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憶里的那些年:關於大東201、202、205還有黎明遊園

瀋陽地鐵東終點,黎明文化宮,其實是黎明航發公司的禮堂,N多年了,你要讓小旮說有多少年了,小旮也知不道,就知道老多年了。文化宮東面有條河,叫作新開河,也就是現在大家說的北運河。這片小孩兒都叫大河壩。當年,無數壯烈的野浴孩紙,沒有機會活到我們這麼大。所以當年,大人和孩子分開的時候,最重要的一句叮囑就是:你們別去大河壩玩,啊!其情切切,感天動地。

文化宮這旮當時有一個大轉盤,是10路大辮車甩辮兒的地方,轉盤當時沒有什麼廣場舞,當時分兩夥,一夥土的扭秧歌,一夥洋的,迪斯科。

我記憶裡的那些年:關於大東201、202、205還有黎明遊園

寫了文章才發起,201地區居然一直沒什麼地標部啊

那些年的204,還少不了201、202和205才對!

轉盤向東五六十米,就是大河壩了。大河壩的東岸,分為三部份,一個是201,一個是205,一個是202。具體的界限麼,202和201的界限,就是,過河之後有一個電車公司的車庫,車庫後身有條彎彎的馬路,長長的,晚上的時候暗暗的,小熟膽兒小,總是不敢過。哎,穿過這條路,眼前會出現一片平房,後面有幾棟樓,這旮就是202了,再往前走有一個三岔路口,呃~~~對,你可以管它叫三岔口。

往左邊這條,是往八里堡村去的,離得很近,所以說後來人說204這邊是城鄉結合部小旮都無力反駁呢,就是因為這,因為離農村實在太近了。八里堡有一箇中心小學,小旮還在那兒上過育紅班,啊對,現在叫學前班兒。三岔口往右這條道,可以通到202小學,一所小旮只去過一次的學校,這學校的學生我好像一個都不認識,這種事兒一般不太多見。過了202小學,眼前豁然開朗,(呃,小學作文一般開頭起興的時候都這麼寫麼),過一個小橋,就是204孩子最愛的“兒童樂園”了,大名叫黎明遊園,但204加這所有二零幾的人們,都管這兒叫兒童樂園。現在想想,那地方就是咱們的“迪士尼”呀。

我記憶裡的那些年:關於大東201、202、205還有黎明遊園

201、202、205的一些樓,和204的,都非常的像

那些年的“黎明遊園”可比現在去迪斯尼嗨!對了,還有“兒童樂園大肉踹”!

小旮記得,那旮有一個老大的游泳池了!不對,好像有三個,有一個有深水區的,小旮從來都不敢去。還有兩個淺水池子,小旮從來都在那裡泡著。什麼羊泳、蛙泳的,小旮全沒練會,就是澡堂子游法兒——狗刨兒。結果,小旮到現在被人問起會不會游泳,小旮都堅定地說:不會。

小旮從小就堅信“淹死會水的”這個道理,所以,大河泡子小旮從來不去,泳池深水區也完全隔離。只在淺水區,與小自己五歲以上的小孩兒豁楞豁楞水兒。但後來,情調變了,小旮不想再這麼默默無聞下去了,終於想鬧點兒妖了。不對,你想錯了,小旮是絕無可能去深水區去的。小旮的妖是這麼作地:去游泳之前,一定多吃黃豆。然後,泡在泳池裡,當然,不能在大人附近,一般在小於自己五歲的小孩兒旁邊。猛然間,水下騰然鼓出一個大氣泡,然後緩慢上升,翻花開裂。附近的小孩兒就全捏著鼻子走開了,然後留我一人兒在那兒表演水底翻花。居然,有一次,一個小孩兒還當時就吐了,正當我無限內疚的時候,小孩兒他媽,衝了過來,本來這是奔我來的,免不了一番腥風血雨。哪想,小孩他媽直接給內小孩倆大脖溜子,還怒氣衝衝地說:讓你少吃點兒肉串,非不聽,非不聽,這下好了吧,丟人不,丟人不?

說起肉串,就不得不說起兒童樂園有這麼個好吃的玩意兒,叫老王太太大肉串兒,剛才小孩他媽說的肉串,奏是介鍋。你造不?那個剛游完泳,一上岸,吃完冰棍兒,那種抓心撓肝的餓?嗯,內時候的小孩兒,哪看過這個呀,離老遠,這味兒就過來了,你再想躲?來不及啦~~(這句串一句單田芳老師的評書哈)。我去,那小孩兒,那錢,你掏去吧。擱那根前兒一過,那小孩兒就剩一句臺詞兒了:“媽,我有點兒餓~~”。

咋整,給買,必須必呀。小旮吃過幾次,都沒記住誰是老王太太,當時就想,這老王太太得老厲害了,這家裡得養多少豬多少牛啊,夠她成天這個殺法兒。香就一個字,我只白話一次。文字兒這東西,我肯定是整不出個香臭來,吃過的小夥伴兒們,可以自己合計形容詞兒。

我記憶裡的那些年:關於大東201、202、205還有黎明遊園

網上居然找不到一張當年“黎明兒童樂園”的照片,誰有?

內個兒童樂園除了電動小飛機、小電馬、小火車之外,最牛B的莫過於有一個三層的大滑梯了。三層高,並不是說三層樓高,小旮覺得肯定比三層樓高,其實那是一個有三層滑梯平臺的滑梯。小旮覺得自己小一點兒的時候基本是不敢上到三層塔樓上去的,因為那裡全是大孩子,旁邊欄杆又不夠密,萬一給小旮我擠下去可咋整?那就再也撥不成皮狗,吃不上西紅柿拌糖,再也不能到南運河玩,再也不能掄“飛火流星”一般的地瓜爐子了,多賠呀。

黎明廠北大牆小花園子:螞靈兒螞靈兒落,底下有好賀兒!

游完泳,回去家裡的路是漫長的,一般我都沿著黎明廠大牆回家,進入小花園就手沉胸前,食指朝天,嘴中念念有辭:螞靈兒螞靈兒飛,底下有人兒追;螞靈兒螞靈兒落,底下有好賀兒……”。但更多的時候是跟我一個同學回他二零一的家,因為他們家在136中學北牆外的平房區,那時候,他家有一個菜園子,地裡種的茄子蘿蔔豆角大蔥,更關鍵的是,他家螞靈兒和螞蚱超多,內時候我們管全身綠色的,頭尖尖的螞蚱叫“扁擔溝”,那玩意兒一被抓到就逛跳,我和我同學最愛的事情就是把它綁在自行車後輪的車條上,然後把腳蹬子往前一壓,就看到扁擔溝在車條上飛轉。最後把它拿下來的時候,發現它已經口吐黑水,憂憤而亡。我和小夥伴們就發出陣陣毫無人性的狂笑。

二零一和二零五之間是有界限的,好像是136中學東牆這條路。別的記不住了,就記住某天,和同學游泳回來,我坐在自行車二等上,手裡拿個冰棍兒,不費力氣,坐著這叫一個美。突然一個大上坡,坡上還都是沙子,自行車一個側滑,我和我同學全都摔一大仰巴叉。全都腿破手破的兩上小孩兒,哭了一會兒突然又笑了起來,因為,我們發現,雖然我們都摔那兒了,但手裡的冰棍卻毫毛未損,被舉在半空。於是一大群圍觀的大人發現地上倆孩子,一會兒大哭,一會兒大笑的。一老頭兒走過的時候我清晰地聽到他說:“哼,這倆孩子,肯定是被黃鼠狼屁燻著了。”正在哭著的我們,就又是一通狂笑。

對201印象最深的,還是18路公共汽車201這站,現在應該在大東興隆附近,對面就是八家子。當時,小旮跟隨母親去馬官橋上小學。當時從201坐18路,只坐四站,一站第三糧庫,一站勝利大隊,再一站就是馬官橋。那時候18路一站真長啊,過了第三糧庫的鐵道,就覺得一下進入了蠻荒之地了。內時候最怕的就兩件事兒,一個是坐錯車,一個是過馬路。坐錯車,因為當時18路還有一個支線是到炮校的,如果坐錯了車,那可慘了,到了炮校,還得折回來重新坐。你以為是現在的公交車尼喲?那大長龍,人多的跟魚罐頭似的。車隔基本以小時計,小旮我一個小孩兒,成天在大人腿邊上擠來擠去的,當時是手邊沒有榴蓮,要不高低腦袋上頂倆仨的。還一怕,就是過馬路,那可不是過一般的馬路,那可是過東陵路,內時候東陵路中間還有隔離帶,上面全是大黃牌子,現在想想好像是隔音用的,但那車、那聲兒,跟牛吼似的。

小旮的當年活動半徑一直要到“馬官橋”!

小旮我,一個一年級小豆包,東張西望地從馬官橋中心小學後門出來,看到各路奔牛一般的大汽車呼號而過,我奔過一半馬路,鑽過隔離帶,再過一半兒馬路,只為了到對面的小文具店買兩個小演算本兒。然後再原路複製地回來。現在想想,不壓於“穿越火線”的經典情節,最不濟也是個CS過障吧。

某一天,小旮吃完午飯,老媽說,飯後百步走活到99,結果,我一百步還沒走出81中學操場呢,回來之後媽說,那就走兩千步,然後再回來。哎,艾瑪,我兩千步真走出操場了,結果上了當時村前大壩了,也就是現在的二環路。突然,小旮發現,怎麼從河對面跑過來三隻狗,直往一頭牛上撲啊,其中“一隻狗”還回頭望了小旮一眼。狗為什麼要咬牛呢?小旮想了半天,沒想明白,正好手裡拿了半拉饅頭,正合計去喂喂他們,結果牛主人來了,三個叔叔一起,用大鐵鍬把“狗”一頓拍呀。小旮徹底看傻了,狗咬牛,人還找狗,這是幾個意思呢?一看一個小孩兒在這兒傻楞著,就說:你是C家小孩兒呀?剛才多危險哪,這狼是奔牛去了,你算撿著條命啊,還傻呵看啥呀?”後來我回媽辦公室告訴媽,媽也嚇壞了,說,小旮啊,以後咱再也不飯後百步走了啊,以後咱在屋裡劃圈走,一樣的。

多年以後,小旮還會做同樣一個夢,夢見那個回頭看我的狼呵呵一笑,然後滿嘴跑火車:小B載知,你瞅啥?登時就被嚇醒鳥,不覺此時已渾身透汗ING……

記錄回憶,記錄一切;

就在這旮,讀懂瀋陽!

徵集線索啟事:寫了這麼多204了,意尤未盡的,可以給小旮留些當年的趣事,我幫你寫。還有,更重要的,有一些三臺子、工人村的小孩兒沒?小旮對三臺子和工人村沒有204這麼瞭解,大家可以評論裡聯繫小旮,小旮幫你們寫,幫你們找回童年蘇式紅樓的回憶,好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