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蘇墨染】
1
唐詩的天空中,有一對璀璨的雙子星:李白和杜甫。
這兩人是好基友,好得能蓋一條被子,但性格卻不在一個頻道上,行事風格也千差萬別。
如果用武俠小說中的人物來形容他們,杜甫比較像金庸小說中的主人公:淳樸,接地氣,時刻想著老百姓,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李白,更像古龍筆下的男人:在他的生命裡,很少沾染人間的煙火氣息,只有浪漫到極致的詩和遠方。他身世神秘,性格桀驁,不管在廟堂,還是江湖,他都是放蕩不羈的浪子,也是不受約束的天才。
2
在古龍的小說裡,你能找到像郭靖這樣老老實實練功的嗎?
或許有。
但最有魅力的那幾個男人,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好像不用刻苦練功,也不用打怪升級,一出場就已經是絕頂高手。
譬如楚留香,你能想象他每天做3000個仰臥起坐?人家的畫風明明是這樣的:“舒適地伏在甲板上,讓五月溫暖的陽光,曬著他寬闊的、赤裸著的、古銅色的背……生命是多彩的,充滿了青春的快樂……他懶洋洋地翻了個身……”
又比如李尋歡,也不會凌晨四點起來扔飛刀。他頹廢,酗酒,每天活在痛苦中,總想把自己灌醉,對業務一點都不上心。
但偏偏,楚留香的輕功好得逆天,隨便動一下,“像風吹的鳶子一樣飄過了高牆”,小李飛刀就更不用說了,例無虛發。
不要問我為什麼,天才的世界我不懂。
而李白,就像詩壇楚留香,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天才。
李白寫詩,特別快,信手拈來。
在我們看來,作詩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需要反覆錘鍊,很消耗腦細胞,例如杜甫,咬文嚼字,把自己寫得苦哈哈的。
李白就很過分,一面喝著美酒,享受人生,一面輕輕鬆鬆地“敏捷詩千首”,“斗酒詩百篇”。
有一次,唐明皇趁他喝得爛醉,佈置命題作文:以“來啊,一起快活啊”(《宮中行樂詞》)為主題,寫五言律詩,還特麼十首。
律詩對聲律、對仗的要求非常嚴格,人家李白最擅長的明明是古風好不好。
眾目睽睽之下,醉醺醺的李白居然提筆就寫,沒有停頓,也沒有修改,一口氣連寫十首,文風華麗,主題鮮明,篇篇都是佳作。
這速度,就問你服不服?
除了寫得快,李白還有一個特點,他的很多詩就像我們平常說話一樣,通俗易懂,用字也很簡單,但組合在一起,偏偏又讓人覺得妙不可言。
可以說,他用最簡單的字,寫最美的詩。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雖然現在被用爛了,但在當時,絕對是最令人驚豔的雞湯文案。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沒有這句話,就沒有“青梅竹馬”。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流行歌曲《鴛鴦蝴蝶夢》應該給李白付版權費。
最牛的一點是,李白的詩不受約束,很難模仿,就像古龍描寫武功時喜歡用的一句話:“羚羊掛角,無跡可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朝為青絲暮成雪”“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類似的神句,沒有神一般的想象力,光靠模仿,光靠下苦功,寫的出來?
所以葉嘉瑩老太太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想寫詩的各位,去學杜甫吧,學老杜還是有前途的……什麼!你要學李大仙?!呃,這個……你覺得自己是天才麼?
3
李白還很神秘,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存在。
就像楚留香、陸小鳳,不管江湖中的人怎麼八卦,就是搞不清楚他們的身世、來歷、師承。
李白也一樣,讓人弄不明白。
陳寅恪說,李白壓根不姓李,他是一個外國人,出生在吉爾吉斯斯坦。
理由之一是,李白的老爸名叫李客,這個“客”一看就不是真名,而是胡人“客居”中原的意思。古代講究為尊者諱,李白從來沒避諱過“客”字。
聽上去很有道理。
郭沫若一板磚拍過來。
郭大師堅持李白是漢人。理由之一是安祿山、哥舒翰都是胡人,出於老鄉情誼,哥舒翰後來投奔安祿山了。如果李白也是胡人,同樣是老鄉,怎麼沒見他朝安胖子拋媚眼啊?
郭大師的思路,也是沒誰了。
前幾年央視拍了一套節目,有一期專門講李白,又說他是舊太子李建成的後代,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失敗了,李白只能隱藏身份,流落民間,就像《紅樓夢》裡的秦可卿……
看來,連國學大師都說不清楚,我們也只能戲說一下了。
都怪李白名氣太大。
一個名氣特別大、卻又說不清來歷的男人,是不是很容易引起別人的興趣?是不是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當他用低沉的嗓音念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時,他思念的故鄉在哪兒?四川、甘肅、山東、中亞?
又或者,他早已四海為家?
身世迷離的天才浪子,總是有著難以言說的吸引力。
4
浪子好像都有一個共同特徵,生命中圍繞著酒和女人。
可能是因為,少了故鄉的慰藉,需要用別的來填補缺失的情感。
楚留香是個大酒鬼,可以“一手託酒盞,一手持酒壺,自斟自飲,一杯接著一杯喝個不停……”
也是個萬人迷,身邊已經有蘇蓉蓉、李紅袖、宋甜兒三位紅顏知己,還喜歡整天在外面浪。
李白呢?
王安石很氣憤地總結過了:李白這傢伙,十句詩八句不是酒,就是女人。
我們都知道,李白自稱酒仙,“金樽清酒鬥十千”“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又是金樽玉碗,又是鬱金香、琥珀光,感覺很有品味。
而且他一定要喝到爽,喝到盡興。沒錢了,“五花馬”說賣就賣,“千金裘”說脫就脫,好端端一件價值千金的貂皮大衣(也可能是白狐皮),分分鐘就能脫下來,賣了換酒喝,半點都不心疼。
當然了,前提是人家身上有一件貂皮大衣可以脫。
喝酒的時候,看見美女,不忘放電,“把酒顧美人”。
喝醉了,自有美人入懷,軟玉溫香。
證據在此:“葡萄酒,金叵蘿,吳姬十五細馬馱……玳瑁宴上懷裡醉,芙蓉帳裡奈君何!”
翻譯過來就是:我正喝著葡萄美酒,前方來了一個15歲的江浙小姑娘,嬌小的白馬兒把她馱。酒宴上,她醉倒在我懷裡,芙蓉帳內,我該拿她怎麼辦?
李白說他不知道怎麼辦,你們信?
如果李白追求的,僅僅是感官上的刺激和享受,那也算不上風流,只能說好色。
事實上,他非常懂得欣賞女人的美。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沒有一個字直接寫楊玉環的長相,但字裡行間,就是一個活色生香的大美人。
他還心思細膩,善於體察女子的心思。
有一首《秋風詞》,寫的是相思之苦: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讀上去很像一個女子的口吻,後來被金庸老爺子借用了,作為《神鵰俠侶》的結尾。
我至今還記得那個悽美的畫面:小郭襄一面念著《秋風詞》,一面悵然地目送楊過離去。
如果,有人在你耳邊念“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你還捨得離開麼?
據說唐明皇的妹妹玉真公主就被李白迷住了,有的地方戲曲還yy兩人在宮中幽會。
唐朝的風氣相對開放,美貌公主愛上風流詩人,邏輯上沒毛病。後來,玉真公主成了女道士持盈法師,不知道跟李白有沒有關係。
5
李白愛酒愛美人,又是名滿天下的大詩人,他的人生,應該很熱鬧。
可是他,偏偏像李尋歡一樣,很孤獨,很寂寞。
李尋歡一出場,就是漫天白雪,一輛孤獨的馬車,他“大口地喝著酒”,酒喝完了,從懷裡掏出一塊木頭,開始雕刻林詩音的小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小李飛刀,名滿江湖,李探花的寂寞,卻無人排解。
除了刻木頭,就是數梅花,梅花開了十七朵,他數得一清二楚。
李白和李尋歡迷之相似,身上都有一種深入骨髓的孤獨氣質。
李白說,“相看兩不厭,惟有敬亭山”。
有妻有兒女,偏要一個人宅在大山裡,連鳥都飛走了,他還坐在那,看著無聲的大山,看著沉默的白雲。
他還說,“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繁花,美酒,這本該是一個歡樂的夜晚,他卻找不到一個可以喝酒的朋友,只能“舉杯邀明月”,和天上的月亮、地上的影子組成寂寞三人組。
他雖然看上去不缺女人,但“美人在時花滿堂,美人去後餘空床”,熱鬧之後,繁華散盡,什麼都沒留下,除了一張空蕩蕩的床。
三年後,美人結婚生子,娃都會打醬油了,他還守著那張空床,嗅著上面殘留的淡淡輕香。
這得寂寞成什麼樣了?
換一個人說類似的話,會顯得很酸,做作,強說愁。
但李白說來就很自然,似乎他的血液裡流淌著與生俱來的憂愁,“舉杯消愁愁更愁”。
知道李白、李尋歡們為什麼招女人喜歡麼?
想象一個男人。
白天,他一手持金樽美酒,一手摟美人細腰,高朋滿座,往來名流,“冠蓋滿京華”。
夜晚,他獨自坐在花下,慢慢喝著酒,陪伴他的,只有天邊的明月,腳邊的影子,“斯人獨憔悴”。
熱鬧與冷清,華麗與孤獨。
如此強烈的反差,簡直像烈酒一樣,有致命的殺傷力。
6
最後,李白雖然孤獨,卻不懼怕孤獨,行事毫不纏綿,相當灑脫。
他寫過一首送別詩,後兩聯是: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唐詩中寫送別的不計其數,李白這首小詩,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氣象非常遼闊,意境特別美。
最後一聯,很像單反拍出的一幅剪影。
落日,西風,白馬。
送君千里,終有一別,該說的話,都已經說了。
馬背上的遊子,回首看了同伴一眼,輕輕地揮了揮手,打馬離去。
夕陽下,馬蹄得得,鳴聲蕭蕭,伴著風中起伏的衣袂,漸漸遠去。
他孤獨而又瀟灑的背影,映著地平線上的落日,就此定格在了畫面中。
色彩濃烈,意境悠遠,性感到爆。
就像“踏月色而來、揮紅塵而去”的楚留香,我們遙望著李白,他白衣勝雪,踏夕陽而去,曠達的笑聲在風中張揚:
“就此別過,俺老白去也——”
【燕十七,復旦舊人,工科金融女。】
舊文推薦:杜甫賣藥記:我不是藥神
閱讀更多 法之彬彬 的文章