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为让孩子常回家看看老人将儿女“告上”法庭

【摘要】

“经过审查,当事人身份与庭审前办理的手续一致,当事人之间未提出异议,出庭资格有效,准许参与诉讼。现在开庭!”8月28日下午,西苑社区联合雨山区法院在社区活动室举办了一场以“赡养老人”为主题的模拟法庭审判活动。原告年过7旬的秦大爷和陈阿姨夫妻俩为了让儿子女儿能够常回家看看,将他们“告上”了法庭。

秦大爷和陈阿姨夫妻俩育有一子一女,子女结婚后,近几年几乎不回家看望老夫妻俩。二老无奈以不赡养为由将子女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儿子、女儿每人每月分别支付500的赡养费,并要求儿子女儿每星期回家探望他们一次。

儿子和女儿也是一肚子苦水,儿子说父母俩每个月退休工资有近6000元,他自己每个月收入2000元都不到,妻子也没有工作,家庭生活十分困难,自己平时需要照料孩子,也比较忙。女儿说父母把家产全部给了哥哥,所以赡养老人应该是哥哥的事。

法庭通过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后认为,本案的焦点并不是赡养问题,两位老人目的是以通过起诉子女履行赡养义务的形式,希望儿子、女儿“常回家看看”。最后法院判决儿子和女儿自判决之日起每月给付父母赡养费三百元,每两周至少探望父母一次。

在本次模拟法庭中扮演法官的是雨山区人民法院的候卫娟法官,候法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案虽为赡养费纠纷,但实际是父母需要子女经常回家看望,以抚慰老人精神的需求提起的诉讼。”候法官表示,日常工作中自己也接触过很多类似案件,父母和子女打官司往往能得到经济方面的回报,却难以得到真情回馈。一旦对簿公堂,感情难免出现裂痕。“老人若非走投无路,不会通过法律武器来维护这一权利。然而一旦采用法律维权,可能会激化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再‘修补’亲情就更难了。”候法官表示,“如果有人不愿回家看老人,法律逼着他回家,反而事与愿违。”

看了这个模拟的案例,在座的社区老人们都不禁唏嘘不已。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最想从子女那里获得的不是物质和金钱,而是亲情。扮演原告的秦大爷说:“‘常回家看看’最需要的是‘亲情’,子女唯有孝心,才会善待父母。”

西苑社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健全社会养老政策,鼓励老年人选择健康的娱乐方式安度晚年,让老年人在社会大家庭中找到归属感,以后会将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纳入社区服务与机构照料当中。

本报记者孙道军通讯员王朝晖潘迎春

免责声明: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