聽啊。武術沒基本功能舞起來嗎?舞蹈沒基本功怎麼跳?那為什麼就相聲沒基本功就行。你們到底傳承的是什麼?還是老郭那句話。相聲好蒙。不用基本功。會說話就行。
最後想說。央視那套頂多是脫口秀。不算相聲。叫央視首屆脫口秀大賽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