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威迅:控股股東質押股票已經觸及平倉線 占公司股份38.83%

迪威迅(300167)9月13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收到公司控股股東北京安策的函告,因近期股價非理性波動,北京安策分別在德邦證券、金元證券、光大證券、第一創業、深高投質押的股票出現違約情形,上述質權人可能對質押股票進行違約處置。

據公告,截止2018年9月10日,北京安策持有公司股份116,598,504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38.84%。北京安策共質押其持有的公司股份116,597,301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38.83%。截止2018年9月10日,迪威迅收盤價格為5.15元/股,北京安策質押股票已經觸及平倉線的數量為116,597,301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38.83%。

值得一提的是,據迪威迅前天公告,繼今年7月份被凍結3200萬股後,北京安策所持3678萬股近日再被司法凍結。兩次被凍結股份總數佔北京安策目前持股總數的59%,佔公司總股本的22.91%。不過,迪威迅表示北京安策部分持股被凍結事項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無直接影響。目前暫未對公司的控制權產生影響。

記者發現,迪威迅2017年及今年上半年連虧數千萬,資金鍊緊張。今年6月份迪威迅曾與華宇保理公司就迪威迅在經營中產生的應收賬款,簽署5億元的商業保理合同,但在近期宣告終止。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8月15日,共有2483家企業存在股權質押,佔A股整體數量超過70%。累積質押股票的總市值為45434.67億元,佔A股市場總市值比例約為9%,質押總股數為0.59萬億股,個股平均質押比例為21.98%。

設A股以2018年8月15日為基期,繼續下跌10%,上交所與深交所股權質押的加權平均履約保障比例分別降至162%和194%;當指數較基期下降20%時,上交所與深交所履約保障比例分別下降至144%與172%;當指數較基期下降30%時,履約保障比例分別下降至126%和151%,從而將觸及平倉線,並觸發整個市場層面的系統性風險。

新南洋:獲中金集團及一致行動人再次舉牌 持股達20%

新南洋(600661)9月13日晚間公告稱,自2017年12月12日增持公司股份計劃出具之日起至2018年9月13日,中金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的方式累計增持公司5730.9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0%。

根據新南洋於2018年4月24日披露的《關於公司股東增持公司股份計劃的公告》,目前,中金集團及一致行動人合計已增持新南洋總股本的6.96%。至本次增持計劃到期日(2018年10月24日),中金集團及一致行動人擬繼續增持不超過新南洋總股本3.04%的股份,在本次增持計劃到期日前,中金集團及一致行動人不謀求上市公司控制權。

值得一提的是,新南洋在7月10日曾公告,公司股東長甲投資的一致行動人長甲宏泰、長甲實業於2018年6月22日起至2018年7月9日,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的方式累計增持新南洋無限售條件流通股2,288,677股,佔新南洋總股本的0.80%。公司股東長甲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計劃在未來3個月內,在現有持股13.51%的基礎上,繼續增持新南洋股份,擬增持股份不低於新南洋總股本的1%,不超過新南洋總股本的5%。

公開資料顯示,新南洋主營為教育培訓,目前實控人為教育部。2018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9.63億元,同比增長21.42%,實現歸屬淨利潤4751.37萬元,同比增長12.36%。

新海宜:控股子公司斥資1億元 與專業投資機構合作投資

最近二個交易日都漲停板的新海宜(002089)9月13日晚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海匯投資擬以自有資金1億元與安徽省三重一創產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等合作設立安徽金通新能源汽車一期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基金規模擬為16.16億元,設立的目的是側重支持成長期、成熟期企業發展;側重對接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試驗基地,重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鏈核心環節的重點企業、重大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產業工程、重大產業專項。

公開資料顯示,新海宜目前主營業務為通信配套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為基礎電信運營商、通信主設備製造商提供軟件、硬件等配套產品。近年快速切入電動物流車領域。今年7月19日晚間,此前己停牌三個月的新海宜公告。當天公司與相關交易方簽署了《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協議》、《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協議之補充協議》、《保證合同》。公司股票7月20日開市起復牌後將繼續積極推進收購陝西通家的相關工作。此前,新海宜通過股權轉讓及增資的方式獲得陝西通家38.07%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份,新海宜曾公告,公司與深圳國澳基金簽署了《鋰產業合作框架協議》。據公告,公司或公司指定主體擬再次出資5億元與國澳基金開展深入合作。根據資金使用計劃,其中3億元將用於在加拿大建設鋰輝石採選廠,採選廠建成後預計達到年處理100萬噸原石的規模;2億元將用於建設國內2.05萬噸碳酸鋰及氫氧化鋰加工廠,其中碳酸鋰1.7萬噸,氫氧化鋰0.35萬噸,工廠計劃2018年二、三季度開工,2019年底前竣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